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話”是“三好運動”中的一項,也就是身口意“三業”裏的“口業”修行。說好話就是淨化口業,到底應該說些什麼好話呢?舉例如下:
一、這位張先生經常在各地修橋、鋪路,尤其勤於助人,是一位社會好人。
二、這位李小弟,雖然年齡幼小,可是在各地倡導環保回收,專做一些別人不願做的事,非常難得。
三、這位王同學參加“百萬人興學活動”,雖然自己也還在求學階段,仍不忘要幫助一般社會教育的推展,誠屬可貴。
四、這位劉老婆婆非常有禮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聽到她把“請、對不起、謝謝你”掛在嘴邊。
五、那位陳老先生很熱心公益,你看他在社區裏掃街,整理環境,真是把大眾的事都看成是自己的事。
六、這位吳太太慈悲喜舍,熱心助人,尤其社會上稍有風吹草動,哪裏有災難,她都熱心搶在人前,給予讚助。
七、那位王經理心地很柔軟,就像菩薩一樣慈悲。
八、那位周太太很有氣質,知書達理,尤其信仰虔誠,熱心助人。
九、這位林先生天生就有領袖的魅力,看他親和的態度、熱誠的話語,處處為人設想,總是給人帶來無限希望。
十、這位趙女士全身散發著濃厚的道氣與德行的芬芳,讓人樂於親近。
十一、這位馬總經理平時總是氣定神閑,而且平易近人,歡喜助人,是個肯給人因緣的人。
十二、那一位蔣科長談吐幽默,詼諧風趣,和他在一起,真是如沐春風,他為人間增添了無限的樂趣與歡笑。
十三、這一位沈大姐非常愛惜福報,把握因緣,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她都會給人歡喜,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十四、這位韓太太真好,在團體裏總是隨緣隨眾,給她建議什麼,總是從善如流。
十五、這位鄭老師關懷社會,謙恭柔和,尤其說話時就像冬陽春風,讓人感到溫暖、舒服。
除了以上所舉,再如“你真是一位君子,溫良謙恭;你真是一位大作家,文章如行雲流水;你很有藝術才華,書畫寫字,獨樹一幟;你做什麼像什麼,真是言行一致;你發心護眾,守時守信,令人尊敬”等。
其實,所謂好話,舉凡讚美人的學問、道德,關懷人的身體、生活,乃至對人尊敬、給人安慰,能夠鼓舞別人信心、勇氣的話,都是好話。
說好話讚美人,也要適當、得體,而且要恰如其分針對他的特長而說,如果讚美不當,讓對方覺得你是在諷刺他,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說好話需要智慧,更要真誠,才能發揮好話的正麵力量。
·佛光菜根譚·
寡言者未必是愚癡,利口者未必是聰明,
自尊者未必是傲慢,承順者未必是忠誠。
聊天
有一個董事長生病住院,公司的員工每回來探病,為了讓董事長歡喜,便不斷報告公司這個月營運如何,利潤多少……董事長滿臉無奈:“我現在不管訂單、入賬多少,我現在隻要能夠小便最要緊。”
朋友在一起閑話家常,叫作聊天。所謂聊天者,就是不必正經八百地談些天下大事,也無須預設主題,或是嚴肅地分析問題、探討問題的原因;聊天時,大家可以輕鬆地無所不談,上下古今,中外趣聞,隻要不涉及人我是非,都可以拿來當成聊天的資料。例如:
一、談時事。聊天時,舉凡國家大事,甚至國際的時事新聞,誰先知道,都可以當成獨家報道講給大家聽。這種天下、國家的政經大事,無日無之,所以一些讀報的人都有特殊的心得,這些新聞的來龍去脈,經過自己加以描繪、注解,就更加生動精彩了。
二、談新奇。聊天的人當然不會把一些舊聞拿出來炒,一定是述說一些新奇的事,以表示他識多見廣。例如,美國大兵在伊拉克的孤兒院救出五百個饑餓的小孩。再如,中國湖南省一個人稱“平姨”的百萬富翁,她的職業其實是一名掃街的清道夫,她說“職業不分貴賤,不管貧富,人人都應該有工作……”諸如此類,都可以當成聊天的話題來談。
三、談心得。有的人在聊天時,把他做人處事的感悟、讀書閱報的心得,或是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都搬出來當聊天的材料;別人聽了覺得發人深省,受到感染,無形中也能受益。所以,一個人多讀書、多思考、多設想一些問題,讓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因你的一席話而得到啟發,也是一種法布施。
四、談疑惑。有的人把他對人生的迷惑借著聊天時提出來,讓大家解答,既是腦力激蕩,也是一種思想的交流。有時也可以談談曆史上的疑案,或是社會的奇聞,除了報章雜誌所報道的以外,還有一些細枝末節沒有明朗化,都可以提出來探討。隻不過大家對於這些迷思,有時也隻是以訛傳訛,不一定正確,所以最後就成為走了樣的新聞,或是大家共創的新知罷了!
