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交際中的口才技巧(1)(3 / 3)

與這樣的人溝通更是難上加難,往往搞得人們無所適從。

但是,當你遇到這麼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時,你隻有把自己預先準備好了的資料拿給他看,讓他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做出最後決斷。

人們多半不願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即使在你要求他做出答案或提出判斷時,他也故意裝傻,或者故意言不及義的閃爍其詞,使你有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其實這隻是對方偽裝自己的手段罷了。

(4)過分糊塗的人

這種人一開頭就沒弄懂你的意思,你就是和他長時間頻繁地接觸,結果也是枉然。

小朱經常光顧一個書店,其中的一位女店員,常常在小朱講明購買的書名時,還會糊裏糊塗地弄錯。像這種錯誤,一般人難免犯個一兩次,但像她那樣經常犯錯,也就有點不可原諒了。因為小朱是這家書店的常客,老是遇到這種事情,心裏總覺不太舒服。終於,有一次小朱把情形告訴書店經理,不多久,女店員就被辭退了。

經常犯錯的人不外兩種:一種是自己從來不知反省;另一種則是理解能力差,完全沒聽懂別人的談話。

(5)自私自利的人

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為數不少,無論你走到哪兒,總會遇到幾個。這種人心目中隻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要他做些於己無利的事,他是斷不會考慮的。

有一位李先生,經常手不離計算器,這說明他始終在計算著自己的利益。正因為他最看重數字,他所堅持的,一定是自己的利益。至於其他事情,他不會在意如何做好它,隻考慮怎樣做才最省事。這種慳吝之徒誰都不會對他產生好感。但是,當你不得不求他的時候,隻有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厭惡之情,說話要順水推舟、投其所好。當他發現自己所強調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會表示滿意。

(6)毫無表情的人

人的心態和感情,常常會通過臉部的表情顯現出來,所以在求人的時候,這些往往可供作為判斷情況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卻是毫無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說,他的喜怒是不形於色的,這種人不是深沉就是呆板的。當你需要和這種人進行交談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別注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人說:“眼睛是會說話的”,誠然,眼睛是靈魂之窗,“觀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對方的心思。

你可以從對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對你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時候,自己會過分緊張得連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時,你不妨看看對方的反應:是毫不在意、無動於衷?還是已經察覺、麵露質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知道了他的態度,話自然就好說了。

與這種人溝通,別被他這種表情嚇住,一定要放鬆、從容不迫。但要注意的是,當你明白對方的反應可能是受自己的應對態度所影響,進而影響到結果時,就不得不特別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了。

求人辦事中的口才訣竅

開口托人辦事兒畢竟是件難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

(1)借別人之口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介石發難。可在對方沒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下麵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渡江戰役前夕,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周恩來力勸國民黨和談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們也對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卻不知毛澤東能不能容忍他們這些異黨分子,就想探個究竟,也好為自己求得一條退路。可如果直接相問,就明顯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開麵子。有一個成員趁打麻將之機,輕描淡寫地問毛澤東:“是清一色好,還是平和好?”毛澤東心領神會,爽快答道:“還是平和好,我喜歡打平和。”

就這樣,一個重大的信息悄然傳了過去,代表們全留了下來。問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借玩笑話說實事

輕鬆幽默的話題,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悅;莊重嚴肅的話題會使人緊張慎重。隻要有可能,最好能把莊重嚴肅的話題用輕鬆幽默的形式說出來,這樣對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個年輕打工者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生產成本分別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興,對他說:“小夥子,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

這青年當然知道這句話可能意義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點實在的,便輕鬆一笑,說:“我想你會把這句話放到我的薪水袋裏。”洋老板會心一笑,爽快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