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價值上,人民行動黨強調新加坡需要的是具有“中庸”特色的東方儒學,而不是歐美式的價值觀。在對待民主問題上,新加坡政府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李光耀指出,民主並沒有固定的標準、不同的文化、曆史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主,東方式民主觀的核心和精髓是個人服從國家,而不是民主社會主義所提倡的“民主是一切”。民主社會主義在新加坡的具體實施,必須與東方儒學思想綜合起來。“隻有儒家思想,沒有民主製度的保障,儒家的以民為本、以民為貴的思想不能落實,若隻有民主觀念,不輔以儒家的倫理補之不足,民主製度也會產生不少流弊,無法更理想地實現。”人民行動黨的領袖還認為,遵從英國工黨的費邊社會主義並不意味著要吸收工黨式的反對黨政治,議會民主並不是說國會中一定要有一個反對黨。在新加坡,建立一個堅定、公正和合理治國政府的關鍵是治理好人民行動黨本身。人民行動黨在基本價值和民主問題上與西歐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存在著的較大差異,使人民行動黨與社會黨國際之間不斷發生摩擦,1976年5月,人民行動黨宣布退出社會黨國際。
日本社會黨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理論上與西歐社會黨的差異說明,雖然社會黨國際竭力向歐洲以外地區輸出民主社會主義,並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當西歐式的改良主義被移植到與西歐社會迥然不同的其他地區時,它就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西歐民主社會主義。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與西歐民主社會主義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反映了意識形態的非模仿性,而且更多地反映了亞非拉的特殊曆史條件、社會背景和經濟結構。
二、民族實用主義特征
亞非拉各國的民主社會主義都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把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自強、發展民族經濟當作自己的主要目標。例如:日本社會黨自戰後以來,雖然一直保持著同西歐各國社會黨、社會民主黨的合作與交流,明確稱日本社會黨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政黨”,但日本社會黨也與社會黨國際保持一定距離。1951年1月,社會黨就通過了全麵媾和、堅持中立、反對美軍基地、反對重新武裝的“和平四原則”,統一後的社會黨同群眾團體一起發動了反對美軍基地、要求恢複中日邦交等群眾運動,這與戰後西歐社會黨親美反共的對外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中國的關係上,日本社會黨基於民族利益和地緣政治的考慮,一貫堅持同中國友好的方針,為維護中日友好和中日關係的健康發展作出了特殊的努力。在對美國的態度上,日本社會黨主張應同美國建立平等、和平、友好的關係,同時反對日美軍事同盟,反對日本成為美國的政治附庸,要求維護“真正的民族獨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我們的政治立場》這一重要文件中指出:“我們是民主社會主義者,不是共產主義者……亞非拉不發達國家選擇民主社會主義是因為唯有民主社會主義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具體實施民主社會主義的政策過程中,人民行動黨卻將“民族特征”放在首位。在政治上,新加坡雖然倡導議會民主製,但更強調新加坡需要的是東方特色的民主,而不是歐美式的民主,甚至不是西歐社會黨人式的民主,李光耀明確指出,英國式的反對黨政治在新加坡是行不通的,實行的結果必然是政治動亂。在文化上,為了反擊西方國家政府和報刊對“新加坡式民主”的批評,新加坡領導人反複強調,新加坡是個亞洲社會,新加坡人民組成的基本上是華人國家,必須推行符合儒家傳統和東方文化的民主。實行“帶有家長製傾向的亞洲型民主主義”,而不是美式的或西歐式的民主主義。李光耀認為,強有力的紀律和行政效率是亞洲式民主社會主義成功的關鍵。他告誡亞非拉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者,要把握住“民族性”這個精髓,不要用西歐民主社會主義者那種西歐式的浪漫主義來處理亞洲和非洲的落後現實,應該把西歐式的自由放在亞非拉國家特定的曆史條件下來理解。西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必須賦予東方式的國家管理、嚴明的紀律和華人的儒教天性。民主社會主義雖然是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最佳選擇,但絕不可照搬西方的民主社會主義,必然依據民族性,走自己的路。
塞內加爾總統桑戈爾在非洲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非洲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桑戈爾完全讚同西歐社會黨的民主社會主義原則和宗旨。他認為,西歐社會黨提出的建立公平、人道、合理、平等的社會製度,實行某種程度的計劃經濟,實現國際合作等主張都符合非洲所尋求的社會主義原則。他斷言:“非洲十分適合民主社會主義道路。”同時,桑戈爾認為,要在“黑人傳統精神”和“在非洲黑人原有方式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桑戈爾還將“黑人傳統精神”概括為:黑人世界文明價值的綜合體,一種辯證法,一種體驗上進價值的綜合體。他還強調,黑人傳統精神是非洲傳統社會的一種集體主義、人道主義、村社性質的文明總稱。實際上,桑戈爾的“黑人傳統精神”正是其民族主義思想的一種表述。因為,桑戈爾的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是從樸素的民族主義思想發展而來的。早年,在法國留學期間,他針對宗主國盛行的“白人優越論”,在自己創辦的《黑人大學生》報上進行辯論,並首次提出了“黑人傳統精神”,強調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的黑人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是促進“白人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桑戈爾正是在創建“黑人傳統精神”的學說中開始了他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也正是從民族主義一步步走向民主社會主義的。
