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最高境界是張弛有度(2)(1 / 3)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讓我們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這樣,你才會發現真實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擁有這種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麵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而對物質引誘心不動、手不癢。沒有小肚雞腸帶來的煩惱,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覺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古人雲:“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當年陶淵明荷鋤自種,嵇康樹下苦修,兩位雖為貧寒之士,但他們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人生好像一條河,有其源頭,有其流程,有其終點。不管生命的河流有多長,最終都要到達終點,流入海洋,人生終有盡頭。活著的時候,少一點欲望,多一點快樂,有什麼不好?

把手張開就可擁有一切

在印度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式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裏麵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盒上開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猴子總是喜歡滿滿地抓住一把堅果,這樣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常常用這種方式很容易就捉到猴子,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性:不肯放下已經到手的東西。

作為人類,我們一定會嘲笑猴子很蠢,鬆開爪子不就溜之大吉了嗎?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看看自己身邊的一些人,也許你就會發現:其實,人類也會犯猴子的錯誤。

因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地位,有的人整天東奔西跑,犧牲了真正的快樂也在所不惜;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的人成天費盡心機,利用各種機會想撈一把,結果卻是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有的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怕丟掉人格的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後悔奠及……

生命如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理想的彼岸前不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隻能輕載,隻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可放下的東西果斷地扔掉。

假如你的腦袋像一個塞滿食物的冰箱,你應當盤算什麼東西應該丟出去,否則,永遠不可能有新的東西放進來。有些東西不丟出去反而還會在裏麵慢慢變壞;有些東西,丟了可惜,但放一輩子,也吃不了。所謂的“人生觀”,大概就是如何為自己的“冰箱”決定內容物的去留問題吧!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盤算,學會放棄。盤算之際,肯定有掙紮有猶豫。沒有人能夠為你決定什麼該舍,什麼該留。所謂的豁達,也不過是明白自己能正確地處理去留和取舍的問題。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

其實,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庸的思想,靜觀萬物,擁有像宇宙一樣博大的胸襟,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秘方。

在電影《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對師妹說過這樣一句話:“把手握緊,什麼都沒有,但把手張開就可以擁有一切。”這一取舍的道理誰都知道,可身體力行時卻是相當困難的。

其實,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我們心裏都很清楚,隻是覺得每樣東西都有它的好處,權衡利弊,哪樣都舍不得放手。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在同一情形下勢均力敵的東西,它們總會有差別。因此,應該選擇那個對長遠利益更重要的東西。有些東西,你以為這次放棄了,就不會再出現,可當你真的放棄了,便會發現它在日後仍然不斷出現,和當初它來到你身邊時沒有任何不同。所以那些你在不經意間失去的並不重要的東西,完全可以在需要時再重新爭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