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醫療保健。現在的醫院,不是等人有病了才進行治療,而是“保健重於醫療”,平時就要做好保健,讓自己的身體有免疫力,不至於經常生病。有時候生了病才到醫院就診,醫師開的感冒藥、腸胃藥、肝髒藥等,固然有功效,但是有很多病,醫師開列的其實隻是一些維生素等保健的藥丸,所以安慰性的療效力量更大。

四、用補品保健。中國人一向是最喜歡吃補品的民族,例如聽到什麼動物的骨頭、血液能有助健康,千方百計,不惜一切也要弄來進補。有的人聽到人參、靈芝、雪蓮是營養的食品,也是用盡各種手段,甚至不惜代價都要買到。其他如燕窩、白木耳、蓮子、棗子等各種補品,就不一而足了。

五、用衛生保健。現代人受教育的程度愈來愈高,知道衛生保健與身體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所以重視身體保健的人,對於家庭環境的衛生、飲食習慣的衛生,乃至自己的身體、心理衛生,都十分重視。平時不但每天盥洗、刷牙、更衣,尤其不吃不清潔的東西。甚至有時不衛生的語言不聽,不衛生的聲色不看,不衛生的飲食不吃,不衛生的東西不買。現在世界衛生組織也一直在加強衛生的宣導,可見衛生對人類的生命至關重要。

六、用修養保健。保健之道當然很多,但是求之於人,實用性小,求之於己者,效用才大。例如,自己的修養好,不輕易暴怒,不經常哀愁,不要疑心病重,不要處處計較,讓自己的身心百骸都能在平和的心情下輕鬆愉快,如此自能長命百歲。尤其通過宗教信仰,讓自己清心少慮,凡事看得開、放得下,更能活得自在,活得快樂。所以,有心做好保健,想要讓生命活得長久的人,不能不從修養上做起。

·佛光菜根譚·

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

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

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

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

療病

被宣判得了糖尿病後的好幾年,貧僧一直感到體力不支,全身無力,經信徒介紹,和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結上了因緣。蔡醫師告訴我可以先吃藥,如果血糖還是升高的話,再打胰島素治療。就這樣,貧僧每天依照醫師指示打針吃藥。靠著蔡醫師給我介紹的糖尿病的知識,我對它沒有過分的防備,它也沒有給我過分的威脅,像朋友一樣,互相好意相處,想來,這應該是最長久的朋友了。

語雲:“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吃五穀雜糧維生,難免會生病。既然生病是人生必然的現實,吾人就應該正視它,所以要有一些對治疾病的方法。以下療病的五個層次提供參考:

一、先做正當檢查。不少人“病急亂投醫”,一有病兆,沒有通過儀器先做仔細的檢查,就到處求診,甚至聽信江湖郎中之言,以為病各有偏方;不經科學儀器檢查,患病的真相不明,造成誤診、錯診,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醫療糾紛因此層出不窮。其實現在的醫學科技發達,不管內科、外科,有很多的暗疾在科學儀器之前都會現出原形,這是現代人的福氣,應該好好利用儀器檢查,雖然因此要多花費一些金錢,但如果為了省錢,因小失大,等到發生大病可就悔不當初了。

二、遵照醫生囑咐。經過儀器檢查後,醫生必會告知醫療的方法、過程,這時必須打破自己的執著,跟醫生合作,聽信醫生的建議。如果醫療過程中不聽醫囑,則如《佛遺教經》所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三、認真醫療。經過醫師診斷,開給藥方,囑咐每天吃什麼藥,或是要你做運動、多休息等,一定要聽其指導,如說奉行,不可輕而忽之,唯有配合,認真醫療,病才能好得快。

四、心理樂觀。有病雖然要靠醫藥,但自我的心理治療功用更大。有的人本是小病,由於心理作祟,以為自己的病情嚴重,每天心情沉重,憂愁苦惱,鬱鬱寡歡,反而加重病情。反之,有的人雖然病情嚴重,但他樂觀開朗,無形中增加自己身體的抵抗力,疾病也會因自我的抗體增強而消失於無形。

五、與病為友。有的人生了急病,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有一些慢性疾病,病情雖然不是很嚴重、凶猛,卻不是一時就能治好,有的一拖數個月,或是數年,甚至一生,這個時候不能怨天恨地,也不要自怨自艾,隻有“與病為友”,才能相安無事。就如我們交朋友,也非個個都很健全、美好,縱使有缺點,我們也不會因此舍棄。疾病也是一樣,身體有了疾病,要把它當成朋友,悉心愛護,和它同體共生,同情共理,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綜上所述,所謂“有病方知身是苦”,無病時要多為別人忙,多為他人服務,多為國家社會奉獻;有病了,也必得多關心自己,多照顧自己。經雲:患病的眾生,應該對他多一分的照顧。誠哉斯言!

