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人際心理:讓交往給您增添快樂友誼和愛情的困惑(1 / 2)

你們到底是什麼感情

心理谘詢中,也常常有老年朋友訴說他們的憂慮、困惑、悲傷和痛苦。他們的故事也是讓人們那樣地心存牽掛。

“是心理谘詢專線嗎?這個電話我已撥了快兩個小時,好不容易才撥通。我已失眠很多天了,一直想找人聊聊,真快憋死我了。”一位老太太這樣開始她的故事。

她說,她是位離休幹部,今年69歲。離休前是某部隊的文藝工作者。她現在的老伴是她前夫的老戰友,相識相交40多年。在雙方的配偶相繼去世後,他們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了。男的高大魁梧,風度翩翩,酷愛書法繪畫;女的身材修長,風韻猶存,擅長唱歌跳舞。為了陪她,他練唱歌練跳舞,如今也能與她一起唱卡拉OK,共跳華爾茲;為了陪他,她進了老年大學書法繪畫班,如今寫生、素描也有模有樣。他們有寬敞舒適的住房,工資夠花,雙方子女都很孝順,再婚後過了很長一段幸福美滿的生活。

她有一個畫友A女士,是她老年大學的同班同學,丈夫剛去世不久。她經常約A女士到她家裏作畫,以解除她的孤寂。

然而,事情就發生在她出國探親的一年之後。她回國後,發現老伴對她已無話可說,可A女士來時他卻異常活躍,異常熱情。A女士經常把她的畫拿來請他題字蓋章,說隻有他的題字才能使她的畫生輝增色。而他也樂此不疲,題完字還與A女士共同欣賞品評,仿佛屋裏根本就不存在她這個人。有時他們還一起去看畫展……

她氣,她恨,她吃不下,睡不著,人越來越憔悴,身體也每況愈下。她幾乎要崩潰了:她有苦無處說,畫友是她介紹來的,和他吵吧,怕事情搞僵,和子女說吧,怕孩子擔心而影響工作……

有一天,他倆攤牌了:

“你能不能少叫她來咱們家,不再給她的畫題字?”她說。

“是她自己來的,而且我給誰的畫題字都高興。”他說。

“咱們應好好建設咱們的家園,夫妻感情第一,友誼第二嘛!”

“愛情和友誼是兩碼事,不矛盾嘛!”

“你是不是看她年輕,長得比我漂亮,想甩掉我和她結合?你們到底是什麼感情?”

“你就這麼沒有自信?!”

雙方談話結果並不令人滿意,但此後的生活表麵看來卻似乎很平靜:她身體不好,他擔起了幾乎全部的家務,買菜、做飯、拖地板……然而細心的她發現,老伴早上出去練太極拳,上午出去買菜或晚上出去散步時,A女土總是像約好了似的,在半路等著他。

有一天她從女兒家回來,發現桌子上有一本書《徐悲鴻的一生》。她認出這是A女士送給他的。她的臉刷的一下變得煞白。她故意摔盆摔碗,老頭哪怕隻說一句“今天A女士來過了,這是他送給咱們的書”,一切也就會煙消雲散。然而,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裏,就是不說一句話。晚上,她憋不住了:

“她給你送書,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你既然知道,為什麼非要我告訴你?”

還有一次,她發現他的桌子上又多了一套文房四寶。她知道這是A女士送的。便藏了起來,想等他找時再讓他說出實情。然而,直到現在他既不找也不問。

說到這裏,她似乎把話說完了,按常規該心理谘詢師幫她分析出主意或安慰她了。可她卻自己接著說了下去:

“如果沒有A女士的插足,我們這一家該有多幸福!不過我也設身處地地為他想了一想。他的前老伴是父母包辦的農村小腳婆娘,雖沒什麼感情,倒也平平安安陪地一生,為此贏得了同事和子女的愛戴。我的老伴去世後,他很自然地擔起了照顧我的重任,因為我們是老戰友,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我又是知識女性,比起他的小腳婆娘還是有明顯的優勢。我們幾乎沒有談戀愛的過程就結婚了。我認為,他雖然結了兩次婚,應該說都是沒有自覺地去談戀愛,沒有那種生死同戀的親身感受,正如他自己所說,友誼和愛情是兩碼事。是不是如今他找到了這種感覺?如果他真是移情別戀,盡管我十分痛苦,我還是想成全他們。他不能一輩子都處在被動狀態,一輩子都在照顧別人,為別人活著。再不談一次真正的戀愛,恐怕今生就再沒有機舍為自己活一次了。他畢竟已是73歲的人,即便能活到百歲也時日不多了。不是我沒有自信,我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正因為我愛他,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他提出同我分手,我會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