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事,避免流於敷衍。吾人做事必須實事求是,避免虛應了事。日本商人做事,即使一個包裝,也要力求美觀大方。永和的燒餅油條,不但在台灣有口皆碑,甚至大陸皆知,因為它不虛應故事,務求把燒餅油條做得香脆可口,讓顧客滿意。織布工廠的成衣,製鞋公司的產品,都講究實用耐久;建築公司的一棟房子,不但門麵裝潢、材料確實,就是水溝、電線等細節也不馬虎。做事不能敷衍,就像做工程不能偷工減料一樣,都是關乎一個人的信譽,不能不注意。

三、待人,避免觸人痛處。我們與朋友相交,總有一些往來接觸,朋友之間,即使再好的知交,也怕講話碰觸到他的痛處。每個人都有悲歡離合的前塵往事,回憶往事難免有一些痛點,經常被人提及,叫人不生氣也難。

四、學習,避免傲慢自大。人生“活到老,學到老”,有的人時時帶著誠惶誠恐的心情,虛心學習;也有的人還沒有學到東西,就傲慢、賣弄,自以為是。例如,會得兩句英文,就說自己通曉多國語言;剛學會繪畫,就認為自己的意境多高;多年前曾參與過圓山飯店的油漆工作,事後到處跟人說,圓山飯店是他建的。像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學習、參與,應該謙虛,不可自我膨脹,才不會自我設限,阻礙自己的進步。

五、讀書,避免食古不化。讀書是為了通情達理,為了增加知識,為了應付世間。但有人讀書“食古不化”,文章一定要模仿八股,講究“起承轉合”,殊不知現在的作文如講話,話怎麼講,文章就怎麼寫。“吾日三省吾身”,是要我們經常自我反省,檢點自己的功過,而不是要我們一次、兩次、三次……隻在形式上反省。讀書人食古不化,不能把學問應用在現代社會,實為可惜。

六、信仰,避免邪知邪見。不管信仰任何宗教,必須講究做人有道德,明因識果,千萬不能故弄玄虛,裝神弄鬼。一些人炫耀自己具有神通、異能,是邪知邪見,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實不足取法也。

·佛光菜根譚·

歡喜的世界充滿色彩,歡喜的人生充滿希望;

時時懷抱歡喜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讓人接受(一)

1964年,葉鵬勝的父親背了一袋僧鞋,頂著烈日,來到壽山寺兜售。我當時為了籌措辦學經費,經濟十分困難,但是想到當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於是上前問他價錢,他說:“一雙30元。”我掏出40元向他購買一雙,他奇怪:“別人都要求我打折扣,為什麼你不還價,反而還要加價?”我說:“販賣僧鞋很困難,如果你不做生意,我們就很難買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賺一點利潤,拿這些錢來改善品質,大量生產,可以便利我們購買。所以,我這樣做,不隻是為了幫助你,更是在幫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我從來沒聽過世上還有這種道理!”他摸著後腦勺。我進一步解釋:“30元一雙僧鞋不能賺什麼錢,不但品質不能提高,反而因為不賺錢,索性結束經營,那時我就沒僧鞋可穿;40元一雙,讓你多賺一點,有資金提高品質,買的人就愈多,生意就會愈做愈大,那麼我就有僧鞋穿了。所以才說我不是幫助你,而是為了幫我自己。”

我們送人禮物,都希望對方能接受;我們說什麼言語,也要能讓人接受。讓人接受,這是今日社會處眾的重要課題。

人不可以孤芳自賞,你學問好,人家不接受;你能力強,人家也不接受。甚至你有錢,人家不要,你有好意,人家不了解,這就顯出“讓人接受”的重要了。怎樣才能讓人接受呢?

