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度四攝是人間的佛教(1 / 1)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六度,都是人間的佛法。雖然西方國家不是佛教國家,但我感覺西方人比較有類似於人間佛教、大乘菩薩的性格與精神。

以布施來說,西方人肯布施,上教堂,或多或少都會樂意捐助。社會有什麼事情,都會歡喜地盡一點心力。尤其見到人,會給你一個微笑,一聲親切的招呼“Hello!How are you?”“你好!”這就是布施。一個笑容,是容貌的布施;一句問好,是語言的布施。他們把布施融會在生活裏,隨時都在實行布施。

持戒,戒律就是法律,西方人是很守法的。他們是法治的國家,但不一定在法院中講法。在馬路上遇到紅燈,沒有車子、警察,也不會隨便穿越馬路,隻要一個“Stop”的記號,他就不會闖過去,總是停一下再通過。即使排隊也是如此。

在一些觀光景點,有時候參觀的人太多,守衛來不及分配座位,就在路口用一條繩子圍起來,指揮大家等候。不管是各國的國王、州吏,各州的州長、議員,這一條繩子一拉,個個都守法地站在那裏。為什麼?這條繩子就象征法律,不能逾越過去。法律的尊嚴、神聖,已和西方人士的生活、思想融合為一體,老百姓守法,國家自然是個法治的國家。

相反地,發展中的國家的某些人是什麼情形呢?不要說一條繩子,就是一道牆,他都會想盡辦法爬過去。所以,守法就是守戒,守法與否,關係一個國家的形象,也關係一個國家的進步、富強,我們應該建立人間佛教法製的觀念。

談到忍辱。忍,不是你罵我,我不回口;你打我,我不回手的忍一口氣,這些都不是忍。忍,是擔當,是能消除,是能化解;忍,是有力量的,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犧牲,是一種忍辱負重。西方人工作的時候,難道不辛苦嗎?他在忍受辛苦;排隊依序不超越,這也要忍。所以彼此互相忍讓,社會就能井然有序,不會有脫序的現象。

說起西方人的精進,如積極、奮發、努力,也是眾所皆知。我們常說西方國家先進,那是由於西方人很勤勞,對工作認真,講求效率,不偷懶、不苟且的敬業精神所致。佛教說精進,有所謂的四正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他們不斷研究、突破,精益求精,因此西方國家大都成為強盛、進步的國家。

提到禪定,有時候我們在西方國家的街上看不到人,大人小孩都在家裏。講話時,以彼此能聽到為主,不喧嘩、不影響別人。坐火車,都是一副悠悠然不計較的樣子,這就像禪定一般。

至於智慧,有人說西方人好笨,2元錢一個,跟他買6個,12元錢,他算不出來,要2元加2元加2元再加2元……其實他們並不笨,某些中國人雖然機巧,但機巧得過頭,變成投機取巧。西方人笨拙、呆板,可是他不隨便亂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他們研究科技,能夠發達精確,做任何事也很穩當。

說西方人的優點,並非我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我隻是慨歎:我們是推行大乘佛教,實踐佛法的國家,為什麼某些人那麼慳吝、勢利、自私、逃避,沒有愛心,隻顧自己?所以我們要提倡人間佛教,實踐布施、利行、同事、愛語,這才是今天人間及社會所需要的佛教。五戒可以安定社會,六度可以建設國家,四無量心可以普利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