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職場中的溝通藝術(4)(1 / 3)

在麵試時,不要吸煙、嚼口香糖。參加麵試前,要刷牙,不吃蔥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時可含茶葉、口香糖以除口臭和異味。不在他人麵前擤鼻涕、摳鼻孔、挖耳屎、搓泥垢、揩眼屎、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搔癢、撓頭摸腦或抖動腿腳等。咳嗽、打噴嚏時,應用手帕掩住口鼻,麵向一旁,避免發出大聲。

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紹

求職麵試的自我介紹必須講究技巧,成功的自我介紹往往會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求職就成功了一半。在人的思想意識中,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那就是認為自己最了解自己,介紹自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實不然,說人易,說己難。在求職麵試中,介紹自己是最難的部分,那麼,求職者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介紹呢?歸納起來,需要做以下幾點:

禮貌的問侯

在進行自我介紹之前,求職者首先要跟主考官打個招呼,道聲謝,這是最起碼的禮貌。比如:可以這樣說:“經理,您好,謝謝您給我這個機會,現在,我向您作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介紹完畢以後,要注意向主考官致謝,並且還要向在場的其他麵試人員致謝。

主題要鮮明

在做自我介紹時,主題一定要鮮明,直截了當,切入正題,不要拖泥帶水,講些與主題無關緊要的話,這樣才能給考官留下好的印象。求職麵試中的自我介紹宜簡不宜繁,一般包括這些基本要素:姓名、年齡、籍貫、學曆、學業情況、性格、特長、愛好、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等等。對於這些不同的材料的組織要合理,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一般來說應按招聘方的要求來組織介紹材料,圍繞中心說話。假如招聘單位對應聘的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很重視,那麼,求職者就得從自己的工作能力及經驗出發做詳細的敘述,而且整個介紹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中心。

下麵是某家工藝品總公司招聘業務員的一則對話。

考官:我公司主要是經營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工藝品,如北京的景泰藍、景德鎮的陶瓷和潮州的抽紗等。這次招聘的對象主要是能開拓海內外業務的潮州抽紗的業務員。現在,請你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

求職者:我叫李偉,今年24歲,是潮州市人。今年畢業於潮州市商業學校,讀市場營銷專業。我一直生活在潮州,小時候就經常幫媽媽和奶奶做抽紗活,對於傳統的抽紗工藝可以說是比較了解的。在商校學習的兩年中,我掌握了營銷方麵的專業知識,這是我將來搞好業務的資本。我的口才較好,曾參加省屬中專學校的演講競賽,得了二等獎,並且還具備一定的英語口語能力。我這個人的特點是頭腦靈活,反應快,平時喜歡看報紙,對國內外的經濟發展動態很感興趣,喜歡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讓事實說話

在麵試時,有的人為了能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喜歡對自己進行過多的誇張,動轍就“我的業務水平是很高的”,“我的成績是全年級最好的”,其實,這樣反倒會給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現在的用人單位往往更注重應聘者的工作能力,而對其他的一些條件並不是十分重視,諸如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等,他們要看的是應聘者的真本事。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事實勝於雄辯”,雖然麵試的時間很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出你的才能,但是,你可以通過實際的事例來證明你的能力,把你的才華展示給考官。某大學中文係學生小劉,畢業後到報社應聘記者,麵對著上百個新聞專業出身的應聘者,可以說小劉並沒有什麼優勢。但小劉對此早有準備,她對考官介紹自己時是這樣說的:“我叫劉曉明,山西人,畢業於××大學中文係。雖然我不是新聞專業的,但我對記者這個行業卻十分感興趣。在大學期間我是學校校報的記者。四年間,進行了大量的校內、外采訪,積累了一定的采訪經驗,再加上我的中文功底,我相信我可以勝任貴報的工作。這是我在大學期間發表過的采訪報道,請各位編輯領導批評指正。”考官們看過小劉的報道材料後,覺得眼光獨到,語言深刻,都很滿意。結果小劉擊敗了眾多的競爭者,不久就收到了錄用通知。

給自己留條退路

麵試中的自我介紹既要坦誠,又要有所保留;既要介紹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把自己搞成事事皆能,使自己進退維穀。在自我介紹中,不要用保證式的口吻:“我非常熟悉這項業務!”“我保證讓部門改變麵貌!”這些話常常是因為情緒衝動而發出來的,在這些話下麵往往沒有具體內容。這樣的話往往會引起考官的反感,如果遇到較為平和,內斂的考官,也許不會為難你。但是如果遇到個性較強的考官,他往往會這樣問你:“那麼你談談有些什麼措施?”或者:“這項業務最新發展動向是什麼?”你必定會張口結舌,尷尬萬分。因為情況是非常具體和複雜的,你如果硬著頭皮去回答,那隻能使場麵更加尷尬,自己很難下台。

自我介紹隻是麵試中的談話內容之一,你要盡可能客觀地顯示你的實力,不要亂誇海口,把自己暴露無餘,這樣的話,你與考官下麵的談話就很難進行下去了。

小趙去麵試一家國際旅行社的導遊。他自我介紹說:“我這個人喜歡旅遊,熟悉各處的名勝古跡,全國的風景名勝幾乎都去過。”考官很感興趣,就問:“那你去過雲南大理嗎?”因為考官就是大理人。對自己的家鄉再熟悉不過了。可惜小趙根本就沒去過大理,心想若說沒去過這麼有名的地方,剛才的話,不就成了吹牛了嗎?於是硬著頭皮說:“去過。”考官又問:“你住的是哪家賓館?”小張再也回答不上來,隻好說,“那時我是住在一個朋友家的。”考官又問:“你的這位朋友家在大理的什麼地方啊?”小趙這下沒詞兒了,東拉西扯答非所問,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