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領導爭論,不計較個人得失
與領導相處,應該明白的道理是,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要達到的目的。顧客和售貨員為誰應負責任爭得臉紅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機為誰沒說清楚而大動幹戈;事情越鬧越大,該退的貨沒退成,該節約的時間沒節約,雙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氣。何苦呢?有人說,我就要爭這個理兒。是,爭下一個“理”,的確有一種勝利的感覺。但你想沒想到過這個理的代價呢?反而是不爭辯,放棄無謂的辯解,有時卻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無休止的抱怨每天充斥著領導的耳朵,結果卻收效甚微。要知道,這些牢騷和抱怨並不能獲得領導的同情和理解,隻能給領導造成壓力。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在領導麵前訴苦,抱怨自己的付出與收獲多麼“不成比例”,那麼你的這些抱怨就會超過領導的心理承受力,讓領導感覺更加壓抑和煩躁。
在領導麵前計較個人得失,不停抱怨誰幹得多了誰幹得少了,隻會顯得自己小肚雞腸,心胸狹窄,也容易給領導留下不能擔當重任的不良印象。
有一位剛畢業的碩士生到一所高校工作。一天他請個事假,那個月發工資的時候被扣了50元。他非常憤憤不平,明明有的講師上課遲到,下課早退都沒事。他隻不過請了假就被扣了50元。下一個月發工資的時候要到了,那天他走進了係主任的辦公室,拿一個本子,往桌上一扔說:“主任你看。”主任拿那本子一翻,上麵寫著:某某人,早上三節課後,早退了。某某領導,開會後,沒回來……
主任說:“哦,原來有這事,那我們一定查清楚,給大家一個公道。”那位小夥子覺得終於出了一口氣。可是後來,奇怪的事發生了,再也沒人和他講話了,大家都避著他。一年後他覺得實在過不下去了,轉走了。
真正成熟的職場人是不會在領導麵前計較個人得失的,他們有著成熟的心理,懂得調整心態來應對各種情況的出現,並把這種情況控製在別人心理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你是個職場新人,麵對這些不公平的待遇,你完全可以調整心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它。比如,這些本來不屬於你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卻交給你做,正是領導對你考核期的考驗,看看你能否承擔起繁重的工作壓力,看看你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在麵對工作量大的情況下你是以什麼心態來麵對的,等等。因此,當領導安排給你“分外”的事情時,你不必表現出不情願的姿態,可以把它看做是提高和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你的付出和勞動領導是看在眼裏的,你的回報也可能通過另一種方式獲得。在領導麵前計較個人得失,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任何一個領導都不喜歡心胸狹窄、牢騷滿腹的下屬。
在工作中,個人的得失是小的方麵,顧全大局的心理才是最可取的。在上級麵前,你的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大度會讓上級刮目相看。
上級對自己的事業和前途有著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時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單從這一點考慮,在上級麵前就沒有必要非得計較個人的得失。另外,你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心理,會讓你在工作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尊重,這也體現了你良好的修養和品格。這種大度的心理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舍小得大,這才是我們應該爭取的。
主動言和是運用智慧解決僵持不下甚至是衝突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在處理類似問題時應該冷靜,決不能像個孩子一樣在僵持或衝突中放任自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團隊精神與上司及同事盡量合作,讓他們發現你其實是個理想的合作夥伴,這樣做的同時也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空間。
下麵這個小故事相信會給你一定的啟發。
“您好,”小李對老總說,“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了嗎?”
老板轉了轉眼睛想了想,然後翻箱倒櫃地在辦公室裏折騰了一番,最後他聳了聳肩,攤開兩手無奈地說:“對不起,我從未見過你的文件。”
如果是剛從學校畢業時的小李,他會義正嚴辭地說:“我看著您的秘書將文件擺在桌子上,您可能將它卷進廢紙簍了!”可他現在不會這樣說。他要的是老總的簽字。於是他平靜地說:“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
於是,小李下樓回到自己辦公室,把電腦中的文件重新調出再次打印,當他再把文件放到老總麵前時,老總看了看就簽了字。這就是小李在與上司發生僵持時的解決方式。
在生活與工作中,人們不可能具有同樣的想法。在推廣新戰略,引入新方法、新技術的工作空間中,種種不一致演變為激烈的辯論或衝突是在所難免的,我們不可能“天天碰到笑臉”,故而也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心情”。
懷有分歧、心存反對的人無非就是在方向選擇和對利益的認識上有所不同。盡管分歧乃至對立會使人們的關係變得緊張,但黃金準則在這時能幫上忙。就是,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一個持不同意見的你,你就應該如何去對待那些與你持不同意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