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奇怪的“第三者”(1 / 3)

奇怪的丈夫:新婚讓我獨守空房周六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一直電話不斷。鈴聲再一次響起後,話筒傳來一位少婦伴有哭聲的訴說。她說要當麵谘詢,請一定優先安排她的來訪,救救她。

第二天,我接待了年僅26歲的少婦的來訪。這是一位頗有女性魅力的少婦。隻是略顯蒼白的麵容上掛滿的愁苦和哀怨,掩去了這個年齡應有的朝氣。落座後,她話沒出口淚先流:“我的婚姻怎麼碰到了這樣少有的第三者,您救救我的婚姻吧……”

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心理谘詢的溝通還沒有開始,卻先要麵對來訪者的淚水。婚姻出現第三者,的確是讓人痛心。但心理谘詢師又不能隻會陪著來訪者掉淚。我一麵靜靜地遞過紙巾,一麵思索著:她婚姻遇到了一個怎樣少有的第三者?

片刻,少婦的心態平靜了一些,開始慢慢地傾訴下麵的故事:

兩年前,我嫁給了比我大三歲的小海。雖然我是初婚,可小海已經是第二次婚姻了。不知他和前妻的分手是因為什麼,隻知道分手時他們結婚還不到半年時間。小海的家境比較富裕,兩處寬敞的樓房相聚不遠,一處算我們的新房,一處算是小海父母的房子。這麼多的住房平時總是空蕩蕩的。因為在我們婚前,除了保姆,全家就小海母子倆在家裏閑居。作為這樣家庭的獨生子,小海和前妻分手後,紅娘自然不少,但與幾個女孩相處不長時間都沒有留住。後來經人介紹我們相識了。實話說,小海的家庭條件影響了我對這樁婚姻的認可。因為我的父親久病在床,我深知缺錢日子的艱難。再說,他們家雖然富有,在當地口碑還是不錯的。小海自身也還本分,並不像有些富家子弟的忘乎所以,而且很孝順,對他媽媽特別好,對我也中意。就這樣,我沒有太多的考慮,就走進了這樁婚姻。

不管怎樣,走進婚姻的我和所有的新娘一樣,昀渴望的是愛情。新婚當晚,客人散去,我憧憬著浪漫和纏綿的心動時刻。我的心和時鍾的指針一同跳動,可是越來越沒有了指針那樣的平穩,因為指針已經走過了12點。新房裏還是我一人獨守,小海一直在他母親那邊。不記得什麼時候,我渾然入夢。夢中小海的媽媽成了新娘。一身冷汗驚醒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看到小海已經坐在了電腦前,我默默地流淚。

就這樣,整個蜜月,不是我漫漫長夜獨守空房,就是小海整天與電腦為拌。就像他的生活裏沒有我這個人一樣。您說這是新婚蜜月的生活嗎?

少婦的淚水又流淌下來。

新娘沒有品嚐到新婚的喜悅,我知道她淚水中流淌的是無盡的愁怨。沉靜片刻之後,我說:“由於諸多原因,婚姻往往需要一個磨合期。新婚的小夫妻更難免有較多的不和諧,未必就是出現了第三者。需要的是共同努力,慢慢地磨合……”

“我也是這樣想的,既然結婚了,就該從自己做起,盡自己的努力搞好夫妻關係。”少婦擦掉了淚水,繼續訴說她的愁怨:“我盡量創造條件親近小海,但他還是表現冷漠,很少和我交流。我們的夫妻性生活也很少。結婚剛幾個月的時候,晚上他就經常住在母親那邊了。所以,婚後好長時間沒有懷孕。我想,孝順母親也是人之常情,我盡量創造條件親近小海就是了。於是,生活上凡事我盡量遷就他,什麼都依著他,什麼都順著他,以致迷失了自我。但他還是表現冷漠,很少和我交流。這是怎麼啦?我沒有做錯什麼呀!”

奇怪的婆婆:不讓我們夫妻親近

“你的婆婆知道你們的情況嗎?”我開始關注少婦的婆婆。

“我把心中的困惑說給婆婆。婆婆卻說:他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你不要怪他。再說,沉默是男人的優點,在你這裏怎麼反而成了缺點?瞧,婆婆不但不去勸說兒子,反而怪我不好!”少婦抱怨說,“後來,我終於懷孕了。有了孩子,也沒有讓我們的關係親近起來。而且,他去他母親那裏更頻繁了,一去就是幾天。沒辦法,我隻好帶孩子也去他母親那裏住。可他母親總是想方設法阻止我和小海在一起親近。孩子四個月的時候,我和小海說:孩子在這裏總是吵,我們回去吧。婆婆聽說趕緊搶過話頭說:那樣的話,我也去和你們在一起住,我想孩子。於是,雖然搬過來,可婆婆又和我們住在了一起……”

