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馳騁職場的方法(1)(3 / 3)

在職場,你應該積極向上,以樂觀進取的精神麵貌示人,而不應消極怠工、牢騷滿腹,這也是職場文明的要求之一。我們發現,總有一些人在辦公室裏發牢騷。牢騷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發領導的牢騷,說某某領導對他不公正啦、某某領導不為群眾謀福利啦等等:二是發同事的牢騷,說某某拿錢多幹活少啦、某某隻會拍領導馬屁而瞧不起同事等等:三是發社會的牢騷,說工資水平跟不上物價上漲啦、某某地方髒亂差等等。這樣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在職場中天天為這些事發牢騷隻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與前途。

日常工作中常見某些人發牢騷,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或喊冤叫屈,指桑罵槐。的確,“物不平則鳴”;的確,現在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可是,職場不同於社會。身在職場的人士感到有情緒就亂發牢騷是相當不明智的,既損他人又害己。他們運用各式挑剔和施加壓力的抱怨方式,雖然短期內對於解決某類問題能收到較明顯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這樣的抱怨方式弊處不少。在職場上它不僅會影響你的聲譽乃至失去顧客,也會在組織中損害人際關係,可能間接影響個人的發展。比如,有些人在公司工作積極,做了很多事情,但開口卻總是抱怨,結果總是留給領導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了升職和加薪,最後導致他們陷進了抱怨的惡性循環中。這都說明不適當的抱怨對自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因為他的抱怨與牢騷,會將不良信息擴大,不利於集體穩定,將不良信息的擴大,有損於領導權威,還會因為以上兩點,使領導對牢騷者很反感,除此之外,因為你總是發牢騷,顯得自己心胸狹窄,會使每個聽者感到壓抑、煩心,從而對牢騷者產生反感,不願接近。

你私下消極地發牢騷,講怨言等於出賣自己。不論你說你所在的公司如何如何差,你畢竟是公司的員工,你的公司差,不正代表你的水平差?否則你為何選擇了這家公司?公司與個人是相匹配的!

公司有缺點,有不足,你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才不會失業。假如公司的一切都理得順順的,公司的產品賣得很好,還要你這個員工幹什麼?那你豈不是麵臨被炒的危險?那樣的情況下你失業了,可能就不會有任何怨言了。

我們要知道,公司招聘員工是為了讓員工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讓老板來解決。有的員工經常說管理不善,內部協調不夠,那為什麼不想法解決呢?如果員工有那樣的抱怨,老板應該考慮的,隻能是:我是否招錯了你?任何時候都不要發牢騷有怨言,這樣對人對己都不好。

工作中,如果對於某些錯誤非說不可或者說了以後對工作有好處,那麼先不要不分時間、地點、對象地亂說,要坦坦蕩蕩的對當事人說或對領導說。從而使某些錯誤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對說話者來講,在幫助了別人的同時,也使自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如果你亂說,而且還經常掛到嘴邊的話,那麼你將會有危機,要想讓自己在職場中行走自如,就要學會做一個吃苦耐勞的工作者,不要把牢騷掛在嘴邊,與其發牢騷,倒不如提升自身能力。

一隻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

它覺得,每次搬到新窩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隻好一直搬家。

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說:“你搬了這麼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並不是從窩裏麵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有的時候,問題並不出在公司,而是你自己與團隊格格不入!

工作中,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別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他們自己。如果肯改變一下自己,那麼你也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多問題了。

小陳對小王說:“我要離開公司了,我恨這個公司!”

小王建議道:“我舉雙手讚成,這個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小陳問:那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時機呢?

小王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就會受到重大損失。”

小陳覺得小王說得非常在理。於是忍辱負重,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後他有了許多忠實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