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應試者采取了預設前提條件的方式委婉回答,顯得得體而巧妙。他說:“前幾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流行跳槽的年代。我不跳槽’。因為文章的主人公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有能發揮自己才能的環境和豐厚的收入,我很讚同他的看法。就我求職的願望而言,我想找到一份對口的,滿意的工作,我將為它獻上我全部的心血。”他的回答設定了隱含前提條件,很坦誡,也很全麵,無懈可擊。
再如:在一次外企麵試中,雙方交談得很投機,看來希望不小。接近尾聲時,考官看了一下表,問:“可不可以邀請您一同吃晚飯?”
原來這也是一道考題,而且深藏了陷阱。如果考生痛快接受,則有巴結應酬考官的嫌疑;如幹脆拒絕,又顯得不那麼禮貌。好在考生動了腦筋,他機智地答道:“如果作為同事,我願意接受您的邀請。”
由於他預設了一個前提條件,所以他的回答十分得體到位,獲得好評。
總之,對於可能設有“陷阱”的提問,一般情況不要直接回答,而應想一想對方的用意是什麼,“機關”在哪裏,然後運用預設前提的說法跳過陷阱,予以回應。
激將挑戰
在麵試中應試者通常應恭敬應對,不可輕易挑戰。但是,由於考方的武斷使你失去公平機會時,也不妨采取強烈刺激的表達方式,進行有理有節的回應,促使對方改變態度,也許能出現起死回生的效果。
大學畢業生小劉去一家企業求職,接待他的是見多識廣的總經理。他們沒有談上幾句話,總經理便得出結論,說:“不行。”小張感到再從正麵請求肯定無濟於事,於是直言說道:“總經理的意思是,貴公司人才濟濟,已足以使公司獲得成功,敝人縱有天大本事,似也無需加以錄用,不如拒之千裏之外,是嗎?”他微笑著直視著總經理,等待他對這一強烈刺激的反應。沉默片刻,總經理終於開口:“能將你的經曆、想法和計劃告訴我嗎?”小劉再激一步,說:“很抱歉,剛才我太冒昧了,請多包涵,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值得一談嗎?”他的進攻反而引起總經理興興趣,他不想放過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說道:“請不要客氣。”這樣,小劉獲得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將自己的經曆,對企業經營發展的規劃和看法進行了係統的陳述。總經理聽完介紹,微笑著說:“小夥子,我決定錄用你,明天來上班。請你保持過去的熱情和毅力,努力幹吧!”
一般地說,應試者是不應把話說得太強硬的。在這裏小張一反常規,大膽運用激將法挽回了危局。這再一次說明,麵試沒有固定模式,全看應試者能否審時度勢,靈活變通,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和機智應對去贏得成功。
拓展想像
對於一些難題的回答,有時候應試者必須打開思路,張開想象的翅膀,甚至是奇思妙想,異想天開,才可能使答案符合對方的意圖。
有一位考宮出了這樣一道題:“本公司北京分部召開酒會,想請國務院總理也來參加,請問你有辦法邀請到他嗎?請提出你的方案。”這個題目出得離奇,但很能考察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試者略加思索。答道:
(1)酒會的主題必須緊緊圍繞當前輿論熱點,如高科技、風險投資、反腐倡廉、環境保護、國際合作等,將酒會的宗旨提高到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
(2)將本公司的經營目標和形象宣傳提高到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
(3)與總理身邊的秘書人員搞好關係;
(4)邀請總理打算接見的境外大企業或社團首腦參會,安排他們在酒會上見麵;
(5)邀請國內著名企業代表參會;
(6)邀請北京各大媒體到會采訪報道。
從他回答的這些具體措施看,內容也許不一定實用,但是卻不難看出考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而且思路寬廣,因而受到考官的好評。其實,大凡提出這類考題,考官並不在於你回答的內容多麼實用,關鍵是看你有沒有想象力,處理問題的思路對不對頭。隻要思路廣,有上乘表現就是可用人才。
怎樣和上司搞好關係
忠於上司,才會得到上司的喜愛
上司一般郜把下屬當成自己的人,希望下屬忠誠地跟著他,擁戴他,聽他指揮。下屬不與自己一條心,背叛自己,另攀高枝,“身在曹營心在漢”,存有二心等,是上司最反感的事。忠誠,講義氣,重感情,經常用行動表示你信賴他,敬重他,便可得到上司的喜愛。
精明強幹,才會得到上司的器重
上司一般都很賞識聰明、機靈、有頭腦、有創造性的下屬,這樣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有能力做好本職工作是使上司滿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認為是無能無識之輩,既愚蠢又懶惰,便很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