五、談抱負。多數人聊天時喜歡談自己的高見,例如“我對現在的民生問題看法如何,我覺得某某問題如果由我來處理,我會如何解決”;有的人則喜歡談自己的抱負,例如“如果我當縣長,我會把這個縣治理成什麼樣子”。聊天時,人人可以各抒己見,各展抱負,唾沫橫飛地說些大話。但是一場政治演說、一次政見發表過後,各有收場,後果就不會再有聲息了。
六、談知識。有的人教育程度比較高,聚在一起聊天時,不好談一些捕風捉影、不切實際的時事新聞、社會動態,喜歡談一些有知識性的科學新知,或是哲學性的見解、思想,乃至評論當代某些人士發表的高論,或是對曆史上的人、事有什麼不同的看法等。大家新舊齊來,古今並談,暢所欲言,毫無保留,也如同一場小型的座談會一般。如此朋友難得一聚的情誼,有時欲罷不能,於是相約某時某地再一次聚會。因為從談論中,有的人觸類旁通,想到未來在事業上要如何發展,甚至在待人處事上應該做些什麼修正。如此聊天,不也能聊出很多收獲來嗎?
·佛光菜根譚·
不必言而言,是謂多言,多言招怨;
不當言而言,是謂妄言,妄言惹禍。
口氣
讚歎要講究巧妙,能讓人回味的讚歎,往往不落俗套,是有智慧、有內涵的。比方說,他們這一家是佛化家庭,是慈善之家,我就稱他們是“三好人家”,表示他們家沒有糾紛吵鬧。我寫的一筆字裏,“有您真好”“有情有義”“仁心仁德”“書香之家”“我是佛”等具有讚美意涵的文字,歡喜收藏的人最多。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想將這些稱讚,送給他最感謝的人珍藏。
人和人在一起,難免要說話交談。聽人講話,不但要注意對方話中的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對方說話的口氣。有的人說話口氣不好,語帶諷刺,話多挖苦,像這樣不良的接觸,必然發展出不好的關係,所以注意說話的口氣,不但是個人的重要修養,也是發展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如何修養“口氣”,試說如下:
一、問候的禮貌要周到。人與人初見,相互問候的方式,或握手,或點頭,或微笑,或注視,或鞠躬,都是為了表現做人的禮貌。但是有的人問候別人時,仰著頭,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如此就算說了“早安”“你好”,別人也會嫌你傲慢無禮,對你也生不起好感。
二、語言的表達要真誠。人和人說話,既然要使用到語言,語言也能看出你的心意是真誠或是虛假,是有心或是無意。跟人說話,不要讓人覺得你是虛應了事,不夠真誠,否則後麵要談論事情,就很難開誠布公,難以相談甚歡了。
三、交談的音量要適中。與人交談,音量大小要適中。有的人講話音量太大,聲震屋脊;有的人講話音量太細小,讓對方聽得很吃力。講話時,要注意對方的年齡、習慣,以及當時的距離,加以調整音量,務必要讓人聽起來舒適。就如唱歌,不管二部合唱還是四部合唱,和諧最重要。
四、溝通的措辭要委婉。雙方溝通,不能一直為自己說理,讓對方生厭。既曰“溝通”,管道要暢通,不要一開始就讓言辭成為溝通的障礙,所以要多為對方著想,多了解對方的立場、困難,如此才能獲得對方的體諒、好感。即使談到一些尖銳的問題,也要委婉曲折地表達,不要直來直去,僵持、執著都有礙溝通。
