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祁庭在南方的生意也有了起色,目前正一心一意的發展海運公司,不久前給李謹言發來一封電報,字裏行間倒是頗有些感歎的意味。和北方不同,南方,尤其是上海等地,開設有英法的船運公司,廖祁庭想要發展,就要先和他們競爭。贏了,才算真正站穩腳跟。
提起海運,李謹言就想起約翰船公司新下水的兩艘貨輪,一艘是大連造船廠製造,另外一艘是從美國一座造船廠買回來的。
排水量和性能暫且不論,李謹言對其中一艘貨輪的船名很有意見。
威廉-波特爾號。
當約翰興高采烈的告訴他,這是船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貨輪時,李謹言就覺得這船名熟悉,回到關北後,看到報紙上關於美國總統的消息,頓時一激靈。
難怪他覺得耳熟!
威廉d波特爾號,二戰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國驅逐艦,炮打海軍基地司令部,差點用一枚魚雷幹掉羅斯福,又被自己擊落的飛機“送”下海的那艘“神”船。
比起波特爾號,日本的三艘海軍祥瑞完全不夠看,再祥瑞也沒見它們向皇開炮。如果它們能發憤圖強向波特爾號學習,二戰曆史不定會因為而改變。
“改名,必須改名!”
李謹言一連給約翰拍了三封電報,電報內容完全一樣,必須給這艘商船改名,否則不許下水。甭管是不是迷信,反正他的商船不能叫這倒黴的船名!
對於李謹言的堅持,約翰有些莫名其妙,聳了聳肩膀,還是為這艘新船重新命名。
一場“搶注”風波消弭於無形,赫赫有名的波特爾號,依舊會在二戰中繼續它的“輝煌”。
李謹言放心了,羅斯福總統……隻能自求多福了。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之間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永久中立國瑞士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加入國聯。
迫於壓力,法國和比利時軍隊撤出了在一戰中占領的德國城市。德國並沒感到多高興,因為在不久後簽訂的邊境條約中,北石勒蘇益格被並入了丹麥國土。
土耳其發生革命,廢除了蘇丹,土耳其要實行民主,不在需要國王。希臘卻計劃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再設立一位國王。
在意大利,墨索裏尼的戰鬥-法西斯改名為國家-法西斯黨,暗地計劃組織黑衫軍向羅馬進攻。
在慕尼黑,希特勒發表了一場又一場演,並雇用一批打手成立了衝鋒隊。衝突,暴——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戰爭表麵結束,實際上,該解決的問題壓根沒有解決,矛盾始終存在,就像一座活火山,注定會再一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