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為何老人容易受騙(1 / 1)

馬老師:

您好!請教您一個問題。

我母親今年快70了,不久前被人騙了。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母親一個人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遛彎。走到一個路口處,老人看到幾步遠的地方有一個亮東西,走近一看,是個金戒指閃閃發光。就在老人想彎腰撿起的當口,一個小夥子的手和老人的手同時拿到了金戒指。小夥子趕緊提出:金戒指至少得值好幾百,雖說是咱兩人一同看見的,但是您年紀大,幹脆這麼著,把金戒指歸您,您給我100塊錢得了。我母親掏遍了全身,隻有50多元錢。小夥子故作為難地說,和您這麼大歲數的老人真不好計較,就這樣吧。等老人回家後,我們才看出哪裏是什麼金戒指,不過昀多幾塊錢的假貨。

類似的事情我們還常聽說。被騙的常常是一些老年人,有的老人買東西被騙,有的老人幫助別人也被騙。您說這是為什麼,老年人怎樣才能防止被騙?

您的讀者張曉揚

張曉揚朋友:

你好!來信所說的老年人容易被騙的情況的確在現實中存在,其中與老年的一些心理特點不無關係。老年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多進行心理調整,做好自我心理防衛。

一是不貪小便宜。

老年人大多是從“窮日子”熬過來的,買東西時一分錢也舍不得多花,愛買便宜貨。一些騙子正是瞄準了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用假貨、劣貨冒充“名牌”、“正品”,以所謂“出廠價、跳樓價”作誘餌“釣”老人上當。一位老人被幾個在街頭兜售“名牌皮衣”的人蒙騙,花了幾千元為老伴兒、兒子、兒媳、女兒買了幾件皮衣,結果是一堆人造革。對於這樣的騙子,老年朋友隻須牢記一句話——“便宜就是當”,這樣,就可避免上當。尤其對在街頭或遊動兜售的人,不管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你就給他兩個字——不買!再高的騙術也是枉然。

二是不做發財夢。

希望發財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心願。尤其是人到老年,喪失了工作能力,退休金數額有限,加之人老多病,醫藥費是很大的開銷,就更渴望能喜從天降,有“飛來橫財”。於是,一些騙子就抓住老年人的發財心理,以假金銀首飾、假字畫、假文物,為你描繪出一個美妙的“發財夢”,隻要買了他手中的“寶貝”,一出手你就能賺幾百幾千甚至幾萬!“發財夢”常常使有些老人迷了心竅,拿著家裏所有的存折到銀行給騙子取錢。教訓非常慘痛。其實,麵對突如其來的“發財”機會,老年朋友隻須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就可以保持頭腦的清醒。不妨捫心自問——我和他素不相識,這麼好的“發財”機會,為什麼給了我?!若是真能發大財,他會圖你那幾個小錢嗎?不做“發財夢”,就可以勉吃受騙苦。

三是不隨意施舍。

樂善好施是許多老年人的美德。一些騙子就利用老年朋友的“菩薩心腸”’,裝出某種可憐狀,如製造假殘疾,謊稱在火車上被盜,家裏有人得絕症住院付不起醫藥費,等等,以達到其行騙的目的。所以,老年朋友做善事,昀好是通過慈善機構或有關組織,不可隨意“施舍”,以防上當。

四是不盲目迷信。

利用迷信思想行騙是騙子慣用的花招之一。一位老人在路上行走,一個人迎麵走來驚訝地說,您老的麵相不好,家人會有血光之災。老人為求家人的“平安”,“破財免災”花600元買了他的幾張廢紙片——所謂“護身符”。老伴和子女都是無神論者,沒聽那一套。結果,家人平安無事。因此說,隻要不迷信,就不容易上當受騙。

五是不一誇就暈。

人到老年常有“老小孩”的心理特征,經不住三句好話,一誇就暈。一些騙子在行騙時常常使用花言巧語,先把老人“誇”暈。所以,老年朋友應在心理上築起“防火牆”,對陌生人的花言巧語提高警惕。

一般說,老年朋友注意了以上幾個方麵的心理調節,就能提高識別騙子的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老人已經被騙,首先需要勸老人不必把這事太放在心上。重要的是幫助老人明白如上的預防措施,今後不再上當受騙。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