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谘詢中,常常有一些老人和老人的家人,跟我討論老年人的心理衰老的話題。這裏,就綜合起來談談有關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幾個問題。
先來談談衰老感與心理衰老。
衰老感是主觀上覺得“自己已經上了年紀,成為老人了”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意識到自己老了。導致衰老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來,是身心狀態的變化,感覺自己的能力降低。如步履艱難、易疲勞而恢複緩慢、氣力衰弱、性欲減退、食量減少、工作效率低等。二來,是社會環境的改變。如退休、子女分居、親人死亡等。三來,是社會角色的變化。別人把自己奉為老人,在生活上處處當老人對待,口口聲聲“老師傅”、“老先生”、“老前輩”,讓人極容易產生遲暮之感。衰老感一經產生,就意味著一個人心理開始衰老。
走向衰老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生命過程。步入老年期的人,身體的各器官逐漸趨向老化,生理衰老的跡象開始明顯起來,例如,頭發花白,皮膚起皺紋,牙齒鬆動脫落,暗適應(即視覺從亮處到暗處的適應)變慢,等等。而與此相對應的心理衰老也隨之而來,例如智力衰退,反應下降,感覺遲鈍,做事丟三落四,說話語無倫次或前說後忘,對事物缺乏情緒反應,退縮不前,等等。
再來看看心理衰老的表現。
就一般情況說,心理衰老的主要表現有:
一是感知衰退。眼睛逐漸老花,看近物不清楚,看遠物清楚。聽力衰退較快,聽不清高音,時常要人重複講過的話。味蕾萎縮,以前很好吃的東西變得淡而無味。嗅覺失靈,對相近氣味難以分辨。
二是記憶衰退。出現近事遺忘,對近期或眼前的事情不容易記住,常常記不起隨手放的東西。三是思維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新事物吃力,解決新問題的應變能力也衰退。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較差,計算能力尤其是心算能力減退。四是情緒不穩。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諸如孤獨、憂鬱、冷落等情緒。五是意誌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喜歡憑經驗辦事,對事物缺乏強烈的探索精神,克服困難的能力減弱,時常表現出“心有餘而力不足”。六是興趣萎縮。老年人感興趣的範圍變小,不再像青少年那樣喜歡看有關愛情的小說、電影和電視,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等。七是性格變異。社交能力減弱,自我封閉性增強,固執,過敏,保守,急躁,怪僻等。八是產生衰老感和死亡感。昀終表現為總感到自己老了,喜歡回想過去的事情和以前的生活。經常想到自己已臨近死亡,便長籲短歎,悲悲戚戚。至於您的心理衰老程度如何,在昀後部分有相關的自測,您不妨試試。自然,在不同人身上,這些心理衰老的表現程度不同。這就看一個人是否能夠進行積極的心理保健了。還是那句話,老年人昀需要學會讓自己有一顆年輕的心。這是延緩心理衰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