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生硬的口吻提出要求,肯定會招致對方的反感,即使對方礙於情麵不好拒絕,但內心肯定不快,甚至可能心生埋怨也未可知。
求什麼人說什麼話
能說會道的人的人,一定要具備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這種能力,不能對不同的人,總唱“同一首歌”。
和別人溝通,首先要看對方是什麼人,因為每個人的脾氣稟性不同,所以他所能接受的說話方式就可能不一樣。要想達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地製宜,運用恰當的技巧,千萬不可意氣用事,一言不和,怒發衝冠,引起了被求對象的反感,這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所以要求人必須先控製自己的情緒,除了控製情緒之外,交涉時還要消除“自我限製”的心理,因為自我限製往往使人作繭自縛,無法放開手腳,說話也不會有創造性的成果。
此外,在求人的過程中,也要能善於利用信息。現代人擁有許多信息,卻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它,甚至還會使用錯誤,造成反效果。比方當你夜晚送女友回家時,你知道該讓車內保持幽暗,以增加羅曼蒂克的氣氛,但是把車子停在兩盞路燈之間呢?還是在路燈的正下方?大部分人一定會以為前者較為理想,其實光線從兩邊車窗斜射進來,反而把車內的情形照得一清二楚:而後者因為燈光隻能照到車頂,車內反倒完全看不見。信息的運用也正是如此,運用得當則有利,反之,就一無是處了。
所以,求人時必須先認清自己的行動目標,把握資料的正確使用方法,隨時觀察對方的反應;尤其是越到最後階段,越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最好是順著對方的思路去接近對方,這樣才能使對方心悅誠服,與你攜手合作。要是一意堅持己見,結果當然背道而馳,離目標越來越遠了。
技巧有如種子,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如果希望順利達到求人的目的,就必須研究出一套恰當的手段,尤其是言談的手段,才能收到預期中的理想效果。至於什麼樣的手段才最恰當,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可言,隻要光明磊落,不搞旁門左道,能因人、因事而分別應變,知道何時該緊抓不舍,何時該放他一馬,以求取最佳的結局。
請求別人辦事的時候,倘若能夠明白對方屬於何種類型,說起話來就比較容易了。現列舉幾類人供參考。
(1)死板板的人
這類型的人比較木訥,就算你很客氣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會做出你所預期的反應來。他通常不會注意你在說些什麼,甚至你會懷疑他聽進去沒有?你是否也遇到過這種人?
求這種人的時候,剛開始多多少少會感覺不安,但這實在也是沒辦法的事。舉個例子,當你遇到F先生時,直覺馬上告訴你:“這是一個死板板的人。”此人體格健壯,說話帶有家鄉口音,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卻不太清楚。除了從他表情中,可以察覺些許緊張之外,其他的,一點也看不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花些功夫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所真正關心的事來。你可以隨便和他閑聊一些中性話題,隻要能夠使他回答或產生一些反應,那麼事情也就好辦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類話題,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譬如,當你們聊到有關保齡球時,F先生的話就開始多了起來,這表示他對這種球類很有興趣。他很起勁地談到打球的姿勢、球場的情況和自己最近的成績……原來死板板的表情,竟一掃而空,代之以眉飛色舞。
每一個人都有他感興趣、關心的事,隻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說,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須好好掌握好話題內容並利用這種人性心理。
(2)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像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實在教人看了生氣,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但是,當你不得不求他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對付他呢?
某個企業的一位副科長,說話雖然客氣,眼神裏卻有些許傲慢,並且不帶一絲笑意,這種人實在是非常不好對付的,讓人一見到他,就感覺有一種“威脅”存在。
對付這種類型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噦嗦,所謂“多說無益”正是如此,因此,你要盡量小心,以免掉進他的圈套裏。
不要認為對方客氣,你也禮尚往來地待他,其實,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誠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對方的情況下,言詞盡可能“簡省”。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苦衷,這位副科長可能自覺“懷才不遇”或怨恨自己運氣不好、無法早點出頭。又由於其在社會上打滾甚久,城府頗深,所以盡管不受上司眷顧,也會在“保衛自己”的情況下,與人客氣寒暄。因此我們隻要同情他,而不必理會他的傲慢,盡量簡單扼要地說話就對了。
(3)深藏不露的人
我們周圍存在有許多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肯輕易讓人了解其心思,或讓人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有時甚至說話不著邊際,一談到正題就“顧左右而言他”,自我防範心理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