·佛光菜根譚·

惜精神者,可以祛病;

省財用者,可以祛貧。

祛病者一身安樂;

祛貧者一家安樂。

看護

睡在病床上,我疼痛難忍。到了半夜,見弟子心平法師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看顧,我跟他說:“心平,你來睡在床上,把椅子讓給我坐,我睡在這裏非常不舒服。”他不敢違逆我的意思,就睡到床上去,我就坐在椅子上歇息。過了一會兒,他忽然起身說:“師父,不行啊!等會兒護士來打針,把我當成病人,打錯了就不好了。”

人難免會生病,隻是病有大病、小病的不同而已。俗語說“英雄隻怕病來磨”,不管身體如何強壯威武,一旦生病就不是英雄,而是狗熊了。

人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病中的看護。人有病了,在病床上呻吟、痛苦;假如沒有人看護,真是孤獨地獄,比牢獄之苦有過之而無不及。

負責看護的護理人員,最好是自己的親人,如父母之照顧兒女,如兒女之照顧父母,或者兄弟姊妹,或是至親朋友。萬一“久病床前無孝子”,不得已花錢找職業的特別看護,充其量也隻能和醫生做一些醫療上的聯係,但是病人心靈上的安慰、鼓勵就不是一個特別看護所能勝任的。

疾病也有多種不同的程度,有些病人不痛不苦,隻是年老油盡燈枯、體力不支,這種病人容易照顧;有些病人身體受了嚴重的傷害,或者罹患不治頑疾,導致病軀疼痛難忍,每天在病床上輾轉反側,不斷呻吟,這就不是一兩位護理人員所能負得了的責任。所以,護理人員要有慈悲心,要能視病如己;不能把病人看成是自己,厭惡病人,怎能為其服務呢?

茲將護理之要,簡說如下:

一、處理病人之事。做一個護理人員,最重要的是能如實把病人的感受報告給醫生,讓高明的醫生診斷如何下藥。除了代替病人說出他的需要,讓醫生和他的家人都能了解,給予幫助;對病人的便溺痰唾等汙穢之物,護理人員不能顯出厭惡的樣子,應該好好予以處理,讓他安心。尤其病人時而要吃,時而要睡,時而要這,時而要那,都要耐煩,不能嫌棄。護理人員這個時候的工作任務,就是病人健康的化身,要做一個討病人歡喜的護理。

二、了解病人所需。做一個稱職的護理人員,不隻是了解病人身體的醫療,更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情緒感受。有的病人,在病床上想家,甚至掛念他的財產、兒孫、未完的心願等,護理人員要能適當地解除病人的掛念,讓他放下,但不可以說一些悲傷的事,要讓病人喜悅,這是重要的功夫。

三、幫助病人除苦。一個好的護理人員,不隻是消極地照顧病患的需要,更要積極地幫助他解除痛苦。最好能給予心理建設,從身不苦做到心不苦。因為病人常常因身苦引起心中的煩惱痛苦,相對地,心中的力量也可以減少身體的痛苦。因此,如果病人喜歡看報,盡量給他一些新聞資訊;病人喜歡聽音樂,針對他的需要提供一些有助心情愉快的音樂;病人喜歡看電視,注意一些他喜歡的節目,讓他看了能減輕痛苦。這時候護理人員要以病人的需要為主,不能要病人隨自己的意見,應該以病人為第一,這是做一個看護最基本的認知。

四、能為病人說法。護理人員最好能為病人說一些解憂除惱的笑話、故事,幫助病人除苦;或者能為他說佛法,燃起他對生命的希望,但是不要說太深奧的道理,以能令他心開意解的故事最好。假如自己不善於說法,可以安排與他有緣的師友或宗教師來幫助他;如果他的世緣未了,病除苦消的那一日也就是護理人員功德圓滿之時。

·佛光菜根譚·

有病,可令人注意健康,並且生起道心;

受苦,才知道奮發圖強,並且改善因緣。

出門(一)

每個人每天都要外出上班、辦事,即使不用每天上班,隻要不是“閉關”“禁足”,總要外出,出門前應該有些預備。沒有事先預備,出門之後才發現忘記了要前往的地址,以及對方的姓名、應送的禮品等,甚至回到家才發現忘了帶鑰匙出門。

經常見到有人出門,車子開動了,猛然發現忘記了什麼,隻好回頭;甚至出國的人忘了帶護照,在海關進退兩難。為什麼不及早預備好呢?出門預備有六事提醒:

一、出門先看天。今天天氣會下雨嗎?如果感覺天色不對,有可能下雨,就要先預備好雨衣、雨傘、雨鞋,免得在路上果真變天下雨了,進退維穀。

二、所去有目的。今日出門,要到哪些地方,有幾件事該辦,先有個計劃。例如,第一先到甲地,第二再到乙處,第三順道拜訪丙家……把所要訪問的對象一次完成。或者今日去鄉鎮公所領戶口謄本,再到銀行存款,接著到市場購買物品……把該做的事計劃好,免得中途猶豫。常見有人把車子停在路旁商量,甚至商量時意見不一,吵起架來,這都是出門沒有預備之故。

