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總笑著說:“這就是我選擇老三的理由,因為他能從工作中發現並享受樂趣。一個公司的當家人有很多的事情要去處理,如果每天都忍受這些事務的繁雜,或者被動地接受處理這些事務,他根本就做不好當家人,那怎麼可能把一個集團管理好呢?”
善於在工作中發現樂趣、享受樂趣,才能把工作做好。那麼,其他的企業、事業單位又是怎樣提拔人的呢?不能說和胡總方法一樣,但是一定會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問:一個在工作中找不到樂趣的人,怎麼能把工作做好?又怎麼會領導好一個團隊?
每一個行業都有它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獨特樂趣。你必須找到你的工作樂趣,享受你的工作樂趣,那你才會有把工作做好的強大動力。比如說化妝品行業,當你看到一個人的皮膚有缺陷的時候,你會幫他推薦適合的產品來改變皮膚的缺陷,這就是工作的樂趣;當你看到一個女孩因為不美麗而煩惱的時候,你會高興為她做些美容項目,使她變得美麗可愛,這就是工作的樂趣;當你看到有些人因為自己外在形象不佳而打心底缺乏自信,你願不願意給他們一個改變外在形象,進而讓他們產生魅力的機會?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就明白了做化妝品行業的樂趣所在。
你要享受你的工作樂趣,當你享受這種樂趣的時候,你會很放鬆地工作,你的工作效率就會有所提高。想象你的工作就是一個在不斷升級的遊戲,而你就是那個玩家,你就會很享受你的工作。那樣,你會把工作做得相當出色。
讓自己加班也快樂
你有過加班的經曆嗎?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對於上班族來說,加班其實是件很平常的事。既然工作越來越忙,既然加班不可避免,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加班變得快樂些、再快樂些呢?
其實,加班也有許多講究。如果是因為自己沒有完成上班時間該做的工作,在本該做事的時間裏看報、上網、聊天;如果隻是為了表現你有多敬業、多積極,下班了也埋頭苦幹,裝樣子給老板和同事看,那樣的加班就一點也不值得同情。若是工作量實在太重,工作時間內根本沒法完成,以至於要犧牲休息時間,那是工作安排上有問題。偶爾一兩次還可以,要是加班成了家常便飯,那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身體肯定吃不消。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套用他的話,“加班是將人生有計劃的安排打亂給你看”。沒有人喜歡加班,除非他有工作狂傾向。加班不但讓自己更加疲憊,而且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計劃。可能你下班以後已經約好了和朋友一起去吃飯,或者一起去買東西,也可能下班以後你要去聽講座或去上培訓班,這一切都因為可惡的加班而泡了湯。但是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尤其是當加班在公司大範圍地被普及和認可時,你就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既然無法逃避,不如調整自己,學會在加班的夾縫裏尋找快樂,慢慢適應,讓自己快樂地加班。
加班的時候,既然身不由己,何必再自己折磨自己,帶著滿腹牢騷去工作呢?既然加班已成定局,與其帶著怒氣去工作,不如想開些,想著法子讓自己心裏快樂些。如果你這樣想:加班說明我有社會價值,說明我在單位的重要性,加班能讓我學到更多的東西,再說,加班不但有補貼可以拿,還能名正言順地解決掉晚飯的問題,而且省下家裏的冷氣費、電話費、上網費以及其他若幹費用。或許你會突然感到其實加班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加班的時候,你不妨製造點情調,想著法子哄自己開心。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打開電腦音響,讓悠揚的音樂隨風飄蕩陪伴你度過加班時光。
這裏再次重申,沒有人喜歡加班,除非另有企圖,但既然已成定局,不如把心放開,不能讓加班破壞了自己一天的好心情,不妨試著讓自己加班也快樂。
做職場的“心理主人”
行走職場,你經常覺得戰戰兢兢、垂頭喪氣、畏首畏尾嗎?那麼你很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淪為了“心理奴隸”。
所謂“心理奴隸”,實際上是在形容一些職場人被某種刻板認知或理念束縛後困頓不安的生存方式。他們背負著各式各樣的精神負擔,然後將自己陷入條條框框中舉步維艱又茫然無措。這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覺中讓別人掌握、控製著,扮演著“心理奴隸”的角色,他們從事著自己憎惡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歡的環境裏,做著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
下麵具體介紹“心理奴隸”的五種類型。
1.“別人怎樣想”的奴隸
這種“心理奴隸”最普通,對創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壞性,多見於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說話,別人就會認為我愛出風頭”“我做那件事,別人會嘲笑我”……這種“別人”式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別人”思維的奴隸。大部分這種“心理奴隸”還會去傾聽“別人”的忠告,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造力。
2.“注定失敗”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