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好!”馬之貞重重地拍了下桌案,“待我上書皇上,完善管理,必要將這些人禍除掉。”
王連將懷中的圖紙拿出來,遞了上去,說道:“這是我繪製的運河閘堰圖紙,請過目。”
馬之貞就在桌案上展開,非常認真地看了起來,過了好半晌,長出了一口氣,點頭道:“王連,實不相瞞,本官之前未曾想到,你如此精通水利,十三座閘堰,皆在關鍵之處,讓人茅塞頓開。”
“沒標明具體數據,因為我還沒去現場查看。”王連坦誠道。
“好,太好了,本官能夠遇到你,真乃幸事,終於可以貼枕而眠了。”馬之貞由衷地說道。
“隻是盡我一份綿薄之力。”
“王連,晉級官員,我並無這份權力,酬勞卻能決定一二。”馬之貞坦誠地說道。
“我不願做官,隻要有飯吃有衣穿便可,待運河工程結束,我還要回去繼續修行,參悟大道。”王連道。
這是一種境界,馬之貞更是對王連刮目相看,點頭道:“你今後便住在這裏,做我一名謀士如何?”
“願為大人效勞!”
“不要穿道袍了,你且不知,皇上家中遭遇了變故,他更喜拜佛。”馬之貞提醒道。
“也好,我回去換一套衣服。”
“不必了,我命人給你準備。”馬之貞擺手,又在桌案下方取出一塊通行令牌,遞給王連,今後他就可以隨便出入運使府,無人敢阻攔。
隨後,王連跟著仆人換了一件得體的藍色長袍,回來時馬之貞已經睡覺去了,仆人又帶著他,住進了旁邊的一棟二層小樓。
接下來的幾天裏,馬之貞經常找王連過去,細致商議關於會通河的規劃,當然,此時這條運河還沒有名字。
隨著不斷深入交流,馬之貞越發感受到王連的才華,尤其在水利方麵的獨到見解,讓他也不禁欽佩。
時光進入七月,王連跟隨馬之貞一道,隨行幾十名士兵,離開東昌,一路向前,對即將開鑿的河渠,進行實地勘查。
當年,曹操曾引漳水過來,形成了一條溝渠,用於農田灌溉,後來,曆代帝王也進行過多次維護,因河水北上受阻,泥沙淤積,終究還是被荒廢了。
馬之貞之前來過多次,對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一路不斷給王連進行講解,而王連在仔細傾聽的同時,不斷下馬測量並記錄數據。
“王連,你這般認真,讓我好像看見了恩師的影子。”馬之貞道。
“大人的恩師是?”王連問。
“郭守敬大人,他堪稱當世奇才,對數據過目不忘。”
“郭令史之才,在下自愧不如。”王連真心道。
一行人來到須城,東平路的治所,也就是會通河的南部起點,在這裏足足停留了三天,重點勘測大清水的流速和流量,這將是會通河的主要水源。
從須城出發,重新折返向北,行程的速度卻更慢了,經常在某個地方要停留半天之久,主要是研究閘堰的建造和設置,跟王連之前圖紙上標示的基本吻合。