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老倆口有話好好說(1 / 3)

為什麼老兩口為說話慪氣

周六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就要結束工作的時候,又傳來一位女士的聲音:“看過電視上您作嘉賓的一個心理谘詢節目,我趕緊為我的父母撥通這個心理谘詢電話了……”

“老人遇到了什麼麻煩?”為父母尋求心理幫助,本身就是對父母的一種關愛,這是讓人感動的。於是,我已經略有疲憊的心又煥發了熱情。

“我父母都剛退休不久。老倆口一輩子不容易把我們拉扯大。現在,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原以為老人該樂享晚年了,該多給老人一些安寧了。再說,反正老人身體也好,我們就沒多地往老人那裏跑。誰知道昀近我們才發現,老倆口過的似乎並不快樂,常常慪氣。前天,我去看老人,先是媽媽對我們告狀:你爸爸什麼話都不和我說,整個一個悶葫蘆……後是爸爸向我們訴苦:你媽媽一天到晚沒完沒了,還總嫌我不理她……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他們出了什麼毛病……”女士的訴說中掩飾不住的焦灼。

我笑了:“你不用著急。你父母的這種情況,在老年夫妻特別是老兩口單過的夫妻生活中,還真是比較普遍的。按說,老兩口一路奮鬥到老,確實不容易,巴不得好好珍惜,相依相伴,過好晚年生活,可偏偏常常會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

“您說,這是為什麼呢?老兩口為什麼會為說話慪氣?”女士還是急切地追問。

我趕緊條分縷析:

一是語言的性別差異。

心理學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有較多的語言優勢,相對而言女性的語言能力發展比較好。從人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這種差別。女孩常常比男孩能說會道,及至到談情說愛的時候也是女人更偏愛男人的“甜言蜜語”,男人則偏愛女人的美貌豐姿。這種對語言的偏愛幾乎伴隨了女性的一生。此外,還表現出男女語言交流風格的不同。研究發現,女性說話平均使用5種語調,但男性說話隻用3種語調,因而往往隻能辨別女性5種語調中的3種。女性一天內可以用語言、語調、手勢、麵部表情等方式發出24000個交流信號,而男性昀多隻能發出10000個信號。這就容易造成很多男人總以為女人老在重複一個話題,說女人一天到晚愛囉唆。

二是語言的個體差異。

有人健談,有人多思,有人喜歡具體形象的語言表達,有人偏愛深刻嚴謹的語言表達,如同心理的其它方麵一樣也會表現出個體差異。如果這種差異又與性別的語言差異重合,就會更明顯了。比如,健談的人恰恰又是女性,話就會更多些;沉思的人恰好是男人,話就會更少。於是,一個愛說話,有什麼事心裏擱不住,不僅要說出來,而且還要有人對話;而另一個呢,卻不喜歡什麼事都放在嘴上,還覺得對方說的,不是沒有意思,就是說了也沒用。於是,這邊,越是看你一聲不吭,就越是著急,想說動你,想讓你理解她的意思;那邊,看你說個沒完,更是嫌你絮絮叨叨,氣也就慪個沒完,更不願答腔。

三是生活情境的變化。

其實,作為老年夫妻,以往幾十年中也不是沒有慪過氣,但隻顧著風風雨雨忙忙碌碌地過日子,生活壓力大,來不及為這事煩惱。何況家裏總還有其他人可以說說話,煩惱的情緒就不容易積累。如今,兩人總算共同把家庭的使命基本完成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四目相對,交流的對象更多限於兩人世界之中了。有話和誰去說?當然隻有老伴了。於是,一旦出現交流障礙,就表現為老倆口的障礙了。同時,上麵說的性別差異或個體差異這時也就突顯出來了。自然加重了這種麻煩。於是,年紀大了,卻經常為此慪氣,弄得一對老人雙方心裏都不痛快。

四是兩人世界的不適應。

突然子女離去,自己又退休回家,兩人世界的生活一時難以適應,也是造成交流障礙的一個原因。特別是男性,更一時難於適應。

分析至此,我說:“總之,雖然原因很多,卻沒有根本的厲害衝突,沒有什麼嚴重的心理障礙。”

怎樣避免老兩口為說話慪氣

“照您的意思說,我父母的情況沒什麼大問題。”聽我講了上麵的分析,女士終於輕鬆了許多,“那麼,請您說說老年夫妻相處該注意些什麼,我們好來幫助老人。”

這還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老倆口過日子,怎樣避免因為說話而慪氣呢?

首先是認知調整,增進相互理解。國內外的多項調查都證明: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夫妻,婚姻質量高,身心健康,活得快樂,活得長久,反之,就婚姻質量低,身心不健康,鬱鬱寡歡,性格怪僻,易生疾病。所以,既然事關老兩口,這就需要彼此多些理解,積極營造一種良好的溝通氛圍。再有,對於上述的種種原因,也應有所領悟,以便彼此多些寬容,多要求自己,多體諒對方。

其次是抓住時機,調動對方情緒。畢竟幾十年相處,了解老伴的性格脾氣,在老伴心煩的時候自己盡量少說話,生活上處處無言地給以關心體貼;在老伴心情好轉時,自己在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上來幾句建設性的意見,使老伴感覺到你是經過認真思考的,你的意見是值得引起注意的,而不是“說了也白說”的話。對方情緒再好點時,試探著問對方幾句上次為什麼生氣,並耐心勸告對方,有氣說出來,別氣傷了身子。自己說的時候,輕聲細語,話不在多,點到為止。如此,次數多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愁對方不被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