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似走投無路的時候,積極努力地改變現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泰晤士報》從原先一張無足輕重的報紙變成了現在世界著名的報紙,可以說是和小約翰的改革和不氣餒的精神息息相關的。
約翰森剛開始在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杜蘭特手下工作時,職務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蘭特先生當做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他之所以能升遷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點職責外的事。他說:“剛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後,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依舊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為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公司裏。是的,確實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為他提供一些幫助。工作時杜蘭特先生常會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這些事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時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漸養成召喚我的習慣。”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傳統的對待職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了,隻做到恪守職責已遠遠不夠。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滿足於完成交付給自己任務的員工,將會在工作競爭中越來越力不從心。隻有那些像約翰森這樣積極、主動,全身心投人工作中的員工,才能脫穎而出,成為雇主、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對一個老板而言,他們需要的絕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卻缺乏熱情和責任感,不能夠積極主動、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真正優秀的員工還會比老板更積極、主動地工作。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就一定要具備一種率先主動的工作意識。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積極主動的員工就是好員工。積極主動不僅僅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也是一種做事的方法,更是一個好習慣。同樣的一個工作環境,同樣的一份工作,積極主動的人總是能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做完,從來都不用擔心加薪和晉升。那些因為對待工作隨便、怠慢而不能晉升的人,也完全有能力來改變自己的處境,秘訣是——行動起來,養成做事積極主動的好習慣。
世界排名第六的暢銷書《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阿爾伯特·哈伯特在年輕時,曾經修理過自行車,賣過詞典,做過家庭教師、書店收銀員、出納,還當過清潔員。在他看來,他的工作都很簡單,不費精力,而且是下賤和廉價的,但後來,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正是因為這些工作經驗,才給他帶來了很多珍貴的教訓。
他在做出納的時候,有一次,他把顧客的購物款記錄下來,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務後就和別的同事聊天。老板走來,示意他跟上來。然後老板自己就一言不發地整理那批已訂出去的貨,然後又把櫃台和購物車清空了。
就是這樣一件事,徹底改變了阿爾伯特·哈伯特的觀念,他明白了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應該再多做一點兒,哪怕是老板沒有要求的,也要去發現那些需要做的工作。阿爾伯特·哈伯特一直遵循這樣的方法和積極主動工作的心態,這使他變得更優秀。
如果不主動工作,就意味著你喪失了主動權,而被動地去完成工作的狀態會讓人變得懶惰,當人形成一種凡事都要靠別人指示才去做的習慣後,就會完全地喪失本來可以握在手中的機會,或許就是因為喪失了這樣的機會,你和成功就會失之交臂。拿破侖·希爾說過,“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所擁有的夢想,並將它轉化為全部有價值的獻身熱情,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有了熱情才能調動行為的主動,行為的主動又能影響心態進一步成熟,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對一個人來說,做事是否積極主動,常常是於細微處見精神。在我們的工作職場中,隻要我們具備一種積極主動做事的心態,每天多努力一點兒,多付出一點兒,我們就能在工作中爭取到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