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爭議就隻能暫時擱置。
現在李世民也崩了,按之前定的製度,大唐太廟七廟實六廟,如今六個位置都滿了,進去一個就得遷出來一個。
李世民進去,遷誰出來?
承乾問秦琅這個問題。
“臣以為始封之君為太祖,百代不遷,像漢代高祖劉邦受命,就以高祖為大漢太祖;魏武曹操創業,就是魏太祖,晉宣帝司馬懿創業,實為晉太祖,周以文帝宇文泰為太祖,隋以武元帝楊忠為太祖,都是始封之君的緣故,我們大唐景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何必以涼武昭王為始祖呢?何況涼武昭王勳業不廣,後主就失國了。
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遠構,考之前古,實乖典禮。”曹魏都不以曹參為太祖,劉宋也沒有以楚元王為太祖,齊、梁不以蕭何為太祖,陳不以陳胡公為太祖,隋不以楊震為太祖,那我們為毛以涼武昭王為太祖呢?”
始祖就是太祖,太祖之外,再無始祖。
雖然之前李家都攀了老子為祖宗,但在宗廟這個問題上,實沒必要。搞點實在的,大唐的唐來自於唐國公李虎。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生前封隴西郡公,死後追封為唐國公,這是李唐的由來。
秦琅認為就不要把什麼老子啊西涼李暠等人請進太廟了,實在點以李虎為太祖,然後實打實的請進七位祖宗進去就好了,以後每掛一個皇帝送進去時,再把太祖下麵一位請出來,在旁邊另立一個夾室供奉就行。
始終保持太廟裏七廟之數,隻始祖不遷。
當然,如李家若尊李虎為太祖,而李淵是高祖,李淵以後也是不用遷出太廟的,這就跟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樣,成了祖就不用遷,而那些宗隔的遠了,有新人來就得舊人去。
當然,如滿清朝,他們就有三個祖,太祖努爾哈赤,然後皇太極是太宗,第三任皇帝順治是世祖,第四位皇帝廟號是聖祖。
光武中興的東漢天子劉秀,雖然是開國皇帝,但因為他打的是延續漢朝的旗號,所以他的廟號就是世祖。
至於曹操孫子廟號烈祖,這就有點亂來了。
而南宋皇帝趙構,既沒開創之功也沒守成之德,所以最後不能叫祖,勉強守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故此死後稱宋高宗。
總體來說,祖比宗還是要強些的,起碼不用擔心被請出太廟。
承乾的心思很明顯,就是得無限拔高李世民,這對他是大有好處的。
曆史上李世民是太宗,本來到了幾代之後,李世民就要被請出太廟,送到夾室裏去,不過後來顏真卿認為,李世民對於大唐的功績無人可比,後麵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孫,所以李世民應當跟李虎李淵一樣,萬世不祧。
但現在還沒這種說法,現在傳統就是祖萬世不祧,但宗不行。
承乾想給李世民加祖的廟號,覺得太宗不夠。
李淵當初稱帝後,追封祖先。
“如果以景皇帝為太祖,則宗廟不滿七室!”承乾猶豫著道。
畢竟現在大唐宗廟裏太祖之位空缺,宗廟六室,最高的是宣簡公李熙,那是李淵的高祖父。
如果以李虎為太祖,那李虎上麵的李天錫、李熙、李重耳就不合適了,畢竟始祖之外再無始祖嘛。
可如此一來,李虎、李昞、李淵、李世民,那也才四世,天子六世親盡,這還不足六世呢。
秦琅倒給出了一個折衷的意見,尊李虎為太祖,然後依然尊崇六室,湊滿七室。以後呢,每進一位,再把除始祖太祖外再請出一位。
“先皇呢?”
承乾仍然希望把李世民也立為祖。
“尊為世祖如何?”
秦琅覺得世祖雖然很正經,但不夠拉風,畢竟李世民諡號都定為文武聖皇帝了,所以不如幹脆就尊為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