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平和的日子裏,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縷可信的跟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也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與人相處,完全做到回避利益那是很難的,也大可不必,但以利益大小來擇友,有利者親之,無利者疏之,這就是對緣分的踐踏了。
要成人之美而莫掠人之功
謙和明禮的人往往都有著一種較好的心態,他們能深悟為人的要義,懂得在成人之美中贏得更大的尊敬與成功。成人之美其實是一種高超的交際藝術,當你為別人提供了露臉的機會,使別人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反過來別人也會設法為你提供方便。樂於成人之美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配合。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在1839年就已經形成了進化論的觀點,並陸續寫成了手稿,他沒有急於付印發表,而是繼續驗證材料,補充論據。這個過程長達20年。
1858年夏初,正當達爾文準備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時,突然收到馬來群島從事考察研究的另一位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所寫的題為《記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的論文,其內容跟達爾文正準備脫稿付印的研究成果一樣。
在這個關係到誰是進化論創始人的重大問題上,達爾文準備放棄自己的研究成果,把首創權全部歸華萊士,他在給英國自然科學家賴爾博士的信中說:“我寧願將我的全書付之一炬,而不願華萊士或其他人認為我達爾文待人接物有市儈氣。”
深知達爾文研究工作的賴爾堅決不同意達爾文這樣做。在他的堅持和勸說下,達爾文才同意把自己的原稿提綱和華萊士的論文一齊送到“林奈學會”,同時宣讀。
華萊士這才得知達爾文先於他20年就有了這項科學發現,他感慨地說:“達爾文是一個耐心的、下苦功的研究者,勤勤懇懇地搜集證據,以證明他發現的真理。”他宣布:“這項發現本應該單獨歸功於達爾文,由於偶然的幸運我才榮膺了一席。”
正是達爾文善於成人之美的行為,才換來了華萊士對達爾文的莫大尊敬。
要做到成人之美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每個人都有取得成功的願望,麵對成功,很多人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了自己,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甚至難免會鉤心鬥角,壓製別人以成就自己,往往越是如此,越是給自己設置了障礙。其實在你幫助別人、成人之美的同時,無疑地會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隻要機會一來,你的成功將是驚人的。
謙虛是人性中的美德
謙虛與仁義的意旨相近,它是人性中的崇高美德。老子說:“崇高的德好似峽穀,廣大的德好似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似混濁。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汙垢。”《易經》中說:“謙虛可以亨通,開始或許不順利,但由於謙遜,必然得到支援,最後能夠成功。”《彖傳》中說:“謙遜,通行無阻。因為天的法則是陽氣下降,救濟萬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則是陰氣上升,使陰陽能溝通,所以亨通。天的法則使滿盈虧損,使謙虛增益;地的法則改變滿盈,使其流人謙卑;鬼神的法則加害滿盈,降福謙虛;人的法則厭惡滿盈,喜好謙虛受到尊敬,發出光輝,在卑賤時也不違背原則;所以,君子能夠有始有終。”《易經》對謙虛的闡釋格調特別高,可見儒家如何尊重謙虛,而老子的道德,也可以說是專門用來解說謙虛的。墨家的兼愛也源自這一謙虛的精神。
《尚書》中說:“自謙受益,自滿受損。”巴甫洛夫也告誡人們:“絕不要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麵的準繩。”人若驕傲起來,挫折和失敗的厄運就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