五、說話的語氣要溫厚。兩個人說話,或是三五個人說話,語氣溫厚、誠懇,最容易為人所接受。諸葛亮在吳國舌戰群儒,他的言辭用語,都是先替對方著想,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利益講話,因此吳營裏參與的人員雖對諸葛亮心存芥蒂,但因諸葛亮說話既能切中要點,又不失做人的溫厚,最後也都拿他無可奈何。其他如蘇秦、張儀、範雎等之所以能成為成功的說客,不僅能照顧對方的利益,而且顧及對方的尊嚴,因此一說就能把人折服。
六、講演的語調要動聽。在諸多的說話方式當中,講演的難度最大。因為一場講演,與會的聽眾程度不齊、需求不一,如何讓所有人在聽完這一場講演後都能感覺你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句句都能打動他們的心扉,並且對你所說的話都能認同,除了要懂得“觀機逗教,應機說法”以外,還要注意講話的語調要生動,要抑揚頓挫,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讓大家的情緒隨著你的話語奮發昂揚,這才是一場成功的講演。所以,不管學習講演或說話,先要從語調、口氣注意起。
·佛光菜根譚·
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
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術;
以勢力折人,招尤之未遠;
以道德化人,得譽之流長。
愛語
有一隻烏鴉在飛往他處的路上,遇到了喜鵲。烏鴉對喜鵲訴苦說:“這個地方壞透了,人也壞透了,他們看到我飛行,聽到我的聲音,就批評我,咒罵我,所以現在我要離開這裏,我要飛到別的地方去重新生活!”喜鵲聽後說道:“烏鴉呀!其實這個世界到處都是一樣的,你應該改一改你的叫聲,如果你的聲音不改,不管你飛到哪裏,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呀!”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溝通工具,語言有好多種,妄語、惡語、綺語、挑撥離間語等,都會造成對人的傷害;唯有愛語,它像春風細雨,帶來大地的生機。
愛語,是關懷的語言;愛語,是愛護的語言。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聽愛語,而愛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說的。同樣的一句話,對人的尊重、對人的友好、對人的幫助,能夠助成別人的信心、善行,就是愛語。
愛語不怕多,“愛語一句,滿室芬芳”。愛語可以皆大歡喜,愛語好像花香,芬芳淡雅,無人不愛;愛語如布帛,讓人溫暖心懷;愛語如陽光,可以把溫暖散播十方,可見愛語的重要。
父母教訓子女,老師嗬斥學生,長輩開導弟子,不管任何語氣,不管怎樣的措辭,那都是愛語。長官喜歡說愛語,部下一定心悅誠服地跟隨;老板喜歡說愛語,夥計也一定心甘情願地接受。父母兄弟姊妹之間更是要愛語不斷,尤其夫妻之間經常說討好對方的愛語,才能維持美滿的婚姻生活,愛語是夫妻生活的潤滑劑。
說到愛語,其實一句話要說得像樣,說得中聽,說得讓人受用,實在也並不容易。平時我們所謂考試,以口試最為重要,所以從嬰兒出生以後,父母就非常耐煩地教他說話。尤其為了將來成功立業,我們對人說話,除了要說實語之外,常說愛語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留幾句愛語的和風,可以讓人間充滿尊重的溫煦。”一個家庭,人人都說愛語,家庭必然和諧幸福;一個團體,人人都說愛語,團體必然一團和氣;一個國家,人人都說愛語,國家必然上下一心!
