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3 / 3)

亞非拉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采用實用主義的原則來吸收西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一,亞非拉地區的廣大國家對殖民主義有切膚之痛,這決定了它們不會對西歐式的意識形態完全認同。其二,推行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國力孱弱,急需達到民族振興或民族獨立的目標,一切有助於民族振興的綱領或政策都可為之所用,這使他們必然以實用主義的態度來吸收西歐民主社會主義。在他們看來,民主社會主義隻是手段,民族獨立與振興才是目的。其三,為了爭取外援和國際支持,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黨訴諸於“原則的靈活性”,這必然導致實用主義傾向。例如,拉丁美洲社會黨以前與社會黨國際並無任何聯係,從70年代中期以來,拉丁美洲這類政黨為了爭取社會黨國際的政治和經濟援助,才與社會黨國際建立了聯係。此後,拉丁美洲社會黨與歐洲社會黨在理論與政策上越來越趨同。

三、曆史作用

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的曆史作用如何?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肯定地講,相對於某些非洲國家大起大落、得不償失的激進社會主義試驗,民主社會主義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麵的積極作用是較為明顯的。

首先,它促進了政治民主化和社會平等觀的傳播。自稱奉行民主社會主義的亞非拉國家,前身大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封建主義色彩極為濃厚的國度。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黨宣傳民主社會主義,主張民族獨立、政治民主和社會平等,對鏟除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促進政治民主和社會進步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亞洲,日本社會黨在戰後一直高舉政治民主和社會平等的旗幟,在《55年綱領》,1966年的《道路》中以及1986年社會黨的《新宣言》中,社會黨都強調要改良資本主義製度,消滅人對人的剝削,實現重要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尤其是日本社會黨堅持政治民主的目標,反戰,反封建天皇意識,反對軍國主義死灰複燃,使它成為在日本政界牽製封建軍國主義複辟的一股重要進步力量。日本社會黨是日本各政黨中唯一主張“非武裝中立”的政黨。它認為日本自衛隊違反日本憲法,主張日本應成為“和平的、永遠放棄戰爭的,不保持任何武裝力量的國家”。同時,在日本的多黨政治格局中,社會黨堅持政治民主,反對自由民主黨一黨獨大的局麵和腐敗現象。在1993年7月日本的政局變動中,社會黨又與其他黨派一同組成聯合政府,大張旗鼓地推進“政治改革”,樹立清廉政府的形象。這對進一步促進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清除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根深蒂固存在的封建殘餘,無疑具有進步的意義。

在非洲,桑戈爾認為,民主社會主義者首先應該實行政治民主。社會主義的必要前提就是“民主”,為此必須鏟除封建主義,實行“中央分權”和“權力下放”,貫徹新聞、言論自由政策,建立多黨製。1976年以後,塞內加爾議會給予反對黨以合法地位,除了代表民主社會主義的執政黨以外,其他政黨也有了合法的政治地位。這種多黨並存的局麵使塞內加爾的政治氣氛為之一新,各種思潮十分活躍,獨立以來的政局始終比較穩定。尤其是桑戈爾在1980年的“主動引退”更是在政治民主化方麵為非洲樹立了榜樣。它對盛行終身製和一黨製的非洲政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近些年來,拉丁美洲社會黨已成為一支重大的政治力量。在拉丁美洲,殖民主義、封建主義的影響以及軍人殘酷統治的局麵廣泛存在。在此情況下,社會黨宣傳民主社會主義,推崇政治民主,反獨裁,反軍閥,從客觀上促進了拉丁美洲社會的向前發展。

由於資產階級民主觀念和改良主義的影響,軍人殘酷統治的黑暗局麵到處崩潰,軍人政權紛紛聲稱要推進“政治民主”或“民主開放”。拉丁美洲社會的這種曆史進步無疑與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的積極推動有密不可分的聯係。可以說,在拉丁美洲反帝反獨裁的鬥爭中,社會黨人功不可沒。

