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愁解悶(2 / 3)

六、前途沒有希望。患憂鬱症的人,大多對自己的前途沒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裏。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灰暗的人生,他心中感受到的都是無情的世界,他腦海中想到的都是不快樂的事情,如此又怎麼會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呢?所以,按照佛光山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我們不但要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尤其要進一步帶給別人希望,這是最好的布施,也是無上的功德。

·佛光菜根譚·

微笑使煩惱的人得到解脫,

微笑使頹唐的人得到鼓勵,

微笑使疲勞的人得到安適,

微笑使悲傷的人得到安慰。

寂寞

曾經有個老太太跟我同隊出國旅遊,途中隻見她一直不停地講話,後來我規定她一天隻能講30句話,她向我抗議:“30句用不了5分鍾就講完了。”老年人最辛苦的事莫過於孤寂難耐,如果有人肯耐煩傾聽她的嘮叨,會讓她覺得日子好過,這也是對老年人最好的照顧。

寂寞就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感覺時光不容易打發。沒有工作會感到寂寞,沒有朋友往來也會寂寞。寂寞有思想上的寂寞,情感上的寂寞,事業上的寂寞,心靈上的寂寞。寂寞像一座高山,向人壓來。寂寞的人像在茫茫荒野,不知要往哪個方向去,又像大海上的一葉孤舟,忽然失去動力,人生的境遇難堪。但是,寂寞也不是那麼可怕,很多偉大的人物就是懂得利用寂寞的歲月、寂寞的時光,有的用心思考,有的用功讀書,有的追求真理,有的尋找自性。終於有一天來電了,光亮了,世界上的因緣在向他招手,世間的歡笑在向他圍繞。人能夠利用寂寞的時光,熬過寂寞的歲月,達到自己更崇高的目標,那又是另外一番境地了。人如何利用寂寞的時光?寂寞到底有哪些功能呢?

一、寂寞可以沉澱心情。今天沒有工作的勞動,沒有朋友的交談,沒有鼓勵,沒有溫暖,感覺人間既無愛也無情,感到空洞,感到寂寞。假如這時候能夠利用信仰來沉澱心情,打坐、禮拜、誦經、讀書,寂寞感也就無從生起了。所謂寂寞,是因為身外的東西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不能給你力量,不能給你歡喜;但是你內心的寶藏、內在的潛能是無限的,你可以觀照,可以沉澱,可以挖掘自己內在的佛性、法寶。我不要外來的世界,我與自己內心的佛祖同在;我不要外在的知識,我與自己本性的般若相照,這就是心情的沉澱。

二、寂寞可以培養靈感。人要會利用寂寞的時間,當你覺得寂寞的時候,可以主動打一通電話給朋友,可以從事家務的整理,可以讀一本新書,可以寫一篇文章。多少忙碌的人,利用寂寞的時間到各名山大川或寂靜的地方去沉思,希望獲得靈感。吾人感到寂寞,正好利用寂寞的時間可以培養靈感。所謂靈感,你不妨先對自己問話:你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都已完全展現了嗎?你覺得自己對所有朋友、家人,都照顧周全而無所愧疚嗎?你讀過的書還有待複習的嗎?你應該求得的新知如何增加呢?可能如此一一去問,你的靈感就會泉湧而來了。

三、寂寞可以醞釀思想。寂寞的時刻很容易醞釀出大思想家。作家把自己關在沒有聲音幹擾、沒有人事往來的地方,醞釀他的思想,專心著作;科學家把自己關在研究室裏,孜孜不息地突破他的研究關卡,希望能爆發出科學的火花;哲學家不沉溺於聲色,而能獨自冥想苦思,發掘自己的思想體係。世界上所謂的思想家都是從寂寞裏醞釀出來的。

四、寂寞可以找回自我。一個人整天都在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社會裏來來去去,很容易迷失自己。人究竟為什麼到世間來?有的人忙忙碌碌一生,最後空手而去。假如能有一些寂寞的時間,好好想想自己,利用寂寞的時間找回自己,知道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真正的價值在哪裏,未來究竟何去何從。甚至如能利用寂寞的時間,讓自己與古往今來的聖賢共聚,讓無限的時空都能展現在自己的眼前,把無邊的般若妙用、法性真理之光,都能融化在自己的當下,則人生還有什麼寂寞可言呢?

