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教孫心理:您該怎樣疼孫輩(3 / 3)

我分析說:當人使用眼、耳、手等感官時,也就分別認識到事物這樣或那樣的屬性,這樣的認識叫感覺。感覺好象很簡單,卻一點不能小瞧。感覺是一切複雜認識的基礎。人要是看不見,摸不到,聽不著,什麼感覺都沒有,那將是怎樣的情形?還怎麼產生複雜的心理?孩子從母腹這個小天地來到陌生的大世界,如果說他們對世界有所認識的話,那麼昀初就是各種感覺。孩子的各種感覺能力都是逐漸發展的,所以,不要把心理學家說的視覺型、聽覺型等,完全看成是先天的,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認定眼睛不好耳朵好,或耳朵不好眼睛好。就是說,敏銳的眼睛、耳朵,都可以培養訓練出來。還是那句話,對孩子的感官訓練是家教的第一步。

“您說得對,不能一提早期教育就是寫字、算數,是應該首先進行感官訓練。”老先生表示了領悟和讚同,“那麼,應該怎樣進行感官訓練呢?”

怎樣對孩子進行感官訓練

就感官訓練內容和方法,我做了如下介紹。

首先是眼睛的訓練。

孩子剛出生對光就有反應。不要以為新生兒怕見光。眼睛的訓練,昀早應先給孩子以明暗光線的刺激。隨著孩子長大些,可以在他的小床周圍懸掛各種色彩鮮豔的氣球、布條等,這比他睜眼隻看見白色的屋頂好得多。小家夥首先偏愛紅色,可以拿個鮮豔的紅球放在他眼前,逗引他用兩眼注視,隨後慢慢移動紅球,吸引兩眼跟蹤紅球。小家夥對人的臉似乎有極大興趣,比注視別的東西的時間都長,以至盯住媽媽的臉長時間目不轉睛。大人可以在哄抱孩子時經常變換位置抱孩子,讓他從不同角度注視大人的臉,訓練視覺機能。對再大些的孩子應給他準備五顏六色的玩具,還可以利用遊戲訓練視覺能力。例如,大人在一張紙上先畫一條紅線,讓孩子也畫一條紅線,畫一條綠線,孩子也畫一條綠線,其它顏色類推。孩子畫得顏色不一樣,算輸。然後互換由孩子先畫。這叫“畫線遊戲”。也可以跟孩子說:我心裏想著屋子中的一個東西,是紅色的,你猜是什麼?他就可能猜各種紅色的東西。猜著了再輪換。這叫“猜猜看遊戲”。還可以把棋子、豆粒等小東西放在桌上幾個,讓他看一眼很快說出數目,說對了互換。這叫“數數遊戲”。當然,大人還會創造出許多訓練孩子眼睛的遊戲。

其次是耳朵的訓練。

稍一留意就會發現,小寶貝出生後似乎耳朵更好使些。所以,更應及早訓練耳朵的聽力。比如,小寶貝啼哭起來,不要以為隻有喂奶才是好辦法,弄出一個清脆的音響如鈴聲,同樣能止住小寶貝的哭聲,還可以吸引他尋找聲源。自然,悅耳的歌聲是昀好的聽覺刺激。雖然母親未必是歌唱家,但為了孩子還是應學會幾首好聽的歌。因為孩子早期實在是跟母親交往時間昀長。給孩子輕聲地朗讀詩歌也是個好辦法,這可以使他們隨大人語調的變化有不同反應,又為發展語音聽力做了準備。孩子非常喜歡有人跟他“談話”,盡管他們還聽不懂。所以,成人熱情洋溢的語調也是很好的聽覺刺激。跟大些的孩子玩“悄悄話遊戲”也可以訓練耳朵。如果孩子由於某些疾病(如中耳炎)聽力受損,除其它措施外,成人更應注意對孩子大聲喊話,以訓練聽力。

再有是手的訓練。

手並非隻是用來勞動的。對幼兒來說,手首先是一種重要的感官,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由手獲得的感覺叫觸摸覺。閉上眼試想,事物的涼熱、軟硬、輕重、大小、遠近等都可以用手來“認識”。而且,就是睜開眼,象涼熱、軟硬等也隻能靠手摸出來。隻是成人有了經驗,以後似乎用眼可以看出來了。這就不難理解,幼兒的兩隻小手總要東摸西摸閑不住,對他的“生活”的意義該有多麼重要。因此,應該充分“解放”他們的雙手。讓小寶貝的手摸摸抓抓還可以訓練他們手眼協調。對大些的孩子,還可以做“蒙眼睛遊戲”,給他們手上一個東西叫他們猜是什麼,或者讓他自己摸,猜摸到的東西。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觸摸覺。一些運用手指的遊戲,如折紙、剪紙、拚圖、搭積木、捏橡皮泥等,也可以發展孩子肌肉~關節的感覺能力,同時,觀察力、創造力等也從中得到發展。常言道:心靈手巧,反之也成立:手巧心靈。

還有是嘴的訓練。幼兒的嘴不隻管吃,那也是認識事物的一個感官。小家夥喜歡把什麼東西都往嘴裏放,仿佛不放進嘴裏就不知道那是什麼。這的確是幼兒認識事物的一個渠道。因此,有些東西讓孩子嚐嚐,也是有益的感官訓練。當然要注意安全。我們進行了如上的溝通之後,老先生有了更深的領悟:“原來這才是早期教育呀!以前我把早期教育隻當成教孩子早讀書早寫字了。”老年朋友,現在您對“早期教育教什麼”,已經心中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