弱勢群體這個概念近年浮出水麵,由於工作的需要,逐漸被政府所關注和接受。既然大家關注弱勢群體,那麼就要在分析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時,把它的內涵搞清楚。在這裏,“弱勢”並不是指人的主觀方麵的條件有什麼低下或缺陷,而是指在權力和權利方麵、發展的機遇方麵、生活的物質條件方麵不具有任何優勢的人們。
中國目前的弱勢群體與西方國家的弱勢群體不同。西方國家的弱勢群體是在資本主義環境中長期掙紮、陷於失敗的人群。對於自己處於弱勢的現實,他們一般采取無可奈何的態度,至多在思想上采取工聯主義的改良態度。中國的弱勢群體則不然。他們是市場經濟改革進程的產物,他們在原本穩定甚至優裕的生活處境中養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勞動方式,但在市場經濟改革中被突然拋出來了。過去,雖然收入低,但國家包下了人們一切個人無法解決的社會福利問題,免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人們一般都對自己的職業和工作十分執著,一心一意按照選定的職業幹一輩子、報效國家。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運作,被人們視為“不三不四”的人們大都成為敢於占有別人剩餘勞動的“能人”,而原本對勞動執著的人們便成為社會變革中付出較多犧牲的人。企業的“轉製”,使許多人失去原有的依靠;資產重組使相當數量的人成批下崗;拉大分配差距使許多人的基本生活處於緊張狀態;物價的持續上漲,使曾經一度得到改善的城鄉“剪刀差”重新加大並難以填補;從事糧食種植業的農民整體成為經濟實力最薄弱的群體,連子女上大學的學費都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天文數字;另外,還有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和不幸的人們。
這樣,不同於西方、具有中國獨特情況的弱勢群體就出現了。目前這個弱勢群體主要包括:失業、待業、下崗的工人和機關工作人員,離休、退休和提前離職“退養”的職工,生活在政府規定的貧困線以下的城市居民,少數的城市無家可歸者和無人撫養的青少年,農村以種糧為生活來源的農民,城市裏的打工族,傳統產業的普通工人群眾。
弱勢群體具有許多客觀特點。他們與政權的關係比較疏遠,他們與權力、金錢、熱門行業無緣,沒有職業、教育、社會聯係、家庭等方麵的任何優勢。在改革中,他們是受益較小的一部分人。他們的基本生活處於緊張狀態,有的甚至難以為繼。我們經常說的“對改革的承受能力”,其實很大成分上是指他們,因為這種承受能力的極限正是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弱勢群體的這些客觀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許多思想特點。一般說來,他們容易懷舊,不但懷念過去的生活狀態,而且懷念過去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風氣。由於他們為改革付出過代價,所以對改革的新舉措十分敏感,生怕自己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由於他們在物質上失去了追求更高水準的條件,轉而致力於追求較高的精神境界,以便獲得超脫。他們較少浪漫思維,較為實際,在社會生活中,較重視運用實踐來檢驗一切。
弱勢群體是我們社會中的基本勞動群眾,是我們政權的重要支撐,是載舟之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廈之基。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江澤民同誌提出的“三個代表”中關於“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尤其包括他們。近期,江澤民同誌在講到幹部聯係群眾時指出,關心廣大群眾的利益,特別是要關心下崗職工、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他以曆史興亡的教訓告誡全黨,是否關心和聯係這些群眾,關係到人心向背,這是決定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要素。
要做好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緊密聯係弱勢群體的思想特點。第一,要繼承黨的光榮傳統作風,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結合起來。毛澤東同誌在江西革命根據地時期表揚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長同鄉、才溪鄉、興國縣的幹部,就是把解決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的典型。這樣的傳統,我們今天繼承得太不夠。真正恢複這樣的傳統,群眾就會擁護我們,思想政治工作就會取得預想的效果。第二,要了解弱勢群體的思想曆程和某些思想認識形成的原因。人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總有它的客觀存在的現實因素。弱勢群體的處境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傾向和特點。弱勢群體對改革有一些批評的言辭和看法,我們有的同誌就認為是“消極思想”,這是不妥當的。難道隻有順情說好話才是“積極的思想”嗎?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根據弱勢群體的普遍意見,衡量和矯正改革的舉措和方向,而不是把群眾打人對立麵。否則,就使自己站到群眾的對立麵去了。第三,要及時全麵地向弱勢群體介紹和通報改革決策的過程和進展情況,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同德地對待改革舉措。第四,組織起來,加強學習。通過黨的組織和社會團體,盡量把可以組織的弱勢人群組織起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引導他們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積極作用。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提出這樣的要求,有的已經自行組織起來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給予大力支持。
弱勢群體的問題是改革進程中新出現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是否重視,解決的情況如何,直接關係到改革能否順利進行,關係到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因此也就關係到政權的鞏固和政治的安定,這是不可等閑視之的政治立場問題。
(4)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
現在人們都知道,在我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現實之中,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是,這個結論不是絕對的。這個結論的前提條件就是,知識分子隻有與絕大多數工農勞動大眾的根本利益相結合,才能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了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與工農民眾相結合,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隻能看他是否願意並實行與工農民眾相結合。這個標準的精神並沒有過時。結合今天的現實,與工農大眾結合就要為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而奮鬥。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就體現在社會主義事業上,體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上。也就是說,在今天,凡是擁護和參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知識分子,就是實現了與工農大眾的結合,就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凡是反對或對抗甚至破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知識分子,就不能稱作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那些在國內頑固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受到批評而跑到西方去攻擊和謾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極少數人,就沒有資格稱自己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他們為西方效勞,成為他們的走卒,也不願意再被稱作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隻有那些腳踏實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勞動和工作的知識分子,才能是當之無愧的工人階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