·佛光菜根譚·

“獨處”的意義是要內觀,

看無相的世界,聽無聲的聲音。

人與人相處不可忽略掌聲,

但對自己則要無聲。

心的禍患

在戰亂的時候,大家沒有東西可吃,就采摘人家園田裏的水果,可是有德的君子,他就是不肯。人家笑他說,這是戰亂時候,這些水果已經是無主了。這位有德的人說:“盡管戰亂無主,但我心中不能沒有主。”

心是生命的本體,是人的主宰,一個人即使身體死亡,真心永遠不死,將來輪回往生受報時,都要靠這顆心。心遊走在十法界之中,忽而天上,忽而人間,甚至忽而地獄、餓鬼、畜生。但是心有兩種性格,一種是向上的性格,持戒、行善、為人服務;一種是害人的性格,會替自我的人生前途造下極大禍患。例如:

一、嗔心如猛虎。“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的嗔恨心一起,完全顧不得人情義理,整個人完全失去理智;嗔心就像凶猛的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可以一口把人吃掉。因此,我們不要以為發個小脾氣,生起一點嗔恨之心沒有什麼了不起,“嗔恚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嗔心的老虎是人所畏懼的。

二、怒氣如颶風。從嗔心而起的怒氣,就會罵人、打人,甚至害人、殺人。怒氣像颶風一樣,橫掃到森林,森林受災;波及花草,花草倒黴。一個人在盛怒之際,往往失去理智,隻憑怒氣怪人,甚至遷怒他人。本來隻要責罵張三,可能一時無法控製情緒而殃及李四;本來夫妻吵架,但是兒女在前,可能就拿兒女出氣。怒火中燒的人,不但燒毀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大家都會同歸於盡。

三、惡口如刀劍。一個已經怒不可抑的人,隨之而起的就是惡口罵人。罵人的惡口“如刀如劍”還不足以形容,甚至如機關槍如大炮,連續轟向對方,什麼粗魯的語言都會從他的口中發出,狠狠地傷害對方。我們不要以為惡口罵人並沒有讓人皮骨受傷,你讓對方人格受損、尊嚴受創,甚至心理受到傷害,這比身體的傷害更為嚴重。一個人惡口罵人,其所加之於別人的傷害,難道可以不負責任嗎?

四、我慢如高山。就算你沒有罵人、打人,沒有嗔怒,但是態度上顯出傲慢,讓人感覺你像一座巍巍的高山,橫亙在前方,讓他無法通過,這也是人際的障礙。傲慢的人,如一般的官僚政客,昂昂乎,巍巍乎,不可一世地傲慢,最為無聊。還有一些稍有學識的人,自以為學問蓋世,因此看不起別人。尤其一些初出道的青年大都心高氣傲,不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傲慢的人,縱使有能力有學識,也不能獲得別人心悅誠服的尊敬,反而隻會畏而遠之罷了。

五、疑心如暗箭。我們經常不容易信任他人,一方麵固然是當今的人不容易讓人信賴,但是有時候和人相處,動不動就對人生起疑心,經常誤會對方,這就如同暗箭射人,讓人完全不知道箭從哪裏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疑心、誤會別人,實在缺德。俗語說“疑心生暗鬼”,疑心之病,唯有施以智慧之藥,才能連根拔除。

六、邪見如毒藥。我們的心像一座寶藏,裏麵有無限的慈悲、智慧、法喜,應該時時把它挖掘出來。但不幸的是,一般人的心,經常和邪見交往。一旦有了邪見,正法不得生起,所說的話邪裏邪氣,所做的事邪裏邪氣,這都是因為心念有邪則一切皆邪。當今社會,邪教的風雲彌漫,邪說更是層出不窮,那些邪師、邪眾或許能騙得了世人,但是騙不了正法、因果。所以學佛要以正見來對治邪見,才能免受邪見的荼毒。

·佛光菜根譚·

樹之毀滅,因為役於刀斧;

人之毀滅,因為喪失良心。

消愁解悶

南唐後主李煜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說:“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幾多愁!”可見人生大都是在愁雲慘霧裏生活啊!人生的愁悶最為傷身。但是,舉世滔滔,社會大眾,哪個不是經常陷身在憂愁苦悶之中呢?

