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永不抱怨(1 / 2)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抱怨總是隨處可見。對此,美國著名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曾發起了一項 “不抱怨 ”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隻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 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 80個國家、600萬人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麵能量。

職場中也同樣充斥著抱怨的聲音。身為員工的我們,可能經常覺得這件事不公平,那件事不順心,當你的這些想法增多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抱怨。隻要稍加注意,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抱怨:

一位新員工說:“工作太累了,但是工資才這麼點 ……”一位資深職員說:“我那麼拚命地工作,但上司還是不賞識我,我越幹越沒信心了。”一位部門主管說:“客戶太難纏了,而且其他部門的人一點都不配合我,我的工作沒法開展 ……”

看起來,好像每個人的抱怨都有道理,可是,這樣有意義嗎?在麵對不利的環境或者困境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困頓當作對自己的一種磨礪呢?與其牢騷抱怨,不如問問自己:在這個不盡如人意的環境裏,我能做些什麼?強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實在於事無補。少抱怨,多行動,才是應對困境的正確方法。

愛默生說:“一心朝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同樣,我們一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又有誰能妨礙我們的上升呢?記住,不抱怨是強者的生存哲學:抱怨者永不成功,成功者從不抱怨。

職場中,抱怨主要有三種類型:

怨婦型。劉蓉在文化公司擔任前台秘書,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瑣碎事務,加上薪水不高,升職渺茫,使得劉蓉像個 “怨婦 ”一樣,經常把 “煩啊”、 “窮啊”、“壓力大啊 ”之類的話語掛在嘴邊,走到哪裏就說到哪裏。這種抱怨聽起來似乎非常直白,但缺乏實際內容,是非常空洞而模糊的,對實際情況沒有任何良性的引導及改善。

調侃型。在廣告公司任職的陳雨,客戶壓力、新人競爭、靈感枯竭 ……像幽靈一樣纏繞著他。但是,無論誰問他最近的情況,他隻是陰陽怪氣地哼哼幾句。這種抱怨比較特殊地將個人情緒隱藏起來,對所處現實持有一種逃避心理。因為不想麵對,所以就用最不著邊際的話語來表達內心的不滿與不安。

明確型。趙天威在一家軟件開發公司上班,負責編程工作。由於進度吃緊,一連三個月,加班熬夜便成了家常便飯。私下他會抱怨:“好累啊!我也想睡覺! ”“討厭加班,我要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這種抱怨比較明確,能夠幫助 “說者 ”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並在 “認識 ”的過程中有效緩解由於壓力的 “模糊感 ”而引發的“無措感”。

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抱怨,職場人士該如何麵對呢?

不要“強求公平 ”

抱怨之前先進行一下徹底的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在“強求公平”。

實際生活中的任何概念都是相對成立的,所謂“公平”也沒有絕對均勻合理的分配法則。如果因為這種原因而產生了抱怨,你就要首先破除你心中的刻板定義,弱化那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分配依據”,努力找出兩者之間的差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