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逢凶化吉
“人活一口氣,佛燒一炷香”。這是一個人在被人排擠,或者被人欺侮時,經常說的一句急欲“爭氣”的話。
其實也未必如此,試想一下,一個人究竟能有多大的氣量?大不了三萬六千天,這還是極少數。就像古代名人張英說的那樣,“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千裏捎書為堵牆。”卻不如“得饒人處且饒人,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方麵,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唐代名臣郭子儀是四朝紅人,權傾朝野,可是就是這樣一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在自己祖墳被人掘了的時候,卻氣不長出,麵不改色。
那時,於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此人雖無才情,但會溜須拍馬,所以為皇帝寵幸。他對郭子儀的才幹、權勢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麵前打小報告,誹謗攻擊郭子儀,卻沒有成功,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盜挖郭家的祖墳。
郭子儀知道這是於朝恩的卑劣伎倆,當時他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手握重兵,一舉手、一投足,都關係大唐帝國的存亡,所以連皇帝都敬著他三分,更何況要除掉一名奸宦,真可謂不費吹灰之力。但當他從前線返回朝廷時,滿朝公卿都以為他必須有所行動,豈料郭子儀卻對皇帝說:“我多年帶兵,並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殘暴行為,士兵毀壞別人墓墳的事也有不少,我家祖墳被掘,這是臣下不忠不孝,獲罪於上天的結果,並不是他人故意破壞。”
祖墳被挖,曆來被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卻能隱忍下來,足見他的氣度之大。也正因為他能屈能伸,能忍能讓,他才能在那個奸佞橫行、國君昏弱的時代,逢凶化吉,度過一次又一次政治險灘,享盡富貴,以85歲的高齡,安然去世。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後來做上了宰相,執掌大權。他把持政局時,把蘇東坡發配嶺南,又貶至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北歸,這位朋友正垮台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東坡聽到這個消息,給他寫了封信,說:“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驚歎,這麼大年紀還得浪跡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帶雖偏遠,但無瘴氣。”還安慰他的老母親,並對他兒子說過去的就別提了,多想想將來雲雲。可想而知,蘇東坡如此大度,這位朋友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對東坡心存感激。
蘇東坡的胸懷就是比一般的人寬廣,對一個幾乎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人,他在落難時,還能盡朋友之責。
一個人不僅要自己的胸懷寬廣,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個人如果損失了金錢,還可以再賺回來。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就不那麼容易彌補了。甚至可能為自己樹起一個敵人。
朋友的自尊傷害不得。現在的人,越來越強調個性,好勝心極強,常常把事做“絕”,表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如此,就會傷及感情。在一些小事小節上,你大可讓朋友“贏”上一把,高興高興。
要想重視友人的自尊心,必須先抑製自己的好勝心。不過,越是神吹海侃,旁若無人地使自己出盡風頭,一味地過把癮,不僅得不到友情,更會傷了友人的自尊心。
易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意思是說,行不可至極處,至極則無路可續行;言不可稱絕對,稱絕則無理可續言。做任何事,進一步,也應讓三分。古人雲:“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其各種可能性,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餘地采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不要傷害別人的尊嚴
1922年,土耳其和希臘經過幾個世紀的敵對後,終於決定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
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終於展開了,最後土耳其贏得了勝利。當希臘兩位將領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對被他們擊敗的敵人大加辱罵。
但凱墨爾卻絲毫沒有顯出勝利者的驕氣。
“請坐,兩位先生”,他說,接著握住他們的手,“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細節之後,他還安慰他們不要為失敗而痛苦,他以軍人對軍人的口氣說:“戰爭這種東西,最優秀的人有時也會打敗仗的。”
凱墨爾真有大將風度,即使在勝利興奮時刻,他還能考慮到敵方的尊嚴,在大庭廣眾之下,非但沒有挖苦、諷刺、辱罵他們,反而以第三者的口吻對他們進行安慰,不知那兩位希臘將領聽了會作何感想?
我們常常不顧場合地對別人責備、挑剔,甚至挖苦、譏諷,卻沒想到這樣的傷害力有多大,每個人都要麵子,這麵子代表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人並不能僅僅簡單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人還必須靠尊嚴支撐他的許多行動,他要爭取和他人一樣的平等,他渴望他的成績被人承認,他期待社會給予他公正的待遇,如果一個人不顧及自己的尊嚴,那將被人嗤之以鼻,最終是要被別人遺棄的。
法國作家安東尼·聖伊蘇培說過:“我沒有權力說出,或做出讓人小看自己的事。重要的不是我們對他的看法,而是他對自己的看法,傷及別人的尊嚴是有罪的。”
每個人都難免會因為一時失誤或個人能力所限而在公眾場合處於尷尬的局麵,這時,如果你再去嘲笑挖苦他幾句,讓他下不了台,他會懷恨在心,罵你一輩子的。我的朋友曾告訴我他們公司一位生產監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