從理論上講,亞非拉各國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都強調社會平等,這對消除當地社會的貧富懸殊,促進社會財富分配的公正化,推進社會結構的改造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些政黨認為,必須由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秩序來取代經濟權力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狀況,雇傭勞動者有權參與決定生產的發展方向和生產資料的分配,益之,平等觀是民主社會主義的首要社會觀。例如,桑戈爾認為,實現“社會平等與正義”是建設民主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為此,他在執政期間注意縮小工資收入、物質待遇和文化教育方麵的不平等。為爭取“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還采取提高低工資的辦法來縮小工資差距。上述措施大大緩和了貧富懸殊的狀況,使國內社會穩定,民主社會主義式的社會平等觀深入人心。日本社會黨在1986年的《新宣言》裏,繼續高舉社會平等的旗幟,聲明“每個人都有權過像樣的生活。徹底實現這個權利,就是人的解放,為此,必須從人類社會中消除剝削、歧視、異化等一切不人道的行為。社會主義就是爭取人的解放,一步步推進社會改革,以實現社會質的變化”。對拉丁美洲有過重大影響的智利社會黨就是在“平等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秘魯人民黨、委內瑞拉民主行動黨、危地馬拉革命黨、墨西哥革命製度黨、哥倫比亞自由黨都把“政治民主”與“社會平等”作為自己的基本主張。其中不少政黨不僅倡導“政治民主”與“社會平等”,還與共產黨結成聯盟共同推動拉丁美洲的政治變革和社會進步。可見,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起到了一定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它促進了政治民主和社會平等。

其次,一些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在實踐中創建了獨具特色的“精神文明”,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它們被發展中國家視為社會進步的楷模加以模仿,對發展中國家捍衛民族自尊、追求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民主社會主義在這方麵成功的典範首推亞洲的新加坡和非洲的塞內加爾。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奉行民主社會主義理論,但卻堅持不能照搬西方民主社會主義的原則,幾十年來,它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將西方文明中的“合理與優勢”與東方儒教特色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較為成功地創立了不同於歐美式的“新加坡文明”。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認為,實現民主社會主義並不是要拋棄亞洲式特色,而是使其與東方文化相結合,互相補充,取長補短。西方式的資本主義能夠創造豐富的物質文明,但社會充滿自私自利、爾虞我詐;東方文明由於忽略了人的生理本性,沒有創造一個適者生存的競爭機製,使社會死水一潭,萬馬齊喑。人民行動黨的任務就要在新加坡創立具有東方儒學文化的新文明,使民主社會主義在亞洲的土壤中再生。幾十年來,人民行動黨本著“隻有儒家思想,沒有民主保障,以民為貴的思想不能落實;隻有民主觀念,不輔以儒家倫理,民主製度無法落實”的原則,創造性地在亞洲實踐了西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加坡文明”、“新加坡模式”,使之成為社會穩定、法製嚴明、生活豐裕和道德風尚好的同義詞。新加坡不僅迅速實現了工業化,而且整個社會以廉潔正直的崇高道德聞名於世。新加坡已作為一個較為成功的範例展現於世界的東方,被發展中國家視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一個典範。應該肯定地說,人民行動黨在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創立的“新加坡式文明”對世界進步具有積極作用。

桑戈爾在吸收西歐民主社會主義時,強調“隻有融合的文明才是偉大的文明”。他認為,塞內加爾乃至非洲的必由之路是民主社會主義,但西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必須與非洲的精神文化相融合。特別是,非洲人民在被殖民製度統治的幾個世紀中,非洲傳統的精神文明和民族意識遭到了極大摧殘。因此,非洲人民在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首先要獲得人格的解放和獨立,確立對黑人傳統的自尊和自信,而不是盲目照搬西歐文明。他認為,同心同德、協調一致的非洲傳統社會實質上已經是社會主義的社會,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吸收西歐社會黨人的綱領,更重要的是複興黑人傳統精神——一種集體主義的、人道主義的、村社性質的文明總稱。民主社會主義唯有在這些基本原則和原有社會結構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隻有在吸收中取舍,才能使非洲文明在全球文明中做出特殊的貢獻。

桑戈爾在民主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弘揚民族自尊,構築了獨具特色的“黑人傳統精神”,它喚起了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識,使他們認識到,不論是美洲的還是非洲的黑人,他們都有自己燦爛多姿的傳統文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首先要爭取人格如獨立、精神的獨立和文化的獨立。對於西歐文明,非洲人民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妄自菲薄。桑戈爾這種非洲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強調“文明融合”和“精神獨立”,在非洲大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進一步演變為泛非主義,這表明,他的民主社會主義充分體現了非洲特色和非洲文化,把非洲統一與反殖民主義,向西方學習與捍衛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對非洲大陸的社會進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81年7月,摩洛哥獨立黨、摩洛哥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蘇丹社會主義聯盟、毛裏求斯工黨、塞內加爾社會黨等非洲政黨成立了“非洲社會黨聯盟”,其宗旨是推動非洲大陸的社會進步,進行民主社會主義試驗,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加強非洲團結。由於推行民主社會主義,塞內加爾落後的社會結構得到了一定改造,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塞內加爾的國民收入成倍增長,按照民主社會主義經濟綱領建立起來的多種所有製,既活躍了經濟,又改變了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畸形經濟結構。所以說,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不過,亞非拉民主社會主義在實踐中,改良多於革新,依賴多於自主,理想多於實際,其積極作用是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