“你是說婆婆想孩子是一個借口?”隨著少婦的訴說,我似乎看到了那個所謂的“第三者”。

“就是。婆婆總是不給我們親近的機會。”少婦找到知音一般,“如果我們在一起,婆婆就會借口讓他做這做那,把他支走。小海也真像個小孩一樣,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特別聽他媽的。現在,孩子都會叫爸爸了。我勸他,你看孩子都這麼大了。可他還是不理孩子,不理我。如果沒有他母親在身邊還好些,如果他母親在身邊,他根本不敢和我有什麼親近的舉動。您說我怎能沒有抱怨?可我隻要說點什麼,他馬上就告訴他母親。那天,他母親居然找借口,說我對她不關心,說我就是為了錢才結婚的,說要不就離婚。這種情況已經有好幾次了。

“那天,我實在受不了了,和小海大吵:別人家的老人都千方百計讓年輕人單獨在一起親近,而你媽為什麼偏要破壞我們?沒想到小海卻說:破壞?依我媽媽,當年真的想退掉你呢!小海的話讓我回想起戀愛的時候,小海的母親曾經明裏暗裏一再挑剔我:什麼太熱情啦,什麼太殷勤啦,什麼女人太有魅力了不是好事啦。隻要我來到他們家,她就滿臉不高興,好像我要把她的兒子搶走一樣……”

奇怪的母子:特殊的依戀

“你說的所謂‘第三者’,是指你的婆婆?”我說出我的判斷。

“是的。”少婦點頭說,“我可以蒙上自己的眼睛,卻不能蒙蔽自己的心:婆婆就是和我爭奪小海的第三者。平時小海總是找各種借口和母親在一起,而且是那樣親密。我抱著孩子,小海連看都不看,換成他母親抱著孩子,他卻趴在他母親的後背親昵地逗孩子,有時候在床上逗弄孩子還說笑著滾在一起。

“幾個月的孩子哪有不哭鬧的?每到晚上孩子哭鬧的時候,婆婆就對小海說:孩子總哭鬧,你怎麼睡覺,過來,和我一個房間來睡覺吧。就把小海叫到了她的房間。而且,有時候我們的屋門已經關上了,她還要敲開。那天晚上,快10點了,我們夫妻已經睡下。婆婆因為一點小事就跑來我們的房間,說不好了,我那個屋子有什麼動靜。不由分說,把小海拉起就走。後半夜,這邊就剩下我和孩子。這種壓抑和尷尬的日子讓我感到窒息,特別是他們母子那種特殊的依戀,讓我心裏很是別扭。真的受不了……”

麵對少婦的淚水,我終於明白了她婚姻的困擾源於小海母子關係的障礙。自己的丈夫與婆婆過於依戀,這於新婚的少婦,自然是難耐的愁怨。於是,在她心裏,婆婆成了奇怪的“第三者”。

心理透視“第三者”

都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問題是,心理谘詢實踐表明,現代家庭生活中,類似的母親扮演兒子婚姻“第三者”的情況並非絕無僅有。這不簡直是“母子亂倫”嗎!對此,我們不能這樣簡單地歸結,從心理學角度應該叫作“母子互戀情結”。

究其心理淵源,母子互戀情結是“親子三角關係”出現障礙的產物。從精神分析學說看,在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孩子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對兩性差異開始關注,對不同性別的對象有了不同的情緒反應,是性心理初步的萌芽階段,所以叫作“性蕾期”。這種性心理現象自然首先表現為對父母的不同感覺,從對異性家長的親近中,獲得某種心理的滿足。女孩會對父親親近撒嬌,排斥母親,即所謂的戀父情結;男孩會對母親親近愛撫,害怕父親,即所謂的戀母情結。於是,就形成了親子三角關係衝突。隨著年歲的增長,大約在6~11歲,性心理發展進入“同性期”,也叫異性排斥期,表現為願意和同性朋友要好,排斥異性朋友。於是,孩子開始了向同性父母的學習模仿。男孩會逐漸地與母親疏遠,親近父親,向父親學習如何長大成為男人;女孩也不再與父親過分親密,而和母親親近,並學習如何成為女人。所以,大多“親子三角關係”衝突會隨著子女的成長而逐漸化解。

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有人卻沒能很好地走過這段心路曆程。如果到了青春期前,母子還過分親近,男孩繼續排斥或沒有認同父親,父女還過分親近,女孩繼續排斥或不能認同母親,就形成了親子三角關係的障礙。於是,等子女麵對婚戀生活的時候,在父母這方麵會表現出,一旦子女戀愛和結婚,不管對方怎樣,都會產生強烈的失落和嫉妒,甚至不惜幹擾子女的戀愛和婚姻,也要把子女拉回到自己的身邊。在子女方麵會表現出,不能擺脫對父母的過分依戀,進而影響自己的婚戀生活。於是,有的父母便扮演了子女婚姻的“第三者”。如果是母親扮演了這個“第三者”,往往是與兒子形成了母子互戀情結。現在,少婦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對陷入這個情結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