三、時間要預算。今日出門到多少地方去,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事先要有個預算,不要在別人開會時趕到,或是別人吃飯時造訪,免得彼此尷尬。如果沒有事先約定,也不宜閑聊長談,最好把事情簡單講完就告辭,免得妨礙別人工作。

四、事先要約會。到銀行機關辦事,他們有一定的上下班時間,隻要在上班時間內,事情都能成辦。如果要拜訪的是朋友,彼此各有各的事情,所以最好事先用電話約會,幾點到達,幾點離開,讓對方有個預備,不要貿然前往,成為令人討厭的客人。朋友交往相處要歡喜愉快,所以應該注意的事情,不能疏忽。

五、講話看人麵。我們和人相約,有時閑話家常,有時商量議事,有時向朋友借貸,或是希望他出力相助等,必然會有不等的談話內容。談話中,要注意對方的麵容、聲音、態度,他對你所說的意見、所提的要求,如果是真心相應、有心資助就好,否則宜適可而止,不要強人所難,因為即使父母兄弟、至親骨肉,也未必都能所求順遂,何況是朋友、外人呢?

六、禮品要預備。日本人訪問朋友,非常重視禮品,現在中國社會也重視禮尚往來,相互贈送一些惠而不費的小小禮物,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促進彼此的關係。不過送禮也要適當,不宜太貴重,免得對方收受後覺得是個負擔。

出門要預備的事其實很多,應該注意的事項也不少,其中尤以講話的內容要長話短說、具體扼要,不要翻來覆去一再重複,能夠簡單明白,彼此相談甚歡,那就出門愉快了。

·佛光菜根譚·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

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

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

舉手動力無益於人,戒之莫為。

出門(二)

我們每天出門,要把自己的心情調整好,即使有不愉快、難過、生氣的事,也不能顯露在臉上,不要把自己不快樂的情緒感染給別人;能以和藹之容見人,別人必然也會報以善意的笑容。

每個人幾乎每天都要出門,出門上班,出門旅行,出門開會,出門買東西,出門訪友。一般婦女出門,總要花上好長的時間打扮;男士出門,雖然不若女士精心裝扮,但是出了門,就要融入大眾裏,所以應該注意自己的禮儀。以下舉出“出門六要”提供參考:

一、儀容莊重。出門之人,一定要帶著愉快的心情,要有莊嚴的儀容,保持自然,保持微笑,保持端莊。見了人不能苦著表情,一臉嚴肅,讓人見了就不歡喜,如此怎麼與人洽談辦事呢?因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麵孔,更要小心注意自己的表情儀容,不要讓它成為自己與人相處,或是交涉辦事的阻礙。

二、衣履整齊。出門的人,雖然不一定要穿著華麗的衣服向人炫耀,但是出門在外,衣履總要整齊清潔,樸素大方,不可邋遢隨便,以免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二、情緒安詳。出門的人,不可以把在家所受的氣發泄在別人身上,也不能把自己的煩惱、情緒傳染給別人。出門在外,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緒安詳,對人微笑有禮,講話心平氣和,這是做人之道。

四、主動問好。出門在外,不管認識與否,既然照麵了,不妨問候一聲“你好”“早安”。假如是熟人,也不要匆忙就擦身走過,所謂“見麵三句話”,可以寒暄幾句,問候一下“近來可好”“家居平安”“事業順利”,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懷。有時你主動和人打招呼,卻得不到回應,也不要生氣。你可以想,也許是對方來不及回應,也可能是別人沒有聽到你的問候,所以隻要自己對人的禮數到了就好,不要計較別人的反應,必然自己受益。

五、精神煥發。平時在家,可以閑散、放鬆,但是一旦出門,就要容光煥發,精神奕奕。所謂“在家一條蟲,出門一條龍”,本此道理,出門一定要打起精神,說話鏗鏘有力,眼光炯炯有神,尤其跟人握手時,一定要表達誠意。有的人與人握手,眼睛卻看著別人,如此不專注,不會贏得別人的好感。一個人要受到別人的好評,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稍不注意,都容易給人批評。

六、肯定自信。出門辦事,尤其是每天外出上班,一定要帶著飽滿的精神,以及愉快的心情,尤其要充滿信心,專注地投入工作。如果是出門訪友、參加會議,更要四麵玲瓏,八方周全,說話妙語如珠,引起別人的好感,容易達成訪談的目的。總之,人要肯定自我,對自己要充滿信心;已經出門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不懂得如何與人應對,如此沒有自信,如何達成目的呢?所以出門一次,看似簡單,其實出門辦事,行止進退如何應對才得體,裏麵大有學問。出門,實在是一件不簡單的大事。

·佛光菜根譚·

君子者,謙下處眾,因此所到之處,都是一團和氣;

小人者,仗勢欺人,所以身置何地,均為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