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與成功是緊密相連的,對每一個人也都是平等的,機會就在你身邊,觸手可及。但是要想利用機會,你就必須有高度的洞察力,去發現、認識,直至抓住它。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是善用機會的高手。
一、有能力才能抓住機遇
機遇不會平白無故降臨到自己頭上,要想獲得機遇,就要善於讓自己去創造機遇,這樣機遇才會注意到你,從而來到你身邊。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在工作時非常賣力,他勤奮、忠誠、守時、可靠、並且多才多藝;他為自己的事情付出許多心血,按理說他應該前途光明。
但事實並非如此,他什麼也沒有得到。即使是比他差得多的人,都不斷獲得升遷、獲得機遇、獲得成功。原因就在於他不懂得表現自己,不善於創造機遇,因而,別人從來沒有注意到他,機遇也沒有注意到他。
你是否也是這樣?若是如此,就必須學會表現自己,學會創造機遇,成功就會容易多了。適當的表現自己,以此吸引別人的注意。但是,自我推銷要有創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在機遇來臨時,是最需要表現自我的時候。
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楊瀾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機遇才成功的,她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名字是連同《正大綜藝》、春節聯歡晚會一同深深地烙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中。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她的轉折點來自應聘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隻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舉。如果沒有這次機遇的話,楊瀾也可能會表現得很優秀,但卻絕不可能這麼早、這麼快,又是這麼轟轟烈烈地成名。
正如楊瀾在自傳裏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一個意外的機遇,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麼大飯店的什麼經理,帶著職業的微笑,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麵了。”而這個意外機遇的掌握,正是靠著她的善於表現自己。
這個機遇便是泰國正大集團結束了與幾個地方台的合作,轉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正大綜藝》。雙方決定要挑選一位有大學經曆的女大學生做主持人,楊瀾也被推薦參加試鏡。
說實話,楊瀾並不被人看中,隻是因為她的氣質較佳,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殺入總決賽。據一位導演透露,雖然楊瀾被視為最佳人選,但是被有的人認為還不夠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確定。
最後確定人選的時候到了,電視台主管節目的領導也到場了,他們要在楊瀾與另外一位連楊瀾也不得不承認“的確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間選擇一人。這將是最後的選擇。楊瀾的好勝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們今天不選我,我也要證明我的素質。”
這次考試兩人的題目是:一、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二、介紹一下你自己。
楊瀾是這麼開始的:“我認為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強烈的與觀眾溝通的願望。我希望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因為我喜歡旅遊,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我要把自己的這些感受講給觀眾聽。
在介紹自己時,楊瀾是這樣說的:“父母給我取‘瀾’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樣的胸襟,自強、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這一點……。”
楊瀾一口氣講了半個小時,沒有一點文字參考,她的語言流暢,思維嚴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贏得了諸位領導的賞識。人們不再關注她是否長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住了。據楊瀾後來回憶說:“說完後,我感到屋子裏非常安靜。今天看來,用氣功的說法,是我的氣場把他們罩住了。”
當楊瀾再次回到那個房間,中央電視台已經決定正式錄用她了,這次麵試改變了她的一生。
在機遇來臨時,就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多表現幾次,在一個地方表現無效,就在多個地方進行表現。表現多了,被發現、被賞識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請記住:把自己的美展示出來,從而贏得機遇的青睞,並不是件羞恥的事。
二、利用自己的專長抓住機遇
我們隨時可以看到,大凡在行業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的企業,都有一群拔尖的技術人才為企業獲得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推波助瀾。當然,這些企業的當家人自身就有可能是拔尖的技術人才中的一員。
一位海外學成歸來的創業者,對編程一竅不通,對市場卻有著獨特的理解,並知道如何利用編程人才為公司服務。兩年不到,他的“蚊子型”公司已是脫胎換骨。
國內在海外留學人員有30多萬,其中80%的人想回國創業,使得國內近幾年也形成了一個留學生創業熱潮。北京捷通軟件技術開發公司的張連毅就是一位回國創業者。
張連毅清華大學畢業後1992年赴美國讀MBA課程,1998年回國。33歲的張連毅回國創辦了一家名叫捷通的軟件公司,自己出任總經理,結束了為期6年的赴美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