一、善意要能尊重。我給人善意,我給人好心,我給人一些幫助,我給人一些因緣;但是你要能尊重他的人格,讓他感覺受人尊重,他才肯接受。千萬不要以為人人都喜歡吃“嗟來食”,所以在佛教裏,“打齋”的施主反過來還要“拜齋”。

二、規勸要能誠懇。我們想要給人一些忠告規勸,甚至借機給他一些教育。首先,你必須要以誠懇的態度,讓他感受到你是以愛他為出發點,他感受到你的誠懇、善意,當能接受你的規勸。如果讓他覺得你不懷好意,甚至責怪他、嘲諷他,可能他就不會接受你的好意。所以,父母規勸兒女,師長規勸學生,朋友勸告朋友,長官勸告部下,都要帶著誠懇的態度,這最為重要。

三、責備要能慚愧。有時候我們責備人,假如盛氣淩人,對方必定難以接受;如果我們先自責,先表示自己慚愧,自己無德服人,自己領導能力不夠,自己做事多有缺陷,之後才來責備他,他會虛心接納。除非你是長者、老師,否則責備別人的時候,沒有自慚、自愧,光是責備別人,不能收到效果。

四、冤枉要能開導。人世間,常有一些不白之冤,尤其監獄裏更是怨氣衝天,因為即使死刑犯也有許多是被冤枉的。有了冤枉,能申訴當然很好,不能申訴,難道就讓自己走上絕路嗎?所以人要有接受冤枉的力量,自己沒有力量,就要靠別人開導了。所以,麵對一個受冤枉的人,需要給予開導,至為重要。

五、委屈要能代替。一個人本來可以升任總經理,但你隻讓他做到副總經理,他覺得委屈,可能產生反感,從此工作不力,影響整個團隊的利益。這時就得有一些代替的方法,例如給他獎狀,給他加薪,幫他準備大一點的辦公室等。因為有了代替的補償,增加對等的條件,他心中的氣才會平,事情才好做,否則委屈是很難忍受的。

“佛要一爐香,人爭一口氣”,當一個人受到委屈的時候,他感到不平,無法釋懷,隻有以生氣來抗爭,或是以懈怠來抗爭,如此於人於己都不利。此時若能給他一些代替的安慰,或許能化解他心中的委屈,讓他接受事實。所以,讓人接受,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佛光菜根譚·

很多人之所以失敗,乃是受基礎教育時,

沒有養成接受的習慣。

好比種子不生根,如何開花結果?

好的道理、苦口婆心的教導,不接受也沒有用。

讓人接受(二)

昭引和尚雲水各地時,有信徒來請示:“發脾氣要如何改呢?”“脾氣皆由嗔心而來。這樣好了:我來跟你化緣,你把脾氣和嗔心給我好嗎?”信徒的兒子非常貪睡,父母不知如何改變他,昭引和尚就到他家,把睡夢中的兒子搖醒:“我來化緣你的睡覺,你把睡覺給我吧!”聽到信徒夫妻吵架,他就去化緣吵架;信徒喝酒,他就去化緣喝酒。昭引和尚畢生皆以化緣度眾,凡是他人的陋習,均是以化緣改之,所到之處蒙其感化的信眾不計其數。

家庭裏,父母要讓兒女接受,兒女要讓父母接受;機關裏,主管要讓部下接受,部下要讓主管接受;甚至於交朋友,我要讓對方接受,對方也要讓我接受。某一方讓別人不能接受,則不能得到人和,沒有人和,家庭、機關、朋友,都會吵吵鬧鬧。現代社會,一般人總希望別人待自己如何如何,卻沒有想到自己待人也應該要同樣的尊重、合理,才能讓人接受。“讓人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要如何才能讓人接受,茲舉下列數事提供參考:

一、我的語言要讓人接受。人與人之間,不管上對下、下對上,語言不當,例如尖酸刻薄,要求無理,說話不合時、不合地、不合身份,讓人不能接受。語言不能讓人接受,連帶地,你的整個人他都不肯接受,甚至相互排斥,如此怎麼能和樂呢?

二、我的行為要讓人接受。人和人接觸,你的行為要能讓對方接受。對人沒有禮貌,即使是年老的長者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他也會嫌你老氣橫秋。年輕人行為傲慢、態度不遜,姿勢、肢體不當,或者吃東西沒有吃相,走路沒有走相,坐下來沒有坐相;跟人來往,你的行為態度都讓人不能接受,本來需要每天在一起相處的人,為了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日子怎麼能過下去呢?

