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泉,四叔公介紹道,此泉名晉水,冬暖夏涼,臘月水溫可達攝氏20度。村東一株古檀,村西一株古樟,猶如兩個綠色的衛士,護衛著村莊。晉水依村西向東繞村而過,沿溪築堤,沿堤植桃栽柳。堤上設石桌石凳和竹木涼亭水閣,供人納涼歇息。此時正值早春三月,桃紅柳綠,碧波蕩漾,雞鴨嬉戲,鶯啼燕舞,一派山村野趣。村內古民居鱗次櫛比,馬頭牆錯落有致;粉牆黝瓦同綠樹紅花,交相輝映。小街彎彎如月,棋盤格式的深巷,由清一色的花崗石板鋪成,小巷深處就是長房廳和二房廳兩大宗祠,內設古堂、向義堂、五合堂等構造精湛的大祠堂。我們先把父王的靈位放入祠堂,本以為娘的靈位放入張家祠堂會遭到四叔公和族人的反對,不知茨是怎麼跟四叔公溝通的,居然一切都十分順利。靈位安放好,我們跟著靈柩繼續往山上走去。走著走著,突然我發覺在這山下水旁,參天古木中林立著數不清的殿、堂、樓、閣、亭、台、橋、榭。綠水波繞回廓而鳴奏,紅牆黃瓦隨樹影而閃爍,四叔公順著我的目光望去道:“那兒是晉祠。”
“晉祠?”
“此祠堂建於北魏,是為了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待會兒落藏後,娘娘就在那兒歇息!”四叔公輕聲回道。
茨擔心地望著我:“這葬禮冗長繁複,娘娘的身子隻怕堅持不了,您和吳王、楊兄先去歇息吧,這兒有某和李將軍在就行了。等一切結束了,娘娘來給義父磕幾個頭就是了!”
剛才精神吊著沒感覺,現在精神一下子鬆了下來還真覺得渾身的不舒服,我也不跟他們客氣,扶著花馨兒和小均的手就往晉祠走去。
第八十一章
勝叔引路,帶我們往正祠方向走去,越往前走景色愈美,秀麗的晉水猶如一道屏障,巍巍長長的伸開雙臂,將祠堂擁在懷中。黃花滿山,小徑幽深而香遠,兩旁草木鬱鬱,天高水清,行在路上讓人不覺神清氣爽。山中的樹木古老蒼勁,有的儼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那周柏樹幹勁直,樹皮皸裂,頭枕撐天,形若臥龍,鬱鬱蒼蒼,那唐槐,腰粗三圍,蒼枝虯屈、老幹上生發出簇簇柔條,微風指動,一派鶴發童顏的仙人風度。還那左扭柏,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像地下旋起的一股雲煙,又似天上垂下的一根鋼纜。水邊鬆、柏、槐、柳,無不顯出滄桑幾經的風骨,遠遠望去,設在這綿綿蒼山中的祠堂,在這些古木掩映之下則顯得分外幽靜、典雅,恰如半遮琵琶的淑女,嬌羞而迷人。
剛進山門,就有守祠的家奴前來迎我們,晉水入祠則化為兩潭泉水,泉水細無聲惜地穿過祠堂迎客的會仙橋。
過會仙橋西行,為古蓮花台,台為方形,四隅各鑄一鐵人護祠、鎮水,以壯威儀。穿對越坊便是祠堂的主要建築群獻殿、魚沼飛梁、和寢殿。
獻殿、殿身三間,建在歇山頂上、四周無牆,中間一間前後辟門,其餘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上安叉子,形如一座涼亭,靈巧而豪放。
我們到時眾道士正在敬神,殿中燃一炷香,人置身於雲霧漫漫,青煙繚繞的神秘氯圍之中,使人的心靈不由自主地產生上達於天,天人妙合的微妙的變化。
穿過獻殿就是魚沼飛梁,位於主殿與獻殿之間,這座橋為十字形橋,橋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