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喪慶觀(正見之道)(2 / 2)

生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依佛法的觀點來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唯以莊嚴的心態麵對之。因此,遇有親朋好友往生,應以莊重的心情參加吊喪;若逢喜慶,亦應前往祝賀如儀。喜,福也;慶,賀也。《周禮·秋官·大行人》雲:“賀慶以讚諸侯之喜。”今俗凡吉祥之事,皆謂之喜,皆值得慶賀。如嫁娶生子、高齡祝壽,乃至新居落成、新書出版、金榜題名、仕途高升等,都是值得慶賀的喜事。但不管任何喜慶,均以簡單隆重、不鋪張浪費為宜,參加者若能注意以下禮儀,則能皆大歡喜:

1.家有喜慶,得酌將日期、時間與地點通知至親友好,但需避免冗雜,並且避免殺生,不用葷腥宴客。

2.親友遇有喜慶,得親往慶賀,或寄賀卡或以電話祝福。

3.致賀時,應依時前往,避免遲到早退。

4.穿著要得體,言行要恰當。

5.賀禮的選擇,應注意其意義及實用價值,如佛書、念珠等。

生與死是人生兩大課題,禪宗有謂“生死未明,如喪考妣”。生與死不僅是人生兩件大事,也是一般人所難以解開的謎。當初佛陀出家證悟的,正是解答這兩大謎題的真理,這也正是佛教的教義所在。今日的人間佛教,也不外乎解決生、死兩大問題。生,就是養與教;死,就是喪葬事宜。

在中國社會裏,一到了婚喪喜慶的節骨眼上,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習慣,大家都執著不改。其實許多風俗都是人為的,如看地理、風水、日期,都是迷信,太過執著,於事無補。比方說看日期,一定要什麼日子,日子不好就不吉祥,其實世間上哪有什麼一定的日子?在台灣是白天,在美國卻是夜晚。再如看地理,一定要朝東麵西,或是坐北向南。其實虛空並沒有方位,譬如兩個人對坐,你的右邊是我的左邊,我的前方是你的後方,到底哪邊才是左,哪邊才是右?哪邊才是前,哪邊才是後呢?因此,在《善生經》中,佛陀告訴善生童子不必禮拜方位,方位不是在虛空中,而是在我們心中,我們要禮拜的六方是: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夫妻為西方,親朋為北方,童仆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虛空沒有一成不變的方位,在無邊的時空中,我們真實的生命是無所不在的,你能夠覺悟體證到自己本來麵目的時候,你的本心就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與無限的時空是一體的,因此,方位不在虛空中,而是在我們心中。

一般人的心態,對於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見的事物,常常盲目臆測,牽強附會,甚或迷而信之,因此容易被神權控製。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在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主權,讓我們警覺到原來自己是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地理風水雖然有它的原理,但不是真理,所以佛教不但反對時辰地理的執著,而且主張不要迷信,要從神權控製中跳脫出來。所以不一定要迷信時辰,也不一定要執著地理,佛教講“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隻要心好,時時處處都好,誠意要比虛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