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生貴在低調做人(2)(3 / 3)

古語有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離於人,眾必誹之。在現實生活中,每每見到一些名人受到人群的圍觀騷擾,連散步、購物之類的基本行動自由都難以保證;至於因名聲引來的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麻煩事乃至災禍,在報刊上也時有所見。

“我的上帝,我此後的生活又將怎樣呢?”

這是當時年僅31歲的李政道獲悉自己榮獲諾貝爾獎時發出的一聲感歎。他當時的心情並不會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全是被歡欣與高興所充斥,而是更長遠地考慮到了自己獲獎之後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眾多的事實表明,獲獎尤其是獲諾貝爾獎——舉世矚目的大獎,能使獲獎的科學家在一夜之間成為人人皆知的名人,而這對於他們日後包括科學研究在內的各項人生抉擇,都將產生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在負麵上至少有這麼幾項:使獲獎者與自己以往親密的同事之間劃出了一道鴻溝,造成了一定的距離;少數獲獎後的科學家將主要精力轉移到社會領域與政治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社會賢明的角色;因為公眾將他們視為權威,他們也不時遭受到名人所遭受的騷擾,對他們繼續潛心於科學研究帶來不利影響。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這樣回憶說:“我得獎的那一年真糟糕,得獎當然是好極了,但一年內我什麼工作也沒做”。

魯迅先生曾有一句警世之言:“毀或無妨,舉例可怕”。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名和利,或者說不能淡泊名利,那麼已有的名利其反麵效應也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對於那些人生觀不太牢靠、在事業上淺嚐輒止的人而言,很容易被捧殺,造成了他的事業與人生的曇花一現。

因此,我們要把名利看淡一些,當名利場中的過客。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麵:首先,對於不屬於自己應得的名和利,絕不可要。如果做一個沽名釣譽者,即使能暫時獲得某些大紅大紫的得益和快意,日後真相大白時,也必然有無窮無盡的煩惱接踵而來;其次,對於那些勉強可以得的名和利,要有一種謙讓的精神,將其推讓他人,這既會增加同事間彼此關係的友好,又是個人具有自知之明的一種表現;再次,即使是自己應得的名和利,也要善於將其化為前進的動力,絕不能使之成為人生的負累、前進的阻力,也不能把名利當作炫耀的資本。我們知道,滿桶水不響,半桶水晃蕩,我們絕不能做“半桶之水”。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功成名就能有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則表明他有一種廣闊的心境,自然能自得其樂。

《菜根譚》中說:“世人隻知道擁有名聲地位是令人快樂的事,卻不知道沒有名聲地位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世人知道挨餓受凍是令人憂慮的事情,卻不知道不愁吃不愁穿但精神上有某種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這就告訴我們,平凡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靜靜地生活,靜靜地享受,用不著去承受大起大落,也用不著去承受大富大貴。隻可惜世人都不珍惜自己擁有的平凡生活,為名利終日忙碌、四處奔波,等真正明白什麼是幸福時,已為時晚矣。世人不辭辛苦地為了更高的職務、更多的利益絞盡腦汁尋找達到目標的手段和妙方,殊不知這就在不知不覺中玷汙了自己純潔的心靈,即使是撈到了丁點名利上的好處,卻已不受人喜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盡管《菜根譚》中的觀點有些明哲保身的消極思想,但其中也著實包含著一些為人處世的真知灼見。

給別人一個麵子

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你給別人一個麵子就相當於承認別人比自己尊貴,比自己占分量,比自己有麵子,他領了情,日後也一定會對你做出相應的回報。可以說,這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規則。

反過來,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極為不利的後果。你以為他會接受你的意見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建議、主張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自尊、自信和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與你一爭高下,因為他覺得自己很沒有麵子。

永遠不要說這樣的話:“看著吧!你會知道誰是誰非的。”

這等於說:“我會使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實際上是一種挑戰,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困難呢?為什麼不肯把自己的麵子扯下恭恭敬敬地奉送給對方呢?

古代有位大俠名叫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