所以,學習語言,要有文學的優美,要有哲學的回味。沒有讀書的人,出言吐語,俗不可耐,可見讀書才能增加語言的力量,才能增加話語的善美,才能皆大歡喜。
·佛光菜根譚·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眾;
休誇我能勝人,勝過我者多。
壞習慣
講到修身,即包括修眼、修耳、修鼻、修舌、修身。在日本,日光東照神宮的門梁上,有三隻雕刻的猴子,神態逼真,其中一隻用手掩住眼睛,一隻掩住耳朵,一隻掩住嘴巴。這是什麼意思呢?如同儒家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佛教裏,也主張要修身需先修口,不要隨便惡口、妄言、綺語、兩舌。
人在世間,總有很多給人評論的地方,尤其關於習慣方麵的問題,總是被人議論最多,例如某人有很好的習慣、某人習慣不好,等等。談到習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好習慣的建設要多年養成,革除壞習慣更是千難萬難,例如一些好抽煙、喝酒的人,一經沾染上這些壞習慣,就很難戒除。
關於吾人眼、耳、鼻、舌、身、心等六根的壞習慣,略述如下:
一、眼睛的壞習慣。有人喜歡擠眉弄眼,有人專愛窺人隱私,有人慣以斜眼看人,有人總是對人惡眼相視,這些都是眼睛的壞習慣。眼睛其實可以用來瞻仰佛像,可以效法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但是一般人總愛看人間事相。眼睛可以看聖賢書,但偏要看無益的事;眼睛應該看苦難眾生,給予同情,但是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榮華富貴,繼而心生嫉妒。這都是眼睛的壞習慣。
二、耳朵的壞習慣。耳朵好聽是非,聽到別人的壞事就幸災樂禍,暗自竊喜;聽到別人幸有所得,則心生不悅。平時聽到善言好事,漫不經心;聽到是非謠言,豎耳傾聽。尤其耳朵就像一個情報員,總愛打探別人的秘密,聽到一些未經證實的事,就大肆傳播,更有的人專門“聽壞不聽好”,這都是耳朵的壞習慣。
三、嘴巴的壞習慣。嘴巴的壞習慣很多,好吃懶做是壞習慣,好吃零嘴是壞習慣,好抽煙喝酒是壞習慣;好吃也就罷了,尤其好辯、好說,所講都是廢話連篇,都是不正經的話,甚至傳播是非傷害別人。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嘴巴的壞習慣不但傷害別人,也很容易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事,所以要謹言。
四、身體的壞習慣。身體在行住坐臥間,常常不經意地表現出一些壞習慣。例如,走路不正、坐姿不端、舉手投足沒有威儀,尤其有的人喜歡搔首弄姿、揮拳舞爪、奔跑跳躍等,這些都是身體的壞習慣。宗教教人要修身,因為身行不正就容易心術不端,而且為人所看輕。
五、心理的壞習慣。見不得人好,嫉妒、嗔恨就是心理的壞習慣。有的人處心積慮想要表現自己的好,對別人則說得一無是處。一個人內心不正、不淨、不善、不美,有了這麼多的壞習慣,怎麼能讓人欣賞呢?吾人的心裏充滿貪嗔愚癡,所謂“八萬四千煩惱魔軍”時時都在擾亂我們,所以《金剛經》要我們“降伏其心”,至為重要。
六、做人的壞習慣。做人方麵,舉凡不守信用、不守時,對人沒有禮貌、輕諾寡信、老氣橫秋、不務實際等,都是做人的壞習慣。
總說六根的壞習慣,真的是不勝枚舉。一個人如果想要把自己管好,就先要把壞習慣改革、修正,否則壞習慣太多,讓人生厭,將來何能在社會上立足,何能成功立業呢?
