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職場中的溝通藝術(4)(3 / 3)

關於工作壓力太大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在同行業之間,競爭都很激烈。競爭不僅來自於社會壓力,同時也要求員工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如果你動不動就說,在原單位工作壓力太大,很難適應,很可能讓現在的招聘單位對你失去信心。

李強原是經濟報專刊部記者,報社不僅要求記者一個月完成多少字的文稿,而且還要負責拉廣告。中文係畢業的他對家電、電腦市場行情一竅不通,要寫這方麵的文章,感到力不從心,壓力太大。於是他到商報應聘新聞記者。負責招聘的考官問他,你是否覺得在經濟報的工作壓力太大?李強說:“作為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點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希望找到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結果李強如願以償進了商報社,如魚得水。文章頻頻得獎,很快當上了新聞部主任。

關於收入太低

如果你直截了當地說出這句話,麵試考官一定認為你是單純地為了收入,而且太計較個人得失,並且會在心裏說:“如果有更高收入的單位,你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跳槽而去的。”這種理念一旦形成,考官就可能對你不理不睬。

劉翔原在一家效益較差的企業搞宣傳工作,到現在的單位應聘時,考官便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原來收入太少,才跳槽過來的?”劉翔說:“在原單位我的工資還算高的,關鍵我學的是財會專業,又有會計師職稱,來應聘會計職位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在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求職者既要表明你對原單位的薪金不滿,又要表明這並不是你離開原單位的主要原因。這樣既有利於你在新單位獲得更高的薪金,又讓麵試考官覺得你並非隻是因為薪金問題才離職的。

關於人際關係複雜

現代企業講求團隊精神,要求所有成員都具有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你對人際關係的膽怯和躲避,可能會被認為你心理狀況不佳,處於憂鬱、焦躁、孤獨的心境之中,從而妨礙了你的就業機會。

分配不公平

現在企業中實行效益薪金,浮動工資製度是很普遍的。目的在於用物質刺激手段提高業績和效益;同時,很多單位都采取了員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麵試時將此作為離開原單位的借口,一方麵你將失去競爭優勢,另一方麵麵試考官會認為你有愛打探別人收入乃至隱私的嫌疑。

關於競爭過於激烈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無論企業內部還是同行業間,競爭都日趨激烈,這是無法避免的。作為現代企業的員工,你必須具備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能力。

麵對挑戰性問題的說話藝術

從一定意義上說,麵試的過程是一個智力較量的過程。考方為了求得可用之才,不僅要考察應試者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對其智力水平、機敏反應能力也是十分關注的。因此常常別出心裁地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偏題、難題、怪題,有意“刁難”考生,借此做出判斷取舍。對於應試者來說,必須敢於迎接挑戰,並能針對具體題目,做到出奇回應,進而贏得考官的讚賞,成功突破麵試關。

機智反問

在麵試中,有時考官可能提出真真假假的“題外題”。為此,考生不要簡單地就題答題,要多一個心眼,想得全麵一些,以便使答案更完整圓滿,首尾相顧,不致顧此失彼,留下縫隙,授人以柄。

某電視台招聘記者,小鄭前去應聘。麵試中,考官指出:“你說你愛好寫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報考表,在‘自我評價’欄中居然出現了三處語法錯誤,現在既沒有多餘的表格,也不準塗改,你怎麼辦?”小鄭聽罷吃了一驚,心想填表時自己是字斟句酌的,怎麼會有三處錯誤呢?但時間不允許他多想,他當機立斷,回答說:“為了彌補失誤,我可以在表後附一張更正說明,上麵寫上:‘某某地方出現了三處語法錯誤,實屬填表人的粗心,特此更正,並向各位致歉。’不過……”他停頓一下說:“在發出這份更正說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錯誤,因為不能無的放矢,錯誤地發出一份更正說明,我不願意再犯這種錯誤。”

他的機智應對令考官們笑了。其實他的報考表並沒有錯誤,這不過是考官設的一個圈套,用以考察他的自信心和反應能力。從表達角度看,他的得分主要在於後半部的補充說明。這一段內容的表達十分完滿,滴水不漏,印證了他機敏全麵,認真仔細,一絲不苟的品格,贏得了好評。

預設前提

考官提問有時布設“陷阱”,巧妙偽裝,誘人就範。如果你不加識別,僅就表麵意義直言回答,就可能落入圈套,自顯低能,陷入被動。麵對這類考題,切記不要急於回答,應思索辨析,抓住要害,避開“陷阱”,跳躍而過。

比如考官問:“如果錄用你,你能長期工作,不跳槽嗎?”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殺機。如果簡單回答“我不跳槽”,就等於把自己套住;如果你回答“我會跳槽”,那麼對方肯定不會錄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