三、我的態度要讓人接受。經常聽到有人向對方抗議:“這是什麼態度?”“你這麼傲慢,我可不吃這一套!”態度不友善,不管上對下、下對上,都讓人無法接受,這也是彼此相處常見的問題。例如,自己躺在沙發上,叫人為他拿東西;吃飯的時候,老是叫人為他服務;別人進來,不肯招呼一聲;甚至一直嘮叨,數落他人的不是。如此即使身為主管,不斷責備部下的過失,不斷讓部下難堪,當你的態度到了讓他不能接受的程度,大家相處就成問題了。

四、我的風格要讓人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調、特色,但是自己的風格一定要能讓人接受,有的人說話太過囉唆,行事太過細膩,交代、報告太過簡略,或者過於煩瑣、細碎,都會讓人難以接受。此外,有的人不肯跟人講話,或者一件小事不斷地重複;講電話太過大聲,無視於旁邊有人;天天不停地會客,一直標榜自己,自我宣傳;和訪客講話,不介紹主管、同事;經常私下吃零食,不分享他人;進出工作,態度神秘,旁人無從知曉;每天板著麵孔,對人無禮,或者不合時宜地在大眾麵前大聲談笑。以上種種有失風度的行為,要想讓人接受,此亦難矣!

五、我的思想要讓人接受。現在有些人想法怪異,別人認為好的,他硬說不好;大家說不好的,他偏要為其辯護。尤其現在政治上有黨派不同,經濟上也分人我,乃至種族、宗教、文化,都各有不同。有的人堅持自己的主張,甚至強要別人接受他的看法,如此強勢,讓人無法接受。所謂“物極必反”,等到有一天別人都不能接受你的時候,自己想要有人緣,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也就不可得了。所以,如何讓人接受,這是現代人生不能忽視的問題。

·佛光菜根譚·

品德足以端正風俗,才能足以建立秩序,

聰明足以深思熟慮,堅毅足以創立事業。

讓人接受(三)

弟子們常常說我是處理人事問題的高手,什麼疑難雜症到了我的麵前,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固然是因為我能耐心傾聽徒眾的困難,細心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最重要的還是我盡量做到“兼聽”。我不以一家之言來下結語,我也不以一時的好壞來論成敗。我想:一個人若能完全做到“諦聽”“善聽”“兼聽”,也就庶幾無過了!

人與人之間,如果有了糾紛、成見,要說服他,有時候說理,甚至動用法律,都無濟於事。因為一個人的執著,光靠說理很困難,必須要有特殊的方法,讓他感動、軟化、自覺、慚愧,如此要說服他,也就不難了。茲提供五個方法,作為說服人的參考:

一、幫助他。有一個牧場的主人,因為隔壁鄰居的獵犬經常躍過柵欄侵犯羊群,幾次交涉都無效,最後不得已隻有訴諸法律。法官說:“要我辦他的罪,他確實有罪,我叫他把獵犬綁好,他也必須接受命令,隻是這麼一來你就得罪了一個人,以後你勢必要與一個仇人為鄰。”羊主人一聽:“那怎麼辦呢?”法官說:“我有一計,你可以送他三個兒子三隻小羊。”這麼一來,獵犬主人為了不讓兒子的小羊受到傷害,主動把獵犬綁起來;並且因為送羊的關係,獵犬主人經常送給羊主一些山珍野味,羊主也回送羊奶、奶酪等,彼此因此成為好朋友。要說服人,第一就是幫助他,因為法官幫助羊主人解決問題,所以能說服他。

二、利益他。一個住家的庭院裏,經常有隔壁王家的雞群進來打野食,踐踏花草,實在不堪其擾。與鄰居抗議無效,又不忍心拿雞出氣,夫妻二人商量,得了一計。太太上街買來一籃雞蛋,送到隔壁王家,說:“對不起,我家人口少,你家雞所生的雞蛋,我們實在吃不了,所以送還給你們一些。”隔天,鄰居馬上築起籬笆,從此再也沒有雞的幹擾。所以,利益他就能解決問題。

