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隱忍、修養助你成為低調之人(2)(1 / 2)

荀息說:“還不到時候,隻有使虞虢相離,我們才能各個擊破。”

獻公又問:“那麼,愛卿有何良策可以離間虞虢呢?”

荀息說:“可厚賄虞公,容我軍假道於虞,以伐虢國。”

獻公說:“然則師出無名,虞君肯答應我們嗎?”

荀息又說:“有辦法,我們在晉虢交界處,製造事件,引誘虢人出兵攻我們,我們就有借口了。那時候虞國知道了,便可保成功。”獻公又采納了荀息的計策,使虢人中計,發生了邊境衝突,兩方治兵相攻。

獻公再對苟息說:“今伐虢不患無名了,但不知賄虞當用何物?”

荀息說:“虞公雖貪,但非至寶,不可動之,必須用二物前去,但不知主公是否舍得?”

獻公說:“卿試言所用何物?”

荀息說:“虞公最愛美玉良馬,主公不是有垂棘之璧,屈產之駿馬嗎,若以此二物去賄賂虞公,虞貪於璧馬,必中吾計。”

獻公說:“可是,此二物乃寡人之至於寶,何忍棄之虞人?”

荀息說:“臣固知主公舍不得此二物。可是,如虞公答應我們假道伐虢,虢無虞救必亡。虢亡,虞也存在不下去,璧馬能從虞國跑走嗎?這不過是暫時把主公的玉璧寄存在虞公處幾天,讓虞公把寶馬代養幾日,還有何舍不得的呢?”

獻公聽後大喜,即以璧馬交給荀息,命其去虞。

虞公起初聽說晉兵要假道虞國伐虢,十分生氣,威怒之下,召見荀息,但當荀息獻上璧馬後,乃問荀息道:“此為你們的國寶,天下罕見,為何送給寡人?”

荀息說:“寡君獻公恭君之賢,思君之強,故獻此二寶,以通好於大國。”

虞公說:“話雖然這麼說,看大夫似有話尚未說完吧?”

荀息說:“虢人屢侵我邊境,寡君一意求和,但均未成功,故欲假道虞地以伐虢。倘幸而勝虢,所有虜獲,盡以歸虞,不知可否?”

魚見食而不見鉤,虞公手弄璧而視馬,聽說又將從晉伐虢得到一大筆財富,不覺大喜過望。時虞有二賢臣,一名宮之奇,一名百裏奚。

宮之奇諫道:“主公萬萬不可應允。俗話說:‘唇亡齒寒’,晉吞並同姓之國已非止一國了,所以不敢進攻虢虞者,乃虞虢有唇齒之助的關係,如虢今亡,明日禍必及於虞矣!”

虞公不高興地說:“子少言,不要管我的事,晉君不惜重寶,以交歡於寡人,正是吾人求之不得之好事,更何況晉強於虢十倍。失虢而得晉,有何不利。因小失大,那才是傻子呢!”於是虞公乃答應了荀息假道的要求。

荀息歸後,晉以大將裏克率師伐虢,虢公正與犬戎相持,萬萬沒想到晉軍會假道虞國,出於自己之後,倉促之間,無以為陣,犬戎又乘機相攻,大敗而逃,隻帶少數人奔東周京城洛邑去了,晉軍追入虢京,安集百姓,秋毫無犯,將府庫寶藏,盡數裝載,又回到虞國,以不過十之二三獻與虞公,虞公更加高興,對晉軍毫無防備,裏克卻乘機把得勝大軍,盡屯虞京附近,自己卻裝病不出,推說病愈即行,不肯撤軍。

不幾日,忽有急報:晉獻公親率大軍前來,虞公出城相見,獻公說:“吾欲與公於箕山校獵,不知可否?”於是,虞公盡出城中甲兵,一心與晉公校獵取勝,忽有人報:“城中火起。”獻公說:“此必民間取火引起,不必驚慌。”虞公放心不下,乃辭別晉公,率軍回城,半路上隻見人民紛紛逃竄,虞公忙問:“何事慌張?”百姓回答:“城池已被晉軍占領了。”

虞公此時仍未醒悟,說:“不可能。”乃來到城邊,隻見城樓一員晉將,倚欄而立,盔甲鮮明,威風凜凜,對虞公說:“多謝君大度,先假我以道,現又假我以國,多謝多謝!”虞公方省,不由得大怒,欲攻城,城頭一聲梆子響,箭如雨下,虞公隻好命車速退。未及數箭之地,後軍亦來人急報:”後軍已被晉公截住,或殺或降,車馬盡為晉有矣!”至此,虞公才後悔莫及。說話間,晉獻公大軍已到,傳令虞公相見,虞公不敢不去。獻公對虞公說:“寡人此來,乃取我寶玉良馬。怎麼樣,這麼幾天不會瘦了吧。”虞公欲哭無淚,隻得眼睜睜地看著晉軍入城,荀息左手托璧,右手牽馬,向獻公行禮說:“臣謀已行,請還璧於府,還馬於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