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從心地上去轉變:轉凡夫為聖人,轉染汙為清淨,轉有相為無相,轉俗諦為真諦。在太陽下曬,要轉變自己的內心為清涼;在冬天冷水裏洗衣服,要轉變自己的內心為溫潤。

剛才我把滿滿一箱書搬上樓的時候感到非常累,搬到最後,覺得自己幾乎支持不住了,當時我就提醒自己:我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當我集中了念力的時候,就不再覺得它很沉,反而覺得很舒服。因為我把排斥的心轉換為接受,當我能夠接受這種狀態的時候,內心就是平和的,心也就打開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人會侮辱你,有的人會責罵你,有的人會用輕蔑的眼神看你,有的人會陷害你,各種各樣的風波都會來衝擊你。——八麵來風,種種不同。如果你像《世說新語》裏的左思一樣,一群女人認為你相貌實在過於醜陋而朝你吐口水,你會怎麼樣呢?是不是也會像他一樣“委頓而返”?如果別人罵你一句,你就怒發衝冠,那麼狗咬了你一口,是不是也要趴下去咬回一口呢?

反複地問問自己,多問自己為什麼,這就是禪修,從凡夫轉變為聖人,就是要不斷地覺察你自己。

當別人拿著一個幾萬塊的名牌包的時候,你會不會心動?當別人開著幾百萬的跑車從你身邊經過時,你會不會露出羨慕的眼神?當別人享受著幾千萬的豪宅時,你會不會感到不舒服?當別人在幾千人的會場上坐在主席的位置上時,你會不會有所幻想?我們想要學佛、修禪,就要在麵對各種狀況的時候不斷覺察自己的心,看住自己無妄的念頭。缺乏反思的人,將永遠在這個世界裏輪回,無法得到解脫,將永遠執迷於世間的名聞利養,做它們的奴隸。

回到之前討論的問題上,再來思考一次,我們為什麼要誦經?誦經是要我們根據佛所講的道理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金剛經》說到了空性,就用空性來看待我們的一期生命,用空性 來對治我們生活中所犯的種種愚癡。當我們能夠將經文所講述的道理貫徹到我們的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修經”。

誦哪部經,就把經文的內容好好地做起來。我對父母的孝順,對同事的友好,對師長的尊敬,對眾人的感恩,都應該在誦《地藏經》的時候做起來。很多人認為《地藏經》僅僅是孝的思想,而我則認為它是願的思想,有大願力,必有大成就。為什麼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有那麼多人信仰呢?這裏就體現了“願力”的思想。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有人說,學佛的人很消極,很頹廢,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但是我覺得,學佛的人應該更加積極才對。一個對世界產生厭離心的人是無法成佛的,如果你都不愛這個世界,那麼怎麼會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思想呢?怎麼能夠度化其他眾生呢?所以《地藏經》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學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質體現在哪裏呢?體現在付出、奉獻、寬容、布施。我們常說的“為人民服務”,體現的不也正是這個精神品質嗎?

很多人學佛,越學越自私,為什麼會這樣呢?

上次有一個居士到我們寺院來,他說學佛以後就一直在對比,是誦《地藏經》的功德大呢,還是誦《普門品》的功德大;是修阿彌陀佛的福報大呢,還是修藥師佛的福報大。他總是不斷在對比,哪一點對我有好處,我就修哪一個法門。他有天聽說繞塔的功德最大,於是就天天去繞塔。他養了一隻貓,覺得自己繞塔的功德還不夠,於是讓貓也跟著他一起繞塔。這樣,他覺得自己和貓有了兩份功德,才略略安心。

有一個老太太跟我說她吃的是全素。有一次她的女兒請她到家裏去做客,她就跟她女兒說,去做客可以,但是我過去你要買一個新鍋,還要買新碟子、新碗,煮全素的菜我才去。

還有些居士,每天堅持做早晚課,每天都拿一個木魚,敲得左鄰右舍不得安寧;或者整天在家裏燒高香,熏得周圍的鄰居都受不了。你們覺得這是什麼狀態?

(學員:自私。)

如果大家學佛以後,隻是形式上做到位了,但是自己的性格、品德還是跟原來一模一樣,甚至變本加厲;原來自己的性格就比較狹隘,學佛以後還用另外一個套子把自己套起來,然後總是跟別人說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讓周圍的人比以前更累更不安寧,那就有問題了。

學佛究竟是為了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放開自己,還是讓自己神神叨叨呢?我們走入佛門,我們閱讀書籍,我們聽聞思想,但如果我們不能以此提升自己的話,還不如不學。學得越多,你的“所知障”就越嚴重。學了一輩子也隻能是恍恍惚惚,無法自救,更不用說要度他人了。

如果早上敲木魚、燒香,給左鄰右舍增添了很多煩惱,那麼你不僅沒有功德,而且還造了很多業。如果一個人為了吃素而給家裏人造成了很多負擔的話,也是一樣沒有多少功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