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妃在他麵前跪下,想說什麼,又不敢說出。她心中十分不安。她知道李自成明日巳時要在武英殿登極,受百官朝賀;後日去南郊郊天,夜間就要退出北京,奔回西安。盡管她已經明白,山海關打了一次大敗仗,要退出北京。可是如今真要退出,她又十分害怕。她不知道自己會落個什麼下場。當然她很願意隨李自成往西安去,害怕皇上離開北京時會命她自盡。崇禎臨死的時候,不是強迫皇後、天啟娘娘、袁皇貴妃都自盡了麼?長平公主小小年紀也被他砍傷,本來要砍死的,隻是因為他手顫得舉不起來,第二劍才沒有砍下去。另外有幾個被皇上“幸”過的女子,還沒有名號,也全都逼著自盡了,有一二個不肯自盡,也被皇上親手殺死了。大順皇上會不會也逼她自盡呢?真要逼她自盡,她也隻好自盡,可是父母以後如何是好?她又想到,縱然皇上不要她自盡,不管什麼時候,她也決不落入敵人之手,不受胡人之辱。隨時她都準備懸梁自盡,以報皇恩。如今她隻希望有一個名分。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後,胡人和吳三桂被打敗,大順朝仍然會對她追封,一家也有了榮耀。這一切複雜的思想,在她心中翻騰了很久。她終於強裝笑容,跪在地上說道:
“明日皇上登極,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賀之後,臣妾也要率領都人們在便殿朝賀,不知臣妾應該如何穿戴?”
李自成壓根兒沒有想到後宮朝賀的事,說道:“你想怎麼穿戴都可以,隻要好看,不過分,就行。”
竇氏說:“皇家規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無名分,明日按什麼品級穿戴,請皇上明白宣示,讓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亂了皇家禮製。”
李自成才想起宮妾中有各種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說:“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賀好了。”
竇氏趕快跪下磕頭謝恩。
李自成又說:“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準備得及?”
竇氏告他說:“尚衣局有每年新製的冠服,藏在庫房中,並未損失,請皇上傳旨取出就可以了。”
李自成立刻傳旨下去。
李自成拉著竇氏的手,仔細端詳著她美麗的眼睛,看出她在溫柔的微笑中隱藏著憂愁和悲傷。他自己也不禁心中難過,暗自說道:
“明晚離開北京時,對她如何處置啊?”
四月二十七日早晨,天氣陰霾,日色無光,下著黃灰,略微有點北風,更增加了暗淡愁慘的氣氛。武英殿前的院子裏很早就由錦衣衛擺好了皇帝的全套儀仗,並由彩衣象奴牽來了六匹披紅掛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橋外。兩行錦衣衛士分立在丹陛下邊。接著有兩行錦衣旗校,手持著金瓜、鉞斧、朝天蹬等等儀仗。最後是三匹仗馬。本來仗馬隻有兩匹,可是李自成想著烏龍駒為他馳騁疆場十幾年,今天也應該讓它看一看這個場麵,所以命人將它披紅掛彩,牽進武英殿院中,同兩匹仗馬立在一起。王長順擔心烏龍駒不守規矩,很早便穿著他禦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趕了來。果然,還沒有等到典禮開始,烏龍駒就很不安靜,不斷地用蹄子刨動磚地,抬頭嘶鳴,欺負旁邊老實的仗馬。別人發現這樣下去不行,告訴了王長順。王長順歎一口氣,親自來到烏龍駒旁邊,輕輕說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儀仗的。你沒有看皇上登極大典的福分,我將你牽出去吧。”
他噙著眼淚,將烏龍駒牽出去,交給手下人,牽回禦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來。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門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門上鍾鼓三鳴,他們肅然地從右掖門走進了紫禁城,來到武德閣下肅立。武英門外的鍾聲響了三下,他們按照大順朝開國時候的特別規定,武左文右,分兩行來到,過了金水橋,進入武英門,從錦衣旗校和錦衣力士中穿過,避開中間的禦道,從東西兩邊登上了丹墀,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肅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員,而文臣中大約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這群北京降臣本來不想前來,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門,又無處可躲,便不得不前來了。他們並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吳三桂一到會大禍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時候,一個個麵色如土,驚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換眼色。從西安來的降臣,自認為從“龍”在先,家在長安,退回關中,富貴仍在,雖然心中為戰事擔憂,卻神色比較鎮靜,有人還因為“躬逢開國盛典”而感到振奮和驕傲。
一個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揮動三次長鞭,也就是靜鞭。文武百官在三聲靜鞭響後,更加寂靜無聲。王長順穿著禦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隊中,忽然想到當年他趕牲口的時候,在曠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這麼響。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突然從武英門外的金水橋南邊響了三聲火銃,跟著鞭炮響起來,非常熱鬧。按道理說,靜鞭響後,皇上出來之前,應該一點聲音不許再有。可是現在的這個特殊情況,卻在李自成東征之前研究登極大典的朝儀的時候已經定下了。當時陝西籍的武將們希望在皇上登極時放三眼銃,放鞭炮。他們說:“鄉下辦喜事,都要有三眼銃,有鞭炮。皇上登極,應該更加威武,更加熱鬧,豈可不放三眼銃,不放鞭炮?”這當然不合朝儀。禮政府尚書鞏焴隻好求首相牛金星決定。牛金星不讚成放三眼銃和鞭炮,但也不敢違背陝西武將們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劉宗敏一起進宮來議事,當麵向李自成請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劉宗敏。劉宗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