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兩塊手表的時間是完全一樣的。戰爭題材的電影裏,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鏡頭,戰略進攻之前,各個軍種的軍官便開始對表,當場的最高長官會宣布:“現在是早晨9點15分30秒,請大家對一下自己的時間!”這個時候,所有的軍官都會立即調整自己的手表時間,保證跟最高長官的時間完全一致。
沒有服從就沒有執行力,在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下屬要首先服從領導的命令。領導的職責是帶領所屬的部門完成工作任務達成績效,這是作為領導的存在價值;也就是說,領導的存在是為了追求績效達成,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公平、民主或平等。
與此同時,作為下屬,接受公司的任命並承擔責任,要非常明確自己的價值是協助領導達成其承擔的績效。其實,隻要稍加觀察和分析,就會發現多數的分歧或衝突,主要是因為下屬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而領導,多數則是站在部門的角度和利益上。由此,分歧的解決也就必將是以個體利益服從團隊利益為方向。
誠然,下屬有暢談自己的想法、表明立場、貢獻智慧的權利,但是這種權利僅限於決策過程當中,而絕對不是決策完成之後。即便是,決策過程中發生分歧或衝突,作為下屬的第一反應也應該是服從是第一位的要求。一旦決策確定下來,作為下屬,就必須放棄或保留自己的想法,而運用自己的智慧,調動資源堅決貫徹和執行領導確定下來的方案。
孟超是某民營製藥公司的高級技術專家,在該行業已經工作了八年,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目前負責公司藥品的技術鑒定和新產品的開發。最近他們公司計劃投入一筆巨資,用於開發一種新型的藥品,但他根據自己以往對市場的了解和對現在藥品市場情況的分析認為,目前市場上同類的藥品有200種之多,已經處於飽和的狀態,如果這時買地建房,擴充設備,再開發這類的藥品無疑屬於盲目投資。
作為新產品的技術專家,他及時地向老板講明了自己的意見,但老板卻不認同他的觀點,並堅持認為這個項目還有利可圖。孟超看到公司裏為這個新項目的開展忙個不停,而企業卻還處在虧損的狀態,心裏非常著急。他這時麵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老板決定著自己的工作職位和收入高低,而生意的成功與否與他的利益也息息相關。如果他的意見得到老板的認同,處理得好,避免了公司的損失,就會受到老板的賞識;如果繼續沒日沒夜地就這件事跟老板爭論,得罪了老板,處理不好,可能就會丟掉許多利益,甚至既有的飯碗。
為了一項業務的決策,你與上司發生分歧,上司以一貫的經驗固執己見,你還能堅持自己的業務決策嗎?
古語有雲“在其位謀其政”,那麼,不在其位自然也就不一定要“謀其政”了。決策者既然不是你,你就應該尊重別人的決策。推銷自己有個過程,老板為什麼不接受我們的意見,可能是我們自己之前的一些做法沒能取得他的信任。何況,你自己不在其位,有一些信息未必是你看得到的。我們不能太自以為是,而是要承認老板的智慧。
再從現實的角度來談,你的飯碗都在老板的手裏,公司的股份有你多少呢?成敗勝負,做老板的自有擔當,在老板聽不進去的時候,你大可以進退兩便,而不必杞人憂天。一個企業有機會走向成功,也有可能走向失敗,或許有的時候,真的就是讓你“無力回天”。老板的人格境界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大小和極限,除非你能讓他接受你的建議。
推銷自己的建設也需要有個過程。你把自己對市場的看法講清楚了嗎?你進行過係統分析嗎?你是否用書麵形式去報告了?你有調查數據作支持嗎?你的表達足夠清楚明白嗎?他能聽懂或看懂你那些深奧的東西嗎?你不能簡單地感到自己懷才不遇。你能否讓人接受你,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相信領導的智慧,服從上級的決策,不要對上級采取抗拒、排斥的態度。下級服從上級是起碼的組織原則。一般情況下,上級領導的決策、計劃不可能全是錯誤的,即使有時上級從全局考慮出發,與小單位利益發生了矛盾,也應服從大局需要,不應抗拒不辦。更何況有的人因為與上級產生了矛盾,明知上級是對的,也采取抗拒、排斥態度,那更是不應該的。感情不能代替理智,處理工作關係,不僅有情感因素,更要求理智地處理問題。
不當處理分歧將會影響上下級關係
即便是配合得很最默契,下屬和領導也不可能沒有分歧和矛盾。隻不過,這些下屬能夠將意見分歧很好地利用起來,把分歧變成關係黏合劑,借此增進雙方的了解。而有些下屬處理不當,工作上的矛盾就會成為影響上下級關係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