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隱忍、修養助你成為低調之人(2)(2 / 2)

常言說:“有一利必有一弊。”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人在生活中,無論是辦事還是交易,切不可貪心。

《韓非子·說林下》記載了一則“愚人誤國”的寓言故事,說的是晉國的執政官知伯要去攻打緊鄰的仇由國,因道路艱險阻塞,無法行軍。若派兵劈山開路,又會暴露軍事企圖。於是,知伯心生一計,他先鑄造了一口貴重的大鍾,贈送給仇由國君。仇由國君非常高興,準備開辟通路,迎取這口大鍾。此時,仇由國大臣赤章曼枝向國君建議說,這件事非同小可,贈送貴重的禮物,一般都是小國服侍大國的做法,現在一反常態,大國給小國送重禮,其中必然有詐,我們萬萬不可接受。仇由國君不聽忠言,執意接受知伯贈送的大鍾,赤章曼枝預見形勢不妙,悄悄地跑到了齊國去了。事過七個月,仇由國果然被知伯發兵所滅。

這就像《古詩源》所說的:“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利旁有倚刀,貪人還自賊!”意思是說,甜瓜連的蒂是苦的,美棗長的枝是有刺的。貪吃甜瓜會吃苦,貪摘美棗易傷身。因為利旁有把刀,貪利者猶如倚在刀口上,必遭災禍。這首詩旨在告誡我們:不要貪利,貪利者必得禍。

占人說:“香餌之下,必有懸魚。”意思是說,軍事作戰的雙方,無不是為利而戰,也就容易為利所惑。實際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無不如此,謀取利益是人類所共有的主觀願望。正如《兵經百篇》所雲:“行兵用智,必相其利。”但利與害總是密切相連的,“智者千慮,必雜於利害。”因此,辯證地看待利害,權衡利弊,趨利避害,關鍵的問題是決不能貪小便宜,否則就難免像楚懷王一樣,見利忘義,最終必然為利所惑,成為“貪餌之懸魚。”

可以說以利誘之,使其就範,是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所以古人雲:“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以利。”

要有向對方學習的精神

在交際中如果出現了失誤,沒有必要覺得丟臉或因此而氣餒,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誰都會有失誤的時候。在交際場上如果出現了失誤,就要誠實、坦率地向對方表示歉意,說聲“實在對不起”、“真抱歉”、“真是不好意思”,以後隻要不再發生類似的失誤就行了。

在交際場上,即使再有能力的人也必定有過一兩次失敗的經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吸取教訓,設法減少失誤的發生。而對於自己來說,平時注意聽取前輩或上司的失敗經驗談,是減少失誤的捷徑,虛心聽取他人的經驗教訓,不但可以警戒自己,而且還可以注意避免重蹈覆轍。

所以,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虛心向他人請教,出現了失誤,就要及時向對方說明,請他提醒批評自己,總之,也要和做學問一樣,掌握不恥下問的方法,即使出現失誤觸怒了對方,隻要能夠誠懇地表示認錯的態度,一般也會得到對方的諒解,如果不小心觸怒了對方,也不要太愛麵子,老老實實地向別人認錯就是了。

日本人對羞恥之事反應特別敏感,長期以來,日本人都不知不覺地繼承了寧死也不願丟臉的觀念,這種品性在日本的商界也屢見不鮮,一旦出現失誤馬上向上級提出“辭職申請”或要求對方予以“裁判”,有時甚至原因還未查清,就輕率地做出“辭職”的決定,或許是因為覺得周圍的人都在冷眼相看,自己實在太丟麵子了,所以才不得不采取如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