·佛光菜根譚·
脾氣要變成誌氣,意氣要變成才氣,
怨氣要變成和氣,生氣要變成爭氣。
應該忘記的事
有一個大富翁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大富翁請來一位名畫師,替他太太畫一幀像,留作紀念。妻子知道富翁的心意後,私下吩咐畫師:“請你幫我畫上一頂鑽石鑲成的寶冠,我的衣服也要畫上很多的鑽石。”畫師覺得奇怪:“夫人,你戴的寶冠上明明沒有鑽石,為什麼要畫鑽石呢?你的衣服已經很華麗了,為什麼還要無中生有地畫上鑽石呢?”妻子冷笑:“我死了以後,我丈夫一定會再討一個妾做填房,我辛辛苦苦為他攢聚的家產都歸她享用,太便宜她了,我要讓那個女人永遠不得安寧。你替我把寶冠、衣服都畫滿寶石,這樣,那個女人一定會常常跟我丈夫吵架:‘那個大老婆有那麼多鑽石,為什麼我沒有?’讓他們早也吵晚也吵,永遠不得安寧。”
人生有應該忘記的事,也有不應該忘記的事:
對他人的承諾,不可忘記;跟他人的借貸,不可忘記;受他人的恩惠,不可忘記;聽他人的忠言勸告,不可忘記。
在日常生活的待人處事中,也有一些應該忘記的事,列舉如下:
一、委屈、不平、仇恨要忘記。受到委屈,隻要能忍受得了,就不要耿耿於懷,應該忘記,表示你有忍的力量。假如遇到不平的事,應該想辦法說明、解決,如果不能解決,也不必斤斤計較,甚至記恨於心。《八大人覺經》說,對朋友要“不念舊惡”,朋友若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你是刻骨銘心地懷恨在心呢,還是很快地釋懷忘記呢?其實人世間難免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不愉快的語言、不愉快的是非,都應該把它忘記。心中要存有善念,存著好事,千萬不要被許多肮髒垃圾汙染了自己的心。
二、施恩於人,應該要忘記。我們曾經對人有過一些幫助,或是曾經給過人家一些什麼,已經時過境遷,如何能念念不忘、一直記掛於懷呢?既然施恩於人,已經給人就不是自己的了,豈能念茲在茲?或許你曾經替人介紹過職業,對他人有所提拔,曾經在哪裏助人一臂之力,曾經施舍一些什麼給人,能夠忘記,就叫“無相布施”,這才是真正施恩於人。
三、別人的語言觸犯了我,或傷害了我,要趕快忘記。我們與人相處,對於他人所講的話,不可隨便誤會,認為別人是在講我,也不可以懷疑朋友存心跟我搗蛋。如果你對人有所懷疑、誤會,錯怪了別人,就等於法官誤判一樣有罪。縱使別人的語言得罪了我,甚至批評我、毀謗我、傷害我,自己應該反躬自省:我有如他所說的一樣嗎?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甚至他人的語言故意冒犯我,故意欺負我,也要把它當成是替我消災。如《金剛經》說:“若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為人所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不當的妄想、雜念、企圖,要徹底忘記。人經常活在自己的妄想雜念裏,或者懷有不當的企圖心,因此對別人有所傷害,有所侵犯,自我卻毫不知反省,造成無邊的罪業。“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每天都應該做一番自我省思與淨化的功夫,要把一些不當的妄想雜念、不好的企圖心去除。
以上該忘記的事要徹底忘記,就如同把鍋碗裏的肮髒洗淨,把腸胃裏的汙穢洗淨,把背負的無謂重擔放下,把一切不愉快的想法拋到九霄雲外。能夠如此,則生活單純,心情愉快,這樣的日子豈不美好?
·佛光菜根譚·
知苦惱,才會本分不妄求;
知慚愧,始能進步不退化。
避免
貧僧也是人,雖然出家,對於愛恨也還是非常有體會。記得我在做國民小學校長的時候,就有一位老太太,千方百計要我做她的幹兒子(義子),但是我絕對不能。我能割愛辭親,遠離我的俗家父母,我怎麼能在為僧之後又認別人做父母呢?若要,就如經中所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需要天下的父母,不需要一對關心我、愛我、做他兒子的父母。雖承蒙他們對我種種的關懷厚愛,也隻有辜負他們的盛情了。
人生在世,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注意避免產生後遺症。例如,飲食避免中毒,看病避免誤診,交友避免被騙,生活避免浪費。茲舉人生不得不避免的數事如下:
一、說話,避免落人口實。某次選舉中曾有人說,如果對方陣營真能“八仙過海”,他就跳海。結果選舉開票後,果如所言,於是逼得他不得不跳海。在歲末寒冬,雖然虛應故事,仍然冷得他大呼吃不消。這就是說話落人口實的結果。說話落人口實,諸如此類的例子多矣!常有選民質問參政者,你當初說當選後會如何如何;學生也會問老師,你當初承諾要如何如何。所以說話要避免落人口實,否則事後難以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