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設慈悲道德的人間佛教(1 / 1)

怎樣才能達到慈悲道德的標準呢?

(一)自他和社會,普濟重利人

所謂慈悲道德,主要是講人與人之間怎樣保持和諧?有時候,別人批評我們,討厭我們,我們必須自我檢討,自我覺悟到可能是在慈悲道德上有了缺陷。因此,要發奮圖強,自尊自重,時時刻刻想到不可得罪別人,不可侵犯別人,同時也重視社會大眾的輿論,行其所當行,造福社會大眾,這就是慈悲道德的表現。

我們對於自己、他人、社會,都要用慈悲道德去增上,這是建設人間佛教不可以缺少的條件。有人說慈悲有什麼好?道德有什麼用?有慈悲道德的人大半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因而對慈悲道德發生懷疑、對人生態度產生動搖。事實上,隻要有為人奉獻的決心,最後勝利的仍是有慈悲心和有道德力的人。

(二)五戒應受持,人成即佛成

佛教的五戒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所謂五戒是:

1.不殺生——不侵犯別人生命。

2.不偷盜——不侵犯別人財富。

3.不邪淫——不妨害社會風化。

4.不妄語——不侵犯他人尊嚴。

5.不飲酒——不飲用煙酒亂性。

五戒主要告訴我們應遵守道德,不能侵犯別人。不亂殺,就是不傷害他人的生命,不侵犯眾生的生存;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富,不損失別人的所得;不邪淫,就是不妨害家庭的和諧,不侵犯別人的名節;不妄語,就是不假造顛倒的語言,不發表損人的談話;不飲酒,就是不貪嗜刺激的食品,不食用迷智的煙酒。監獄裏的犯人,大都犯了五戒,如殺人、傷害、杖打、投毒等,是犯了殺生戒;搶劫、竊盜、恐嚇、欺詐、侵占、貪汙等,是犯了偷盜戒;破壞家庭、有傷風化、重婚、強奸等,是犯了邪淫戒;欺詐、教唆、誣告、損害名譽、造謠惑眾等,是犯了妄語戒;吸賣鴉片、注射嗎啡、私造煙酒等,是犯了飲酒戒。

因此,佛教把五戒製定為人間的基本道德,唯有每一個人、每一家庭、每一個社會,都能共守五戒,人間才有祥和之氣,才能上慈下孝,和平相處,一個人五戒守得好,就表示人格完美,佛道也可成。

(三)人天三福行,善德堪尊敬

我們建設人間的慈悲道德,對人間的福德善行,尤其要遵守修持。若要升官做富貴人,須奉行三件事情:1.布施;2.持戒;3.禪定。布施可以增加我們的富貴,持戒可以增加人格的尊嚴,禪定可以安定我們動亂的身心,我們若能奉行布施、持戒、禪定三福行,就能與人間佛教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