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練琴心很累
作為孩子的祖輩,您也許很想替孩子的爸爸媽媽來培養點孩子的特長,什麼美術呀,音樂呀,書法呀,等等。果真如此,那麼,請您先看看下麵這個家教心理谘詢故事。
“馬老師,請教您一個問題。”又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我兒子今年6歲,學習彈鋼琴到現在已經一年了。是我在上學時的老師主動提出教孩子的。當初,我想就這麼一個孩子,是該好好培養培養,不然將來怎麼立得住腳。我們就節衣縮食為孩子買了鋼琴。每兩周裏,利用一個雙休日,我陪兒子跑一趟,去讓老師輔導。在家裏,每天晚上我都陪兒子練琴。開始時,孩子倒是有興趣。後來就不行了,一到練琴時間,孩子就為難,得大人做工作才肯坐到位子上去。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感到太牽扯精力,每天的日子過得心裏緊緊巴巴,一點也不輕鬆,很忙,很累,心裏累,好像有塊大石頭,心理壓力很大。我真有點力不能支了,到現在,我每天都是硬撐著。於是,孩子的爸爸看不過了,我們有了分歧。他說應該順其自然,說不然累壞孩子不說,大人要先累倒的。他說,孩子有孩子的未來,我們夫妻在一起走的路昀長,真要累壞了,可怎麼得了。您說,我該怎麼辦?”
聽著這位母親的故事,我仿佛聽到她家中傳出的鋼琴聲是那麼沉重,我的心也挺沉挺沉的,可我卻開口道:“我真該祝福你的幸運!”
“我怎麼幸運呢?”她很是奇怪。
我給她講了兩個小小的故事:一位父親讓女兒練鋼琴,一直練到用兩根繩子把孩子的小手吊起來,手指剛好夠到琴鍵。孩子苦不勘言,一天,趁人不備,砍斷了自己的一個手指。孩子說,砍斷手指我也怕疼,但這隻是一陣兒,不用一輩子怕……
一位母親教女兒練鋼琴,一直練到孩子一見鋼琴就條件反射地手指發抖。終於有一天孩子砸壞了鋼琴。她知道家裏買一台鋼琴不容易,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從二樓的陽台上跳了下去……
我說:“你幸運的是有孩子爸爸對你充滿深情的分歧,幸運的是孩子剛剛是麵對鋼琴有一點為難,幸運的是你開始反思這個問題,準備調整教子的策略,幸運的是你的孩子有個好爸爸好媽媽,他的爸爸媽媽將給他以科學而理性的愛,當然,還幸運的是你撥通了這個電話。”
培養特長不是做買賣
於是,電話裏我講了我的看法:一個孩子能否走上藝術之路,需要看主客觀許多因素。單是客觀條件還不夠,還必須有主觀上的條件,比如,在能力類型上,有聽覺型、視覺型等區分。聽覺型的孩子對聽過的東西記得牢印象深,在感覺能力、記憶能力上有明顯的聽覺優勢,就便於形成音樂能力。再如,孩子的年齡、性別的不同,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一個幾歲的男孩長時間坐在鋼琴前,實在不是能承受得了的。一句話,不是誰都會成為藝術家。但是,每個孩子受點音樂、美術等訓練又都是好事。一來孩子的有些心理潛能還有待開發;二來可以刺激大腦右半球的發展,上讓孩子更聰明;三來可以讓孩子學會感受美,鑒賞美,理解美,這也是全麵發展的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