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一種調和,自然也要奮鬥。大自然的江河大海,也要奮鬥才能奔放;湖水要澄清才能明淨,澄清就是自然。山要安定,不能倒;樹要有根,才能生長。順乎自然,一切才能生生不息。
世間萬物,有的色彩斑斕,有的淡雅素白;動物以保護色來自衛,這是自然的反應。有的動物白天活動,有的夜晚覓食;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地上、海中悠遊,這都是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甚至動物被殘殺也是自然的,所謂“物競天擇”,佛教雖然提倡不殺生,但這是自我要求,不是要求別人,真理並非要求人人做到不可,所以這是一半一半的世界,有人得度,有人沉淪,這也是自然的真理。
自然界,花開很好看,花謝了,一樣化為春泥更護花,這也是自然的循環。所以世間的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生住異滅,就是自然;逆天行事,就不是自然。人如果懂得順應自然,就無所畏懼。例如春夏努力耕種,秋天積穀存糧,自然就不怕嚴冬來臨;白天準備照明設備,自然就不怕黑夜來臨。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自然與不自然的事情。自然,使你身心愉快,行事順暢;不自然,使你身心俱疲,累己傷他。例如感情的交流,以平衡協調為自然;語言的溝通,以體念包容為自然;人我的相處,以不違情理為自然;金錢的運用,以量入為出為自然。反之,逆向而行就是不自然。
天、地、人調和,物我無間,所謂自然,就是人心,就是真理,就是天命,就是宇宙的綱常。翻開中外史籍,曆代的帝王,順乎天命人心者昌,逆於天命人心者亡,他們的興衰與自然法則關係密切。不但如此,我們的生活也要合乎自然,才能幸福美滿。因此,我們不妨自問:“在金錢的運用上,我能合乎自然,量入為出嗎?在感情的交流上,我能合乎自然,平衡來往嗎?在語言的溝通上,我能合乎自然,顧念對方的需要嗎?在做事的態度上,我能合乎自然,不違事理的原則嗎?”
自然,則順,過與不及,終將帶來弊患。像久臥不起,久立不坐,久勞不息,久靜不動等,都會引起生理上的四大不調,人就開始患病,乃至身根朽敗,與世長辭。此外,近幾世紀來,人類因生產消費過多的物質,遠超過微生物所能還原的程度,而破壞了自然的運作,導致目前生態係統問題嚴重。凡此都證明了一旦忽視自然法則,就會自食惡果。
生活上的應世接物也是如此,感情若是一廂情願,不順自然,就不會天長地久;財富若是巧取豪奪,不順自然,必有敗壞之虞;名聲若是嘩眾取寵,不順自然,終將遭人唾棄;地位若是坐享其成,不順自然,便會引起非議。
所以,我們想要過如實的生活,就必須順應自然法則:夫妻之間應互敬互諒,鄰裏親友應和睦相處,工作同事應互相提攜,開創事業應將市場調查、資金籌措、人力資源、經營計劃等安排妥當,為政治國應了解民意、重用忠良、察納雅言、勤行善法。尤其身為佛教徒,更應以身作則,培福結緣,修定增慧,負起化導眾生的責任。日用中能如此與“道”相符,那是自然的生活與生命的佛道,就或許沒有過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