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沒有的,我們來個新興吧。如今還在馬上打天下,應該與太平時候不同。這一次要放三眼銃,要放‘萬字頭’的大鞭炮,下不為例好了。”
李自成笑著點點頭。於是今天的登極大典就有了三眼銃和“萬字頭”的鞭炮,使宮中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鞭炮響過之後,有鴻臚寺官員進入武英殿,轉到東暖閣,但沒有進去。有一個宮女揭開黃緞繡龍門簾,跪在地下磕了三個頭,說道:
“恭請皇上起駕!”
李自成頭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寶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邊。身穿黃緞繡龍袍,前後的“潮水”全用藍色,表示大順朝是“水德王”。腰係玉帶,腳穿直緞粉底金線繡龍嵌珠雲頭靴。他正端坐在禦座上,心神不寧。長久以來,他就盼望著登極這一天;如今這一天來到了,卻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沒有料到在山海關敗得如此慘重。雙喜、李強等幾十員愛將,二三萬追隨他多年的偏將、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潰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兩次十萬火急軍情稟報。一個稟報說吳三桂和胡人的步騎大軍正在向北京趕來。另一個是劉芳亮來的密奏,說是河南、山東到處叛亂,紛紛將大順朝的州縣官,或殺死,或趕走,或捉到送往南邊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剛才聽見武英門外的鞭炮聲,盡管那麼熱鬧,他的心頭卻感到異常空虛。而對於山海關大戰,他感到無限的悔恨……
看見鴻臚寺官員請他出去行禮,又聽見外邊開始奏樂,他所熟悉的嗩呐聲和皇家的雅樂合在一起。他默然地從禦座上站起來,向正殿走去,耳邊似乎又聽見劉宗敏說的一句話:
“若不在北京登極,皇上想回到關中,也不可得了。”
同時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極大典,隻能叫做匆匆行事,與原來準備的典禮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鞏焴又進宮一趟,將有關行禮的幾項事情當麵向他稟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日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廟也不祭了,因為太廟裏邊還放著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門拜賀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極殿登極,許多應行的禮都沒有了。他進北京以前萬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極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個直指使進來導駕,請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賀。他默默地進入正殿,在樂聲中升入寶座。文武百官從兩邊退出,歸入班中。依照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讚,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頭禮(秩序不免有點亂)。劉宗敏因為身負重傷,免了跪拜。然後草草地由鴻臚寺官員恭讀了由劉宗敏、牛金星領銜繕就的賀表,無非是稱頌他的功德,說了一些空洞的祝賀的話。李自成並沒有聽進去,他明白這是照樣的文章。讀完賀表之後,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頭,山呼萬歲。接著又讀了皇上的敕諭,讀罷又是百官叩拜,山呼萬歲。
登極的典禮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行過了,跟著是奏樂。他從寶座上下來,又退回武英殿的東暖閣。群臣也從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這時,宋獻策和李岩都看見王長順從文臣班中最後起來,熱淚縱橫,腳步踉蹌,走下丹墀。他兩個心中吃了一驚。隨即牛金星也看見了,但他們都佯裝不曾看見。牛金星態度雍容,步履穩重,隻是心裏不免想著王長順如此形狀,雖是喜極而悲,人之常情,卻似非吉利之兆。宋獻策和李岩來到朝房休息後,見身邊沒有別人,宋獻策悄悄問道:
“王長順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淚?”
李岩輕輕地歎口氣,不敢亂說,搖搖頭,悵惘地向院中望去。
鴻臚寺官員傳呼:文武百官齊去承天門肅立等候。承天門樓上設有禦案禦座,由錦衣旗校侍立禦座兩邊,但李自成並沒有親自前來,僅僅在禦案上設立黃緞牌位,上邊用恭楷寫道:
“大順皇帝萬歲萬萬歲!”
大體上按照大赦天下頒詔的故事,行了儀式。詔書原文很長,是在李自成去山海關前擬好的,李自成也反複推敲過。首先說明朝政治如何壞,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奉天命誅除無道,滅了明朝,建立大順;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勸下,即了皇帝位。接著就說他今後對明朝的苛捐賦稅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貪汙的一定嚴懲,決不寬恕;奉公守法的一體照舊錄用;明朝宗室,隻要投降的,都加保護。最後說道,在登極以前,除掉弑殺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論什麼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頒詔之後,再有觸犯王法的,決不寬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頒詔。詔書由鴻臚寺官員宣讀以後,便放在一個盤子裏邊,盤子上有一個結頭,用黃色繩係著從承天門上邊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頒詔這件大事。然後跪在下邊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陣山呼萬歲。
當承天門頒詔的時候,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竇妃和宮女、太監們的朝賀。然後他回到寢宮,在宮女們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龍袍、雲頭靴,換上皇帝的便服,頓時覺得渾身輕鬆,比剛才這半日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種空虛感,暗暗地想道:
“這就叫登極了麼?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無數的將士和百姓,就為的這件事麼?……”
李自成照例對竇妃有很多賞賜,對宮女、太監們也都有賞賜。盡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不知道以後如何,可是表麵上都偽飾著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隻是他無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慮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禦追兵,如何平安進入固關等問題上。這時一個太監進來,向他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