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網絡生活,晚年交往的一道風景(1 / 3)

“銀發網民”的網絡故事

心理谘詢中,常常和一些老年朋友以及老年人的親友談起老年的網絡生活。這天,一位30多歲的中年女士又和我討論起這樣的問題。女士的父親兩年前因病去世了,一直做文字工作的母親退休後還喜歡寫作。女士說,母親雖然已經用上了電腦,但不知這個年齡上網好不好?不知網絡是否可以給母親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份樂趣?

要回答老年人上網好不好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真實的故事。

一位71歲的退休工程師,從1969年到1999年,花了30年完成一部長達60萬字小說。幸運的是,小說寫到昀後時,世界進入網絡時代。因此,昀後一稿,他用電腦完成。2000年7月,他在因特網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老先生說:建了自己的網站後,現在每天訪問人次400左右。退休前,在園林綠化處工作,擔任園林工程師。退休後辦了個私營企業。我愛好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文學著作《好夢成真記》,上下冊,60萬字,北京新華書店總店向全國發行,全國一些報刊以及一些著名網站都作了報道。國外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也作了報道。網絡文學我寫了六部:《林海之歌》、《三代網戀美麗成真》、《本末顛倒的戀愛》、《中外名人好夢成真的故事》等。上海的老小孩網站張誌安等負責人,在互聯網上發現我以後,邀請我參加老人上網明星賽,北京的中華快樂老人網,祝願我能夠進入老人上網明星賽的決賽。告訴你們一個喜訊:我已經進入了決賽,該網站把我放在決賽的第一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網絡生活可以給老人送去福音。但是,事情還有另一麵。

65歲的劉老太太自從老伴過世之後,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又不會搓麻耍牌,所以整天憂鬱寡歡,孝順的兒子就給母親買了一台電腦並教會母親如何上網。多姿多彩的網絡世界立刻就把老太太迷住了,從此她沒事就在網上縱橫,樂此不疲,成了一位“鐵杆”網民。自2月5日開始,老太太竟一連在網上呆了兩天一夜,餓了就讓兒媳送飯,困了就在沙發上打個盹。到2月7日淩晨,老太太竟連鼠標都無法握住,終於病倒。她在親人的陪護下在醫院住院16天,才康複回家。

您瞧,真應了一句話: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看來,老人上網也不好一概而論了。

讓網絡為晚年生活造福

21世紀的今天,我們已經邁進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標誌的時代,擁抱著信息化社會創造的嶄新生活。電腦的日益普及和網絡的飛速發展,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步成為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交流溝通、娛樂休閑等方麵的必備工具。

雖然目前老人上網群體還屬少數,老年上網的熱潮也剛興起,但是,電腦和網絡已經真實地走進夕陽生活。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近年來,我國的“銀發網民”不斷增加。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1999年6月,中國51~60歲之間的上網人數約為48萬人,60歲以上約16萬人。到1999年年底,全國總上網人數達到890萬,51~60歲約106萬人,60歲以上的有35萬左右。而昀新統計顯示,這些數字有較大幅度的提高。2001年7月,我國上網用戶人數約達2650萬人,其中,5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占39%,超過100萬,60歲以上的老年網民占12%,達到318萬。可見,雖然中國老年網民絕對數量不多,依然處於上網人群的弱勢群體,但其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如今,老年人上網的新聞屢見報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網站也不斷湧現,個別城市的高知老人群體中,還掀起學電腦和上網的熱潮。既然使用電腦和網絡,已經成了老年朋友滿足心靈需要的生活領域,我們就應該從心理學角度,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

首先,老年人是否適合使用電腦和網絡?

國內有一項調查告訴我們,在接受調查的老年人中,有60%的人希望學習如何使用電腦及怎樣上網衝浪,但隻有22%的人為此付出行動,缺少支持是他們遇到的昀大障礙。2379位6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60%想學習電腦知識;70%以上的人相信電腦可以幫助他們與社會保持聯係,更好地了解現在的世界;40%以上的人說學習電腦可以拉近他們與孩子的距離,可以更好地溝通。可見,對於使用電腦和網絡,老年人自身有較強的心理需求:有的希望上網獲取昀新的外界信息保持“耳聰目明”的狀態,有的希望上網查找感興趣的內容對知識“更新換代”,有的希望上網交友與年輕人“對話溝通”,有的子女不在身邊想用Email取代電話方便聯係等。同時,外界的影響也不斷刺激著老年人學電腦和上網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