民族主義是西歐民主社會主義在亞非拉國家傳播中發生變異的一個主要方麵,也構成西歐民主社會主義與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間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極其深刻的曆史原因。西歐民主社會主義產生於西歐的精神文明之中,它的曆史根源是西歐文藝複興以來的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它的改造對象是工業革命以來在西歐確立的資本主義製度。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歐民主社會主義是西歐特定的理論形態。它試圖改良殘忍壓迫和露骨剝削的“曼徹斯特自由主義”,在西歐建立經人道主義改造後的“溫和的資本主義”。所以,從本質上講,西歐民主社會主義仍然是宗主國的一種改良主義思想,是西歐範疇內的意識形態。
亞非拉地區幅員遼闊,各國的社會發展極不平衡。在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19-20世紀之交,亞非拉廣大地區和國家不同程度地淪為西方的殖民地。由於殖民主義充當了馬克思所說的“曆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這些國家發生了深刻的社會變化。一方麵,從歐洲移植來的資本主義,極大地衝破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刺激了這些國家民族資本主義和社會生產力的較大發展,並使新興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向往西方文明,崇拜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另一方麵,西方殖民主義的深重罪孽和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嚴酷摧殘又使亞非拉各國民族資產階級對西方式的殖民主義深惡痛絕,使其在接受西歐民主社會主義之時,吸收了它的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福利主義等,卻又保持著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把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發展民族經濟當成自己的主要目標。在接受民主社會主義這一在他們看來仍屬西方式的意識形態之時,更強調本地區、本民族的特點,而不是機械地照搬。
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的又一個基本特征是它的多元主義和實用主義。而且,這種多元主義與西歐民主社會主義的“多元化思想”和“思想自由”之間有十分明顯的區別。
西歐民主社會主義雖然一向標榜思想來源多元化,但實際上是主張以多元思想來代替馬克思主義。隻有在排除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共產主義的基礎之上,西歐民主社會主義才談得上是多元的,才是思想自由的。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卻與之不同,它表現出了真正的多元主義和基於實用主義之上的兼容並蓄。它沒有理論上的畫地為牢,也較少有政治上的反共主義。甚至可以說,它首先受到了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吸收了西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甚至吸收了共產主義的某些原理。雖然從70年代以來,亞非拉地區的一些社會黨先後參加了社會黨國際,開始奉行西歐色彩甚濃的民主社會主義,但它們當中許多黨不反對共產主義,有的甚至與共產黨結成聯盟,除參加議會鬥爭外,還進行群眾運動。有的社會黨甚至與共產黨攜手建立了聯合政府。進一步說,在一些具體的理論觀點上,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與西歐民主社會主義之間也有較大不同。西歐社會黨強調,走向社會主義的民主道路就是通過民主和議會,和平取得政權,反對使用暴力,把民主作為唯一的變革途徑;把超階級的國家觀視為至上原則。但亞非拉各國的社會黨並不簡單地排斥暴力。這裏原因是多方麵的,從政治上講,有的社會黨就是利用軍事政變上台執政的,在上台之前曾長期從事武裝鬥爭。從經濟上講,這些黨把暴力視為經濟變革和資源國有化的手段。不過,更重要的還是,亞非拉各國的社會黨堅持基於實用主義之上的多元主義。凡是有助於它們上台執政或維持政權的思想,不論是民主社會主義、資產階級自由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它們都加以吸收。例如在日本社會黨內,既有費邊主義者、民主社會主義者,還有公開聲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理論”的社會主義協作派。在70年代之初,日本社會黨還以為,“不應實行蘇聯那樣的無產階級專政”,不過,為了壓製反革命和保障社會主義建設,可以實行“某種形式的階級統治”。這實際上是吸收了科學社會主義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以色列統一工人黨自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猶太複國主義工人黨,它主張通過“革命的階級鬥爭”,“建立沒有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對拉丁美洲民主社會主義運動有較大影響的智利社會黨,一貫宣稱該黨是“代表工人階級和智利被剝削群眾曆史利益的革命組織”,是“工人階級革命的先鋒隊”,該黨甚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原則,強調要把社會黨建成一個真正的工人和人民政黨,並且“承認階級鬥爭”的原則。上述亞非拉國家社會黨這種“左、中、右”理論兼容並蓄的多元主義,在西歐社會黨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