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孩子的祖輩,您曾經扮演過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忠實使者”嗎?對於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問題,您曾經有過較深的思考嗎?但願這個話題能促進我們一起來思考。這一天,一位年輕的母親跟我講起他們母子之間的一段故事。她的小寶貝剛剛背起書包上學去,成了一名小學生。在如今上下學接送孩子正“熱”的時候,她竟可以咬住牙讓孩子跟一個鄰居姐姐自己去走那三四裏的路回家。頭一天,她悄悄當了一回“地下工作者”,站在一棵大樹後麵看著孩子。新生們先放學了。同伴們都被親人接走,校門口隻剩下小寶貝一個人孤零零呆坐在校門口等鄰居姐姐。年輕的母親幾次抑製不住要奔向孩子,幾次又咬牙收住腳,一任慈母熱淚靜靜地流淌……
昀後她問:“這樣做,您說我是不是太狠心了?”麵對這一發問,我竟一時語塞,使我不由想起經常看到的一幕幕的情景。每天上下班,我路經一所小學門口,時常趕上孩子們也正是上下學的時候。總見有許許多多好心的家長來接送孩子,其中不少是孩子的祖輩。一時間,校門口竟也門庭若市,好不熱鬧。然而,大人的這番“愛心”,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有怎樣的影響呢?孩子初上學,一來對學校到家的路不太熟悉,二來上下學時間常是人多車多的時候,孩子年齡小,路上的安全問題是有些令人擔心。這時,如果家與學校之間的路較遠,車較多,接送孩子上下學,應該說是必要的。這可以使孩子有一個過渡,使他逐漸熟悉上下學的路線,適應生活的變化。
問題在於,有些大人在孩子初上學時要接送,上一二年級要接送,上三四年級還要接送,日複一日,樂此不疲,這就不足取了。有些做祖輩的更是不辭辛苦。
一次,一位孩子的母親來到心理谘詢室跟我訴苦:誰願意孩子的姥爺沒完沒了地接送孩子?孩子上小學時姥爺就接送,一連就是六年。我們不同意,就鬧意見。老人說接送到上中學就不接送了。可如今,孩子已經是中學生了,就這麼幾百米的路,老人還是要接送。孩子也不高興,那天自己騎車先走了。老人就在後邊緊追,邊追邊鬧:“這個臭孩子,你等等我!”
像這樣不問道路遠近,不管孩子年齡大小,爭相接送孩子,大人們到底是要幹什麼?鬧得不少孩子們覺得自己的兩條腿成了“廢物”;鬧得一些不去接送孩子的家長反覺得自己“心太狠”。這叫怎麼檔子事呢!
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做父輩做祖輩的都上過學。那時,絕少有家長放學時在校門口如急領失物般地把孩子圈進懷裏。我們呢?都是從自己上下學開始,學走人生路。我們有幾個被車撞著,有幾個被“拍迷糊藥”的拐走。我們就這樣長大成人。
孩子好比小雞,不能總依偎在母雞的羽翼下。他們要撲展自己的翅膀,去獨立地尋食,獨立地生存。母雞過度地保護有害於小雞。因為母雞的羽翼總要遮住小雞的一些視線,使小雞看不清自己前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