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苛求絕對公平(1 / 1)

在社會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在尋求公平的機製和待遇。但顯然,社會是無法實現絕對公平的。

於是,身處職場的人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沒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有能力的人懷才不遇;做事做得少或者不做事的人,拿的工資要比做事多的人還要高;同樣的一件事情,你做好了,老板不但不表揚,還要對你雞蛋裏挑骨頭,而另外一個人把事情做砸了,還得到老板的鼓勵 ……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們看了就生氣,會理直氣壯地說:“這簡直太不公平了!”

公平,這是一個很讓我們受傷的詞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在受著不公平的待遇。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公平,你越想尋求百分百的公平,你就會越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一個 “公平理論”,認為職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自己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受相對報酬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所得報酬同他人相比較,如果覺得不合理,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心理不平衡。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不快的事,但有些人能沉得住氣,因為他知道,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把牢騷發出去會使自己的情況越發糟糕。而且有些不公平現象是公共的,比如說,公司工資待遇低下、公司的激勵製度不完善、公司工作環境及用工製度不理想。與其自己去說,讓自己成為出頭鳥,還不如讓別人去說,總有人會跳出來反映情況。另外,有些看似不公平的現象,其實裏麵都有內情,如果你不明就裏地把它抖摟出來,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危害。

周萍剛進公司做計劃部主管時,除了工資,就沒享受過另類待遇。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行政主管肖麗的手機費竟實報實銷,這讓她很不服氣。想那肖麗天天坐在公司裏,從沒聽她用手機聯係工作,憑什麼就能報通信費?不行,她也要向老板爭取!於是周萍借彙報工作之機向老板提出申請,老板聽了沉吟道: “是嗎?我了解一下再說。 ”

這一了解就是兩個月,按說老板不回複也就算了,而且周萍每月才 100多塊錢的話費,爭來爭去也沒什麼意思。可是偏偏她就和肖麗較上勁了,見老板沒動靜,她又生氣又憤恨,終於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卻被人家一語道破天機: “你知道肖麗的手機費是怎麼回事?那是老板小秘的電話,隻不過借了一下肖麗的名字,免得當半個家的老板娘查問。就你傻,竟然想用這事和老板論高低,不是找死嗎? ”

周萍嚇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責不懂高低深淺,怪不得老板見了自己總皺眉頭。從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機費的事,看肖麗的時候也不眼紅了。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會有好結果,“追求真理 ”的正義使者也容易討人嫌。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為申訴的證據或理由,對此你不必憤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運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風格,也就能夠見怪不怪了。要知道很多不公平後麵都有背景,老板並不笨,一切他都看在眼裏。他所做的事情都有他的考慮和理由,如果你去揭開他那些不光彩的事,那倒黴的必然是你。

的確,在職場中我們不應該苛求絕對公平。雖然我們有權利要求公平,但也不能因為沒有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不公平是常有的事,我們最應該做的是運用自己的智慧與不公平鬥爭,以免自己陷入僵化,造成自毀心理。

一般來說,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時,可以采取下述措施來消除這種不平衡的心理,使心境穩定。

不必事事苛求公平

每件事都苛求公平,隻會和自己過不去。每家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我們沒有必要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而是應該找到一種方法,遊刃有餘地控製並且試著享受。

設法通過自己的改變來求得公平

有些事看似不公平,往往是自己不成熟的觀念與言行造成的,試著去改變自己,你會發現情況也許會好很多。例如,有些人認為主動與領導搞好關係是溜須拍馬的行為。其實,領導也是人,而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因此,除了工作踏實肯幹、提高業務能力外,還應把與領導搞好關係當成工作的一部分,這樣才更容易得到領導的青睞。

改變衡量公平的標準

不公平是一種進行比較後的主觀感覺,因而隻要我們改變一下這種比較的標準,也能夠在心理上消除不公平感。比如,自己這次沒評上職稱,覺得很不公平。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想,就會發現這次評選職稱的名額有限,許多和自己條件一樣甚至強於自己的人也沒評上,也許這樣一想,你就心安理得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