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平衡衝突,消除與領導的分歧,與領導達成共識(2)(3 / 3)

1. 不要和同事訴苦

向同事訴苦其實無濟於事,因為平級的同事根本沒有辦法替你們作裁決,頂多是對你致以一些同情罷了。如果錯誤在領導,同事也不好表態;如果錯誤在你,礙於情麵,他更不好意思批評你。最糟糕的莫過於有些居心不良的同事會把你的話添油加醋地報告給領導,這樣會加深你與領導之間的裂痕,讓領導對你的印象更加一落千丈。

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我們自己,最好由我們自己理清問題的症結,獨立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不給“辦公室小人”任何可乘之機。

2. 不以個人恩怨耽誤工作

一旦得罪了領導,他可能從此就對你抱有成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給你“穿小鞋”。麵對這種局麵,你可能感到很不好受,但是不管怎樣,切不可以此為由消極怠工,對工作敷衍了事。作為下屬,你必須清楚,你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領導工作。你可以不與領導建立私交,但不能不管工作關係,否則領導很有可能以此為由向你興師問罪。既然與領導的矛盾一時無法化解,不妨麵對現實,一方麵耐心等待,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另一方麵,加倍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日久見人心,領導也會逐漸改變對你的看法。

3. 全麵觀察,消除刻板印象

在職場中,很多下屬並不深入地觀察領導的言行舉止,而僅僅憑借領導的隻言片語和表麵行為就將其歸類,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刻板原理”現象。刻板效應是造成偏見的重要原因。這種刻板印象源自於下屬的思維定式。以先人為主的心態造成以偏概全的看法,會導致我們與領導交往與合作的失敗。

在與領導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以“眼見之實”核實“偏見之語”,因為道聽途說的信息未必都是真實的信息。在與領導交往的過程中,在事先聽到他人的評價時,應換個角度,尋找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左右。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不要被已有的框架所限製,擴大並發散思維,培養變通能力,尤其不要被膚淺的表麵印象所迷惑。

4. 不要與領導頂撞結怨

與領導發生矛盾時,首先應該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與領導溝通。因為人一旦處於情緒激動的狀態時,說出來的話往往是雜亂無章、未經組織的,這時候與領導溝通,隻不過是在宣泄自己憤怒的情緒而已,根本沒有上升到解決問題的高度。

動輒發脾氣的人感情上通常不夠成熟,不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論是企業文化多麼開明的公司,都不讚成以員工亂發脾氣的方式來溝通問題。如果性格改變起來阻力比較大,我們可以向領導申請,把工作重心放在不需要過多交流的工作上,逐漸地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平時,不妨多參與同事們的活動,與同事和領導建立起“統一戰線”。

有時候,不管領導提出的建議是什麼,某些下屬根本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隻是一味地阻撓和反對。而這些員工之所以反對各種建議,隻是因為他們消極悲觀,缺乏信心,擔心失敗。如果你是一貫努力工作、對公司忠心耿耿甚至還頗有業績的員工,隻是麵對變革有些缺乏信心,就應該著手培養工作的自信心。

當領導向你暢談新計劃,讓你負責實施時,先別立刻麵露難色或者采取否定的態度,而是應該提出積極而且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果懷疑該項計劃的可行性,不妨先把疑惑收起來,與領導一起商討可行的方法,並且全力幫助他實施計劃,體驗變革的樂趣,並由此獲得工作的成就感。

消除我們與領導之間的隔閡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衝突的原因在我們身上,一定要拿出積極認錯的勇氣,找出造成自己與領導分歧的根本原因,向領導誠懇地檢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若問題出在領導身上,仍有必要與領導單獨溝通。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而想當然地認為領導肯定會認識到他自己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在問題麵前無動於衷的消極做法。作為下屬,努力消除與領導的誤解與矛盾,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權力。如果希望與領導保持健康和諧的關係,就一定要讓他明白自己的缺點和改進的方式。

綜上所述,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第一就是要心平氣和,其次還要和下屬主動溝通。如果情緒焦慮不安,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在與領導溝通的時候必須保持冷靜,在尋求反饋信息之前,務必多花一些時間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反思,以積極的態度麵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