三、尊重他。有一個私塾的老先生,放任自己的兒女、學生到附近張家門前的廣場械鬥、吵鬧。幾次向他反映,得到的回答都是“孩子的事,管不了”。後來張先生把自己的兒子送到私塾去讀書,並且恭維說:“慕名老師年高德劭,學問淵博,教養出來的子弟都能知書達理,所以特地把小犬送來請先生管教。”老先生受此尊重,心想自己確實應該把自己的兒女、學生教好,從此張家門口再無青少年械鬥。所以,尊重別人就能說服人。

四、包容他。小美服務的機關有一名同事為人尖酸刻薄,經常講話傷害別人,尤其對表現優異的小美更是百般不放過。由於他是主管的親信,無人敢惹他。小美經常在主管訓話時,明明是這位親信的錯,卻把錯誤一肩扛起,並且對他百般包容,最後這位親信說“我算是服了你了”,從此兩個人成為好朋友。

五、為了他。某公司兩名職員,甲性情粗暴,乙溫和善良。乙為了不與甲結仇,對他百般遷就,但甲就是不領情。後來乙想出一個“為了他”的辦法——為了他多買一個便當,為了他主動倒一杯熱茶,為了他早早把辦公室的冷氣打開,為了他把一些事情都簡單化……日子一久,粗暴的甲終於被感動,向乙致歉,從此相處融洽。

總之,說服人要讓他心甘情願,上述五法不妨一試。

·佛光菜根譚·

樹木受水則茁壯,金銀受磨則光亮,

萬物受獲則可愛,為人受諫則成功。

拒絕的藝術(一)

在我開山建寺之初,經濟非常困難,本山功德主南豐鋼鐵公司的董事長潘孝銳居士將一顆印章交給我:“需要用錢時,你拿著印章,隨時都可以到銀行去取錢。”但他的印章放在我這裏幾年,我從來沒有用過一次,後來還是還給他了。你說我有困難嗎?的確有困難,但是我不能動用他的印章。

在社會上與人相處,你找我幫忙,我請你協助,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有時候難免因為無法全部滿足別人的要求而有拒絕的時候。

拒絕是很傷感情的事,例如他希望你花一點時間幫他做一件事,或者請你從中介紹、搭個線幫忙找一份職業,或者家有急需,想要跟你借一些錢,或是借個東西。有的人對於別人的求助,毫不體諒他人的處境,斷然拒絕,這不是處世之道,所以拒絕要講究一點藝術,茲有四點看法提供如下:

一、不要斷然地拒絕,要有代替。你要跟我借一本書看,我說:“唉,那本書剛好被借走了,不過我可以借給你另外一本。”他想借一張桌子,你就說:“正巧那張桌子有人在使用,我就把長條桌借給你吧。”有人要你說項,你可以說:“我的力量不夠,如果你找更有力的某某人,或許更有助於事情的解決。”聽者或許不全然滿意,但你有代替的語言、方法,他也會感謝你的善意。

二、不要直接地拒絕,要能婉轉。別人有求於你,不是直接一句“不可”“不行”就能解決問題,需要婉轉說明。例如,他想借用一下你的汽車,你說:“對不起,汽車正在工廠維修,大概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或說:“最近這輛車經常出現一些毛病,恐怕用起來不安全,你還是另外借一輛比較好。”有人想要跟你約見,如果你直接拒絕,恐怕別人認為你架子太大,你可以說:“對不起,我最近感冒生病了,醫生說不能會客,請見諒。”因為你的婉轉說明,對方容易下台,他也不會輕易生氣。

三、不要無情地拒絕,要有幫助。朋友想要跟你借10萬元,你可以說:“真抱歉,我最近生意不好,手頭也很緊,不過我可以借你2000元應急一下。”有人向你介紹某個社會公益團體,希望征求發起人,每人一萬元,你可以說:“很抱歉,我這個月沒有力量,不過我可以代為找一個朋友出一份。”

四、不要傲慢地拒絕,要有同情。有一些畫家經常接到各方的化緣,希望能捐一幅畫義賣。其實畫家本身生活並不寬裕,經常麵對社會各項勸募,也是窮於應付。但是如果拒絕,又怕被批為傲慢,這時可以說:“我非常想響應你們的善舉,也深知你們募款不易,隻是我現在時間很忙,有一些既定的事要做,所以希望留待他日有機會再結緣。”你如此認同、體諒他們的辛苦,縱使拒絕,也能獲得對方的諒解。