當愁悶的魔鬼降臨到一個人的心裏的時候,就好像魑魅魍魎,糾纏不清,使人難以得到解脫。

有的人,為了國破家亡而愁悶;有的人,為了睹景思人而愁悶;有的人,為了妻離子散而愁悶;有的人,為了失業失學而愁悶。總之,沒有獲得希望,生活上不能滿足,被人欺侮,受了委屈而無法訴說,隻有放在心裏被愁悶煎熬。

你看,世間多少人因為多愁善感而苦悶!有的人是為了別人的一句謗言而難以入眠。一件事也能引起愁懷而難以自在,一句無心的話也能讓自己不思不食,愁緒滿懷。人生多少大好的歲月,就在吾人愁悶之間悠悠過去了,多麼可惜啊!

其實“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愁悶也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誠如禪門說:“沒有人束縛你,是你自己束縛你自己!”愁悶也是如此,本來沒有人要我們愁悶,隻是我們自己找來的憂愁啊!

愁悶要有通路,愁悶的通路就是智慧、明理。愁悶要能得到化解,化解愁悶的良方就是寬容、信仰。如何才能消愁解悶,茲奉告各位:

第一,提起樂觀的性格;第二,想通事理的原委;

第三,放開閑情的愁緒;第四,沒有疑慮的性格;

第五,擴大積極的服務;第六,明朗坦白地處世;

第七,呈現微笑的麵孔;第八,散播歡喜的情懷。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隻要你能看得開、放得下,人生縱使有了些許的愁悶,不也是成就菩提的資糧嗎!“解鈴還須係鈴人”,你的愁悶靠別人化解,這是有限的,隻有自己解開自己的束縛,這才是永遠的解脫啊!

·佛光菜根譚·

笑能卻病,喜能忘憂;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

耐煩(一)

以前有一個苦行僧,每天耐煩做種種勞役苦行,一有空閑,不和人攀緣戲論,一天定課六十卷的《金剛經》,數十年如一日,從未荒廢休息。有一天,和以前的師兄重逢,師兄已是個鼎鼎大名的大和尚,四處有人邀請前往講經說法。十幾年沒有見麵,師兄關切地問他:“師弟,這十幾年來你是怎麼用功的?”“師兄,除了寺裏的勞役工作,我每天隻有讀誦《金剛經》。”師兄聞語,氣惱他沒有多多學習經教,十幾年來還是做雜役的事務,搖搖頭就要和他告別。“師兄,我們難得見一次麵,我就誦一部《金剛經》來祝福您吧!”苦行僧就席地而坐,開始誦念。從一開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頓時空中響起梵樂弦歌;誦到“一時,佛在舍衛國”,四周異香撲鼻;再誦念到“爾時,須菩提即從座起”,隻見天雨曼陀羅花,紛紜四落。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師兄能演說經教,如人有眼目,師弟奉持經教,如人有足,能感天華梵樂,稱揚歌詠。

觀察一個人的性格,先要看他有沒有耐力:他耐得住苦嗎?耐得住餓嗎?耐得住忙嗎?耐得住罵嗎?耐得住冤枉嗎?耐得住委屈嗎?“耐煩”是一個人應備有的重要性格。不能耐煩的人,做這件事想著那件事,做那件事又想著其他另外的事,在這個地方想到另外的地方,到了那個地方又覺得不習慣。

不能耐煩是性格上的缺點,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必會大打折扣,所以人應該養成耐煩的性格。人生有哪些事需要耐煩的呢?

一、等人要耐煩。和人約會,有的人常常不守時,對這種人你還是要耐煩地等候。有時候對方乘飛機,飛機遲到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你能不耐煩等候嗎?其實,等人是藝術,被人等候是罪過;學習耐煩等人,也是做人的藝術和修養。

二、交友要耐煩。我們交朋友,不能經常讓朋友聽我們使喚,我們也要為朋友付出一些服務,尤其朋友必定也有他的性格。如果我沒有耐煩的習慣,在朋友麵前一直顯得煩躁、不滿,怎麼能交到好朋友呢?

三、聽話要耐煩。聽老師上課,不管你有沒有興趣,為了分數,不得不耐煩。聽名人講演,有時候也有一些冷門的講題,不一定都能聽得很有興致,但為了禮貌,也要有始有終地聽下去。尤其聽老人的嘮叨、朋友的善意勸誡、家人的叮嚀,都要耐煩。你不耐煩聽,怎麼能獲得別人的諒解呢?

四、處眾要耐煩。在大眾中,團體行動經常要排班,你等我,我等你,必須要耐煩;你體諒我,我體諒你,也要耐煩。所以,在大眾團體裏生活,快慢要有序,尤其要有合群的性格,這個人的個性很急躁,那個人的性情很緩慢,我都必須耐煩。你不耐煩,就不能處眾;不能處眾,如何立身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