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際心理:讓交往給您增添快樂友誼和愛情的困惑(2 / 2)

老人越說起平靜。這一代老人在感情處理上的一步一個腳印,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心理透視老人的感情故事

然而,故事並不這麼簡單。我們該怎樣解讀這老人之間的感情故事?

平和而達觀,是老年人心靈的寶貴財富。理解和寬容,是老年人相互昀深的愛護。為了自己所愛的人,麵對愛情,該讓的時候能讓,也是一種難能可貴。

但是,友情和愛情,的確不能等同,人不僅需要夫妻之間的感情,也需要異性朋友之間的感情。老年朋友的感情生活也是如此。這是因為:

一是異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雖說人們常用“心心相印”、“誌同道合”等來形容夫妻關係,可是,現實的婚姻中由於諸多原因不少夫妻存在較多的差別性,比如,由於家庭、教育、閱曆、職業等客觀原因會導致夫妻在興趣愛好、個性特征、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等主觀世界的諸多差別或某一方麵的差別。盡管有差別,除了極端情況外,並不妨礙婚姻關係的維係。而朋友則不同。朋友關係就是以相似性為條件的。具有相似性就結為朋友關係,相似性沒有了,朋友關係就自動終結。異性朋友也是這樣,因此,就在許多方麵或某一方麵有較多的理解,便於溝通。

二是異性朋友比夫妻有較大的新異性。求新求異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間,共同生活的歲月在增進責任感的同時,也容易磨滅彼此之間的新鮮感,在交往關係上削弱了新異性。同時,夫妻之間有一種“自家人”的意識,由此容易帶來彼此的感覺遲鈍,麻木不仁。而朋友之間,無論交往怎樣密切,通常都不可能有更多的日常接觸。因而彼此之間較多新鮮感,交往關係有較多的新異性。同時,不論多麼親密的朋友彼此也有一種“外人”的意識。這都使朋友之間能保持心靈感應的敏銳度和彼此的熱情。

三是異性朋友可以滿足兩性感情的彌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專一性,可是,幾乎是天性決定了人的兩性感情還有彌散性的一麵。這應該說是有其生物學根源的。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而且以後者為本質屬性。所以,人的活動必須受社會規範的製約。婚外情通常是社會輿論所不寬容的。異性朋友之間可以體驗到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的一種感情,有人稱之為“第四種感情”。這種感情體驗,正好可以滿足人對兩性感情彌散性的需求。

錯把友情當愛情,會留下遺憾,為了愛情而排斥友情,更會平添痛苦。所以,麵對自己的愛情,故事中的這位老太太不必輕言放棄。愛情,是需要不斷創造的,是需要努力追求的,老年人的愛情也是一樣。至於是否能夠留住自己的愛情,在這個故事中,昀重要的就是老太太作出積極的嚐試,一麵積極地創造自己的愛情,一麵寬容地善待老伴的友情。

真的,寬容地善待老伴的異性友情,也許,才是真正地營造自己婚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