拒絕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既不能斷然拒絕令人失望,也不能直接拒絕讓人難堪,能夠拒絕得給人歡喜、讓人接受,那就是拒絕的藝術了。

·佛光菜根譚·

多管閑事,無異自找麻煩;

多說閑話,無異自討沒趣。

拒絕的藝術(二)

20世紀70年代,一次跟電視台共同製作《甘露》節目,我們還特意在播出前,在報紙刊登廣告,周知信眾收看。可是冷不防地,播出當天一早,我接獲通知說:“這個節目不準播出!”我急忙趕到電視台,請教負責人:“節目怎能說不播就不播呢?”想不到他回答我:“和尚不能上電視!”我說:“電視連續劇裏不也常有很多的和尚出現嗎?”他竟然理直氣壯地回答我:“他們是假和尚!”真和尚不可以,假和尚卻可以,你說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公道可言呢?

人在世間,不能單獨存在,要靠各種因緣關係的助成才能生存。即使花草樹木,也要有陽光、空氣、雨水、土壤等各種因緣和合,才能開花結果。

勤勞的農夫要有農具才能耕耘,音樂家需要各種樂器才能演奏,歌唱家也要有群眾聆聽。人需要有因緣才能生存、發展,所以有求助之事非常正常。但是求助有當與不當、正與不正的分別,甚至有該與不該、可與不可的情況。麵對求助者,有時自己能力不足或理念不同,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拒絕也是無可厚非的事。隻是拒絕也要有藝術,到底該不該拒絕也要視情況而定,例如:

一、貿然拒絕是思考不周。有人向你提出請求,希望給他一些幫助。如果對方求助的理由很正當,自己也有能力助其一臂之力,這時應該成就好事,彼此結緣才對。但是有些人缺乏慈悲心,不善於體諒別人的苦處,隻要一聽到別人有求於他,完全不經思考,就貿然地予以拒絕。貿然拒絕,可能由於一時考慮不周,拒絕太快,因而造成不好的結果,甚至遺憾終生,所以不能不慎。

二、斷然拒絕是自絕後路。有的人生性孤僻,為人自私,心中所思所想,隻有自己的利益,完全不肯跟人結緣,因此遇到別人有所求時就斷然拒絕。例如,鄰居有一塊地想要興建房屋,就缺旁邊你所擁有的一塊畸零地,鄰居請你出售,照說應該助成好事才對,可是你偏要刁難,斷然拒絕。其實,斷然拒絕是自絕後路,因為人是彼此因緣關係的存在,完全斬斷因緣,不肯廣結善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世界是無常變化的,時運會改變社會,萬一有朝一日自己有求於人時,遇到同樣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三、委婉拒絕是對人的尊重。在拒絕別人所求時,要顧念他的尊嚴,要思考他的深意,得當的要給予讚賞,不當的要婉言忠告。總之,拒絕別人也要讓他心服口服,讓他感受到受人尊重,千萬別造成難堪尷尬的場麵。能夠獲得對方諒解,這才是最高明的拒絕。

四、替代拒絕是給人希望。別人對你有所求時,能夠滿其所願,彼此皆大歡喜,最是圓滿。但事實上,我們很難事事滿足別人所求,這時可以有替代的拒絕,例如他要求金錢幫助,你可以說:“我現在經濟也不寬裕,不過我有一幅字畫,可以提供給你義賣。”別人邀請你出席他的新書發表會,你剛好有要務在身,不能親臨會場,這時可以贈送花籃祝賀或是代為介紹適當的人選出席。能夠有替代的拒絕,就不致讓對方難堪,也不會因此結怨。

求人很難,拒絕別人也不容易。求助者要思考對方的困難,拒絕者也要體諒、尊重求助者的心情。人間能夠相助相成、相互因果是非常重要的。

·佛光菜根譚·

人我是非,能給我們再造的機會;

逆增上緣,能給我們成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