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找錢,找機器(2 / 3)

“啊?”⊙_⊙

聽完之後,袁晨銘是一臉的懵逼。他沒聽錯吧,月息兩毛的利,還要利滾利,放高利貸啊!

也就是說,他借一百塊,下個月就得還一百二,再下個月就得還一百四十四,隻用四個月本息就完成翻倍了。

簡直是吃人啊!

他此時還並不清楚,民國的利息普遍高。

就拿知名人士周樹人當年買房來說。

五四運動那年,魯迅在北京買房,買的是一處四合院,前後三進,房子二十多間,總價3500塊大洋。

除了這筆房款,魯迅還得付給房產中介173塊大洋的傭金,辦房產證時又要繳給政府180塊大洋的契稅和印花稅,另外為了安裝自來水,還得向自來水公司繳納初裝費115塊大洋。

房款、傭金、稅費、自來水初裝費,幾項開銷加一塊兒,差不多4000塊大洋了。

當時魯迅沒有足夠的積蓄,把紹興的祖宅賣了仍然不夠。於是隻好去銀行貸了一筆500塊大洋的短期貸款,為期3個月,月息“一分三厘”。

一分三厘就是1.3%,折成年息是15.6%。現在去銀行辦按揭,為期10年或者15年,年息也不到13%,而魯迅短短3個月的貸款,年息竟然超過15%,利息實在是高。

不是銀行坑魯迅,故意問他一個人要高利,在整個民國時代,銀行的利息都比現在高得多。

民國經濟學家吳承禧說過:“中國銀行界放款利息之高,真非世界各國之所能及。”

以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國有銀行為例,為期一年的普通貸款,利息最低10%,高的則在16%以上。

而且還不是你願意支付高額利息就能貸出錢來,還得有地契、商鋪、定期存折之類的物品做抵押,要是沒有抵押,就必須有富商或者知名人士做擔保。

無訓當時在教育部上班,絕對能找到擔保,所以他去銀行貸錢還行,換作一般市民,銀行根本不理,急需用錢的時候,隻有通過民間高利貸籌款。

民間高利貸的錢容易拿到,利息卻比銀行還高,月息一般高達8%,還是“驢打滾”的複利,折成年息在150%以上。

比方說,你在正月拿到10萬的貸款,臘月就得還上25萬,要是當年還不上,來年年底連本帶利能給你漲到63萬,嚇人之極。

當年楊白勞貸黃世仁的錢,越拖越還不起,鬧到最後要用閨女來還債,就是這個道理。

魯迅應該感到慶幸——得虧他是個公務員,沒錢買房可以去銀行貸款,否則隻能走私人高利貸的路子,為了一筆並不算多的貸款,把自己逼成一個真正的房奴了。

而袁晨銘找的錢莊,其實也不是什麼正經地方,和放民間高利貸的是一個意思。

另外那麼高的利息還有一重因素,就是準備票貶值太快。這眼瞅著又貶值了一輪,利息要是低了,他們就虧了。

打個比方說:今天借了二百準備票,買了一隻雞。

一個月以後,錢貶值了,一隻雞能賣到三百準備票。

把雞換成準備票,還給錢莊二百四十塊,你還賺六十。

錢不值錢,到手的東西才值錢。

於是轉了一圈,袁晨銘終是明白,借錢好難啊!

不過,對於老家那頭抱有幻想,他也沒有停下步伐。

而是找人打聽起了誰能買到卷煙機器,哎,別說還找到了。

中國人一般願意搞組織,抱團。商人有商會,工人有工會,扛包做苦力的搞幫會,就是連乞丐,也得找個丐幫參與進去。

能找機器的,是安定縣商會的馬會長,一聽袁晨銘要買機器,還是鼎香樓的孫掌櫃的介紹來的,他很高興的願意做這筆買賣的撮合。

就在鼎香樓的包廂了,幾個菜一壺小酒,三人說起了這筆買賣。

“馬會長,不妨透露一下,這機器是哪裏來的,誰賣的,也好讓我知道心裏有個底啊!”關係到他的發財大夢,對於所有的細節他都很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