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教孫心理:您該怎樣疼孫輩(2 / 3)

不難看出,如上諸多心理的共同作用下,隔代親現象在家庭教育中就會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會有消極的一麵。有些老年人對孫輩的健康成長作出了可貴的貢獻,有些老年人的隔代親情卻危害了孫輩的健康成長。因此,更好地發揮隔代親的積極因素,防止消極影響,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家教話題。

您該怎樣愛孫輩

應該說愛孫輩原本沒錯。需要的是對愛的情感來點理智的調控,講究個愛法。作為老年人,您究竟應該怎樣愛孫輩?

一要愛而有度。愛過了頭就是溺愛,孩子的心靈就會在愛的汪洋中被淹溺。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而滿足他一切不合理的要求。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越是什麼都滿足的孩子,孩子就越沒有幸福感。您該把疼愛跟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疼愛而不溺愛。

二要配合默契。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別看電視,您卻“聖旨”一道:“沒事,看!”這樣昀壞事。老年人應主動地跟孩子的父母配合,不倚老賣老給孩子當擋箭牌。即使當父母的確實教育有誤,您也該背後指點一番,別讓他們在孩子麵前失去威信。不然,他們還怎麼當家長?

三要養教並重。疼愛孫輩,多是從物質需要上關心,吃啊,穿啊,玩啊,等等。這自然不錯,孩子的吃喝冷暖是得有人掛在心上。但老年人也該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使之有健康的人格。養教並重,您疼愛的孫輩才會成才。

四要保持童心。孩子天性好奇,好動,好戲嘻,好野外活動,如果老年人不懂孩子的心理,不顧孩子的這些特點,孩子不是不願與老人在一起,就是扼殺孩子的通信。所以,作為祖輩,您帶孩子的時候,應該找回自己的童心,不妨當當老玩童。

五要架好橋梁。就是說,老年人對孫輩的愛不能替代父母之愛。有的父母工作忙,或長時間工作在外,老年人在孫輩身上自然要多費心思。但您別忘了再花上一份心思,也就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架上一座情感的橋梁。一麵督促父母抽空關愛孩子,一麵教孩子敬愛父母。必要的時候,要定期讓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增進親情。親子之情深了,您不也更為欣慰嗎?

如今,不少老人都替兒女分擔了家庭教育的責任,不少孩子是和祖輩一起長大的。所以,我們這裏就集中和老年朋友專門談談教育孫輩的一些心理熱點話題,相信您會感興趣。

早期教育,最早應該教孩子什麼

孩子為什麼把筆扔得遠遠的

年輕的爸爸媽媽都要忙上班。也許,他們的孩子還很小,您作為祖輩,就開始幫助孩子的父母來照顧孩子了。而您又是一位關心孩子早期教育的老人,那麼您一定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早期教育,究竟昀早應該教孩子什麼?下麵這個家教心理谘詢個案對您會有幫助。

這天,一位當了爺爺的先生找到我。

“我的孫子一歲多了,自己退休了沒什麼事,心想要幫兒子把孩子培養成個有作為的人,就從前些日子開始了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這位爺爺表達著他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規劃,“命運留給我一個昀大的遺憾,那就是兒子沒能走進大學的校門。所以,我對孫子要進行早期教育。可是,您說孩子怎麼對拿筆寫字沒有興趣?前些天,我給孩子一支筆,讓他在紙上學寫字。開頭還可以,可是不久他就沒興趣了,再給他筆他就扔得遠遠的,而去玩別的東西了。您說,這麼大的孩子不該進行早期教育嗎?”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我肯定地說,“但是早期教育不等於早讀書,早識字。常常有些人一提起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讀書、寫字、算數,等等。這實在是早期教育的嚴重誤區。因為這違背了兒童心理的特點,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實在是害莫大焉,弄不好會壓抑了孩子一生的發展。”說到這裏我善意地笑了,“您是個難得的關注孩子培養的好爺爺。可是您教育的內容不對頭,剛剛一歲多的孩子可還沒到學寫字的時候呀!想在孫子身上圓您兩代人的大學夢,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心急呀!”

老先生不好意思的笑了:“那麼,您說早期教育首先教孩子什麼?”

“感官訓練是對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步。”我明確地說。

隨後我先介紹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一位心理學家把12對孿生老鼠分為兩組:一組放到刺激豐富的環境中,一起裝進一個大籠子,燈光明亮,能聽到各種聲音,並裝有梯子、車輪等;另一組放到盡可能沒有刺激的環境中,單獨裝進小籠子,放在昏暗無聲的屋子裏。80天後,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中的老鼠腦子的體積大,皺折深,分量重,而且“聰明”得多。這個實驗告訴我們:讓孩子多用眼、用耳、用手等感官,豐富的感官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孩子也就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